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勇
【摘 要】众所周知,新闻媒体中编辑和记者是相互合作的关系,也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合则两利,分则两败。那么怎样才能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呢?本文提出了要想使两者达到合作共赢,创造出优秀的新闻作品,就应从三个方面入手解决这个问题。其中包括:换位思考相互理解;深入现场体验生活;彼此商议共同策划。
【关键词】新闻编辑 换位思考 体验生活 共同策划
在当今的新闻媒体中,有时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记者付出千辛万苦的努力写出的稿件,拍出的片子,结果到编辑那儿被压下了,甚至被废弃不用。为此,记者埋怨编辑,太过分,太苛刻,太不近人情。编辑埋怨记者稿件质量差,片子新闻价值小,没有体现当前的工作中心。结果造成相互之间的矛盾和纠结。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编辑记者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缺乏必要的业务交流;缺乏必要的理解与换位思考。那么,新闻编辑怎样才能与采访一线记者配合默契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认为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坚持不解的努力。
换位思考相互理解。换位思考是在人际关系交往中,一种替他人着想的思考方式,人与人相处要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并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新闻单位中最重要的两个主体便是记者与编辑,他们的协调直接关系着新闻质量的好坏。记者与编辑之间的诸多矛盾也应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促成彼此的相互理解。记者在新闻前期采访以及编辑的后期组稿,要做到协调一致,这样才能在新闻媒体中珠联璧合。
在新闻报道工作中,从记者的角度来说,要学会换角度来考虑对口编辑的思想意图和编辑特点,了解编辑对各个版面的设计要求和栏目主题的要求,据此来作出对号入座式的采访和写作,毕竟记者所有的采访成果,最终是要体现在新闻报道上的,因此记者在具体采访中要有编辑的意识。从编辑的角度来说,要体谅记者的艰辛劳累,为了采访报道,记者们寒来暑往,奔波在新闻现场,熬尽年华,甚至不惜流血牺牲。回到家里还要点灯熬夜赶写稿件。长此以往,难免有疏忽,因此在新闻媒体中会出现记者的稿件上交,却时时不见编辑回应。其实,编辑与记者,哪个职位都有一定的难处,编辑在工作中也要树立记者意识,换位思考,体谅记者的辛苦,要对记者加以指导,避免记者在采访过后废稿的过多出现。随着新闻媒体业务量的与时俱进,新闻媒体系统运转越来越精细,编辑与记者的分工越来越明确,两者的职能非常清楚,记者主要是对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编辑较记者相对来说更为高端,它属于策划、编排职能,要有全局观,在策划中把握全局,新闻产品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编辑的能力。换位思考,就是要求编輯和记者之间互相理解,达成和谐。这样,记者在采访中,编辑在组稿中,就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最终新闻会亮点多多,最终受益的是受众。
深入现场体验生活。编辑要改变工作作风,不能只坐在办公室里坐而论道,也应该沉下去,深入基层。要像记者一样直接深入火热的采访第一线。这样做不仅能体验到记者的甘苦,也能够体察到民情,有利于自己编发的新闻报道吃透上下“两头”接“地气”。正所谓“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编辑要同记者一道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从生活中挖掘新闻线索、生动的事例,汲取新鲜营养,感受时代脉搏,借以改变编辑生活积累贫乏的现状。
现在很多编辑是大学毕业后,就到新闻媒体单位当编辑,对新闻实践很陌生,非常有必要深入现场去切身体会记者的采访生活。编辑要树立“源头”意识,自觉“跑”入现场,与记者打成一片。从现场采访中积累感性认识,再升至理性认识,编辑出贴近民生的佳作。为此,编辑应该和记者一样坚持下基层采访蹲点,与工人农民接触,这对了解国情市情、体察社情民意会起很大作用。编辑通过深入基层采访调研,零距离接触普通居民、村民、职工,体验最真实的生活。不仅能切实加强编辑记者相互了解,更加尊重记者的劳动成果,慎重处理稿件,而且也密切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了解了他们的愿望和需求。同时做到了离中心更近、离基层更近、离热点更近、离民生更近,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正面宣传为主与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结合起来。与此同时,也学会了用群众语言编改新闻,尊重记者个性特点编新闻,可以说是从另一个侧面提升了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事实胜于雄辩,在“走转改”活动中,一大批编辑走出高楼大院、文山会海,深入厂矿社区、田间地头,他们同记者一起“脚”到“心”到,带着问题深入基层,“接地气”“抓活鱼”,心灵深受震撼,形成了一批有分量的选题,产生了一批优秀的作品。新闻作品发表后,成为报纸版面和电视荧屏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编采沟通把关定向。毋庸讳言,新闻编辑在新闻机构流程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同时还享有较大的权力,记者稿件的通过权一般由新闻编辑所决定。新闻编辑要充分发挥新闻编辑中枢作用,做好组织策划工作。在新闻机构繁杂的业务工作中,从新闻策划部分、组稿部分、选稿部分以及编辑部分等均是新闻传媒的“中枢”。这点和记者进行比较,居身于 “中枢”地位的新闻编辑对新闻机构的业务掌握得更为全面,同时对内部业务的方针政策相对比较了解,此外,新闻编辑还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对上级下达指令以及编辑部的部分报道思路进行了解。新闻编辑需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综合多方面知识进行考虑,为记者提供新的点子、新的方法以及新的路子,通过有组织的计划与经常性的提示,逐步拓展和开发记者的思维,有效地帮助记者对当前局势有所了解,提供出符合形势发展且符合新闻编辑要求的新闻报道。
新闻编辑与记者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新闻制作中的协作关系。因此,在繁杂的业务工作中,新闻编辑与记者必须严格按照新闻机构内部的工作标准进行工作,并建立两者间的密切合作关系,确保新闻机构的工作的统一协调性。例如,鞍山广播电视台的新闻编辑经常召开编前会,讨论近一个月或近一个星期的报道重点、报道任务、注意事项等,然后将讨论的结果和要求及时地传达给一线跑片记者,使他们有的放矢地开展新闻报道工作,同而避免了“做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的现象出现,也减少了编采之间的矛盾与误解。如,为了做好今年的两会报道,我台相较于往年,今年的策划更加细致,会前、会中、会后,每个阶段都有详细的报道计划,尤其是会中,详细到每一天的每一篇稿件,都在策划中列出来,一线记者按图索骥,有章可循。在按计划进行的同时,又非常强调一线记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求他们深入采访,在现场“抓活鱼”。记者在创作中如有灵感出现,可以提前通报编辑,编辑部及时调整报道计划,作出相应的指导,最终使新闻报道有声有色。
(作者单位:鞍山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