李婷玉
摘 要:数字出版是世界出版业发展的潮流,虽说传统出版业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会和数字出版共生共存,但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已不可逆转。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融合发展,是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出版集团的最佳选择和必然归属,也是出版集团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数字出版;传统出版;融合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电子书、网络文学、手机阅读等数字出版形式,敲开了数字时代的大门。尽享着“数字化”生活带给我们的便捷、速度与效率,数字出版物正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顺应数字化转型的需要,将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融合发展是出版集团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一、数字出版的优势与劣势
相比传统的出版、发行与消费方式,数字出版确实有着极为明显的优势。一是制作成本低。数字出版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在,因此,纸质出版所必需的印刷、装订等流程,以及与之相关的纸张、装订等可变成本和纸张设备、装订设备等固定成本对于数字出版来说就不复存在了。二是发行成本低。传统出版中,图书到达读者手中往往需要一定的发行渠道,在这过程中,出版社往往还会给零售商一定的发行折扣,而数字出版则可以直接跳过零售商,自行销售,发行成本将大大降低。三是,在当前快餐文化以及倡导低碳生活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出版确实能够满足一些读者的阅读需求。
然而,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数字出版并没有达到我们所期待的那种状态。第一,目前我国关于数字出版版权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和缺失,数字内容监管难度大,因此数字出版的作品版权无法得到很好的保护,作为数字出版发行的网络平台,这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人们可以随意性的复制粘贴,这对作家造成了严重的困扰。第二,数字出版作为一种新兴的出版形式,对于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掌握传统的出版知识,还需要具备数字技术创新和管理方面的能力。目前我国培养的大多是传统型出版人才,复合型人才相对缺乏。第三,相较纸质出版物,数字出版物存在着一定的视觉刺激及电子辐射,容易引起视觉疲劳,给阅读者带来不好的阅读体验。第五,就内容而言,数字出版物也存在粗糙浅薄等特征,在阅读内容的厚重、系统和质量追求等方面,无法与传统出版物相提并论。
二、传统出版的优势
数字出版确实给了传统出版重重一击,但传统出版业是中华文化延伸和传播的根脉所在,从手抄到雕版,再到活字印刷、电子排版,每一次技术革新都给出版产业带来了发展。传统出版有它自身的规律和雄厚的基础,它的传统优势并没有因为数字出版的冲击而淡去。主要表现为:第一,传统出版承载着丰厚的文化遗产,优质的内容资源,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有着深远的意义。第二,出版业以内容为王,传统出版长久以来占据着出版市场,有着稳定的客户群,每一个出版社也都有固定的签约作家。而且关于纸质读物的著作权和知识产权的法律相当完善,相较数字出版,作家们更信得过传统出版。第三,传统出版培养了高素质的编辑队伍和编辑力量。这些资源,不但是传统出版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未来数字出版的坚实基础。第四,传统出版的运作经验和营销优势明显。传统出版的产业结构中,教科书占了销售产值和利润的50%以上。此外,能给出版单位带来经济效益的是畅销书和长销书。而这恰恰是数字出版机构的“软肋”。第五,纸质读物虽然没有数字出版物多媒体性强,但是在如今电子产品泛滥的环境下,纸质读物能够在视觉上给人一种缓解感。同时,纸质读物更具有收藏性,这点对于喜欢收藏书籍的人来说,是数字产品所无法替代的。
三、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合作的必然性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各有优劣,而他们各自的优势与劣势又恰恰可以彼此互补,这就促进了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合作的必然性。
一方面, 数字出版在技术上占有优势,具有储存量大,方便携带等特点,无论你是在旅途中,或是上下班途中,都能随时阅读,这是纸质出版物无法替代的,但是纸质读物在专著、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些经典著作,文化作品集都具有很高的收藏性。这又是数字出版无法做到的。这样来看,前者与后者是一种优势互补的共生关系,两者在出版的不同领域都占有重要的位置。这就决定了两者必然要走合作之路。另一方面,从受众角度出发,大部分的受众认为数字出版的普及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在这样一段漫长的过程中,纸质读物依旧占有重要的市场。同时,我国的国情也决定了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完全接触或接受数字出版物,数字读物有它的局限性。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更多人追求的是一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交融的学习环境。
四、推动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融合发展的具体措施
数字出版是传统出版的有益延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它并不能也不会完全取代纸质出版物。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技术,数字出版是世界出版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传统出版业只有与数字出版携手并进,才是并行不悖而共赢的良性路径。
第一,优化出版行政管理。坚持和完善新闻出版主管主办制度,坚持出版特许经营,严格许可证管理。对网上网下、不同出版业态进行科学管理、有效管理,建立统一的导向要求和内容标准,建立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机制。严厉打击各类非法出版物、网上淫秽色情信息,严厉打击出版领域的侵权盗版行为尤其是网上侵权盗版行为,创造良好的版权保护环境。加强质量管理,建立不良产品和企业退出机制。
第二,坚持内容为王,丰富出版模式。传统出版最大的优势在于内容生产,基于这样的优势,出版社应在充分展示传统文化的同时,逐渐转变观念,积极向数字化出版转型,在加强传统出版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的同时,积极主动地研发数字出版技术,不仅要做内容提供商,还要争做数字出版商,使传统出版社多年来建立起来的企业和产品品牌延伸到数字出版领域。
第三,加大融合发展的培训和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首先,加强对传统出版从业人员的培训,融入新媒体的理念和知识。其次,加强数字出版人才队伍的建设。数字出版人才应包括数字出版编辑、营销、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人才,特别是懂移动互联网的人才,以及复合人才的培养。再次,健全数字出版人才管理机制。鼓励出版传媒集团设立人才基金,鼓励出版单位加强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创新项目用人机制,探索出版融合发展条件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有效途径。
第四,改善经营制度,寻找新的盈利途径。首先,数字出版网络平台的用户群流动性很大,很难有固定的用户群来保证收入,传统出版则用户群相对稳定。两种出版形式如果相结合,在传统出版的引领下,固定的用户群会试着去接受数字读物。其次,传统出版有着一定的地域限制,经营模式较为单一,在图书宣传方面不如数字出版的网络平台宣传力度大。数字出版则具有方便快捷、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优势,这点有助于开拓传统出版的营销渠道。因此,传统出版为数字出版提供实质性的保障,数字出版为传统出版提供宣传。两者互为补充,为内容发布者和接受者架起桥梁,从而达到扩大出版市场覆盖率的目的,获得共赢。
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集团长足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坚持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两条腿走路,才能推动我们出版发行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汉辞.出版业数字化迷局:韓寒数字版权年收益仅千元[N].第一财经日报,2010-03-21.
[2]周晴.从“白杨社”到“大日本印刷”———兼谈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J].编辑学刊,2011,(2).
[3]郝振省.2005-2006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报告[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10.
[4]潘基勇.关于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业态融合的思考[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6).
[5]庞从容.编辑的新视阈: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2,(8).
[6]柳斌杰.加快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发展[J].现代出版(特稿),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