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晶晶[沈阳市第一七六中学,沈阳 110101]
⊙李 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00]
黎简(1747一1799),广东顺德弼教村人,字简民,一字未裁,号二樵、石鼎、狂简等。出身于米商家庭,性情耿介,不慕名利,终生隐居,以诗、书、画“三绝”驰名,是清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世人称其“足不逾岭而名动海内”①,与张锦芳、黄丹书、吕石帆并称为“岭南四家”②。黎简是少数有大量作品传世的岭南诗人之一,无论是在当时的岭南地区还是在全国,黎简在文坛上都有很高的声望。
黎简的一生正处于“乾隆盛世”时期,当时的广东地区是工商业发达的大城市,诗人家乡弼教村的园艺业发展得更是异常繁荣,“村人多业卖花”“场圃殆遍一村”。工商业的繁荣发展,造成了市民阶层的壮大。黎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他的思想中难免有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意味,“视花鸟若友朋,以笔墨为耒耜”。黎简于二十七岁返家,自此便再未出过岭南,他一生大部时间都生活在乡间,过着隐逸的生活,这为黎简的田园诗写作提供了题材来源。因其独特的经历和思想,他的田园诗又别具特色,他能想农民所想、乐农民所乐,有别于士大夫们站在理论高度上的创作。黎简正是通过这大量的田园诗来表达他内心深处复杂且细腻的情感。黎简的田园诗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黎简长期生活在山水田园中,大自然的秀丽风光在黎简笔下展示出无穷的魅力,他是自然里的一员,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他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自然之中,并通过田园诗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类诗中有的是借歌咏自然以抒情,有的则是单纯抒发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如《中园晴玩有作》中所言:
残冬曰归早春雨,十日始晴春有芳。海棠日映玉肌紫,丛桂月垂金粟黄。碧桃欲轻绯桃重,荷叶稍圆蕉叶方。柚树多花幔霜白,蜜蜂成阵涌云香。
此诗作于乾隆五十八年初春,诗人四十七岁,于四年前移入新居。此诗描写了园子里颜色、气味、形状、姿态各不相同的七种花木,将初春美景写得诗情画意。在诗人笔下,海棠、桂树、碧桃、柚花等都各具情态,仅仅寥寥数笔,便粗线条地勾画出一幅万物峥嵘的景象,给人以生机勃勃的审美感受,别有一番韵味,表现了诗人陶醉于自然山水之中超凡脱俗的静雅生活。黎简将田园的无限风光尽收诗中,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③“情以物迁,辞以情发。”④黎简的田园诗继承了中国古典诗学的传统,讲求情景交融、景在情中、情在景里。诗人在描写家乡优美的自然美景的同时,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融入其中。黎简虽然现实生活贫困落败,但是豪放不羁的性格使他在田园中找到了精神的乐土,在青山绿水间找到了心灵的慰藉。这类作品有很多,如《小圆》《江南岸蕉园歌》《买舟出村口与诸君看竞渡》《后园摘蔬作三首》等。下面仅举《小圆》为例作具体分析。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瓦,一半入斜阳。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此诗作于乾隆四十年(1775),主要通过描写秋日黄昏中诗人的所见之景,营造出诗人恬淡自适的心境。黄叶红瓦、夕阳西下、幽竹寒花,一幅秋日美景图跃然纸上,此诗既写出了田园生活的美好,又具有岭南特色,给人以无限的审美享受。通过对这些山川秀丽景色的刻画,表达黎简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满足。正所谓:“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离。神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景中情者,如‘长安一片月’,自然是孤栖忆远之情;‘影静千宫里’,自然是喜达行在之情。情中景尤难曲写,如‘诗成珠玉在挥毫’写出才人翰墨淋漓、自心欣赏之景。”⑤
揭露天灾人祸下农民们的悲惨命运一直是中国文人士大夫创作的重点,同时也是知识分子抒发内心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黎简作为中国传统文人,其诗歌题材难免受中国古典诗学的影响;另外,黎简本人也具有同情民生疾苦的优良品质。这些都决定着关心底层贫苦百姓的日常生活必然成为黎简田园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郭外》中所云:
晚秋出郭外,久立入斜阳。地迥风云急,年饥气象黄。诗人采苦柏,吾道愧空囊。昨梦开桑落,山妻话语堂。
此诗的创作背景是乾隆四十二年(1777),珠江流域久旱未雨,灾情严重。诗人在夕阳中伫立远眺,看到的是因干旱而一片枯黄的景象,诗人自己亦是身无分文,无以为食,极其落魄。黎简根据自己在灾荒之年的切身感受,表达出了天灾人祸下百姓们的凄惨命运。此诗虽然篇幅短小,但却是诗人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读来让人觉得酸涩不已。黎简长期生活在乡村,是农民群体中的一员,对底层百姓的悲惨生活有着切身的体验。但一介书生,只能通过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悲慨之情。因而,黎简的田园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抒发诗人看到百姓们苦难遭遇后的悲悯情怀。
“没有独特性,作品就会显得平庸、一般化,没有什么艺术生命力。比较成功的艺术作品,应有独特的艺术画面、独特的性格特征,这不仅要求作家必须有独特的话要说,而且要求能够独特地说。”⑥黎简因其独特的经历创作出别具特色的田园诗。其田园诗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属上乘。黎简在诗歌创作方式上也有独到之处。如:平淡朴实的语言。黎简田园诗的表达方式并不激烈,语言也往往是言浅意深,多用日常生活中的俗语,使诗歌读来更加通俗易懂,拉近了诗人与读者的距离。如:《朝景》中的“露香田早熟”、《夜还》中的“村舍泥花夕”“牛苦不能肥”、《后园摘蔬作三首》中的“春雨日时至”等,这些诗歌往往是通俗但不庸俗,反而内蕴深厚、意味悠长。又如:简约多元的意象。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曾指出:“积雪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驳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⑦此段话主要论述了意象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地位,黎简从小接受中国古典诗学的熏陶,其诗歌创作中对意象的选择和运用都非常重视,主要呈现出简约多元的色彩。黎简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乡村,其田园诗中意象的选材也主要是来源于自然万物,如:《吾乡》中的“青瓜”“万花”“鱼虾”“白沙”,《杂忆绝句十首寄故乡诸子》中的“新水”“柚 花”“春霜 ”,《微雨 斜行》中的“ 新竹”“密松”“落花”等,诗人通过这些简约多元的意象,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这也成为黎简田园诗的一大特点。
黎简作为岭南地区的著名诗人,生于此,长于此,殁于此,其田园诗中带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点。通过诗人高超的写作手法,广东地区农民的日常生活、农村优美的自然风光被展现得淋漓尽致,黎简的田园诗不仅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水平,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此类诗歌的表现领域,对岭南田园诗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更在中国田园诗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为田园诗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①② 苏文耀:《黎简先生年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5页,第14页。
③④ 〔南朝〕 刘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龙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8页,第493页。
⑤ 郭绍虞主编:《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注选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150页。
⑥ 黄世瑜:《文学理论新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6页。
⑦ 〔南朝〕 刘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