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含哲 郭力源[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浙江 宁波 315000]
公共图书馆是文化推广与传播的重要机构,其中公益性讲座以其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知识性强等特点一直是公共图书馆的核心业务之一。但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人们获取资讯、信息、知识的渠道被大大拓宽,公益性讲座受到了不小的冲击。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对图书馆公益性讲座既是危机也是机遇,公益性讲座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得到进一步发展,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对一些公共图书馆公益性讲座的调研,谈一谈我们的思考。
公益性讲座一般邀请的是专业领域内的专家学者,能够聆听某一领域内专家学者的现场演说,对喜欢学习或对某一专业领域感兴趣的听众来说是莫大的享受。但是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人们没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去现场聆听讲座。具体来说目前的公益性讲座普遍具有以下三个发展瓶颈。
(一)时间、空间受限,不能最大程度吸引听众大部分公共图书馆仅在馆内开展讲座服务。邀请主讲嘉宾,利用图书馆报告厅举办讲座,已是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的常态做法。这种讲座形式周期固定、举办形式单一,以“坐讲”的形式居多,即主讲人在上面讲,听众在下面听,而利用馆外场地,面向基层读者的讲座服务较少开展。许多潜在听众,不是不想来听讲座,但是因为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不能到场聆听,形成了公共图书馆不能最大程度吸引听众前来的问题,也妨碍了公益性讲座的普惠性特点的实现。
(二)青少年参与度不够理想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听众主要以中老年听众居多,很多是退休老人,青少年的参与度不是很高。中老年听众多,可能与他们闲暇时间多、工作压力相对较小等有很大关系。而对青少年听众来说,在最该接受知识的年龄层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不愿到场,这对公益性讲座来说应该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一些讲座举办者为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来聆听讲座,曾专门针对青少年的喜好进行过相关调整,但收效不大。
(三)宣传效果不理想目前大多数的图书馆还将宣传重心放在馆内海报、图书馆官网、报纸等传统媒介,虽然也有通过QQ群、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进行宣传,但经常出现QQ群无人聊天,微信公众浏览量较低,微博关注量不够等问题。
近几年来,新媒体技术发展迅速,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各种新媒体的应用,使得大众随时随地可以进行信息浏览,对受时空限制的公益性讲座形成一重危机,但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为公益性讲座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一)打破时空限制目前虽然大多数图书馆会将公益性讲座视频上传于图书馆官网,但许多图书馆官网与移动终端兼容性较差,操作繁琐,公益性讲座视频利用率较低。图书馆官网上的公益性讲座视频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时空限制,但传播效果不太理想。在新媒体环境下,运用新媒体技术把公益性讲座视频资源进行整合,再通过各个新媒体应用发布出去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正如研究者所言:“微博、微信、QQ作为我国运营成熟且具有数以亿计用户的社交软件,是新媒体应用的典型代表,非常值得好好运作,图书馆公益讲座所提供的各项服务和听众需求都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实现。”①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公益性讲座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限制,极大地方便了听众获取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的各类信息。
(二)讲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社会人文研究者一再宣布读图时代的来临,这虽然有博人眼球之嫌,但是确实道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特点,就是世界日益图像化,人们更喜欢用相对直观、容易理解的方式去理解世界。如今,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大众也很难有完整的时间去听完一场两个小时的公益性讲座。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对信息资源可以进行图文并茂式的加工处理,文字配图片,文字加视频与音乐等形式被广泛应用。图书馆的发布者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就公益性讲座视频进行处理,分为完整版、浓缩剪辑版,以及精彩片段等,并配以相应的文字稿,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将冗长的公益性讲座视频进行细化,听众则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与兴趣选择不同的版本,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三)互动性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本质的区别是互动性在新媒体环境下,资讯不再是单向的流通,受众在资讯传播中提升到与发布者同等的地位,受众与发布者及时的互动可以使信息更为精准地投递。发布者可以及时了解到自身的优势与缺陷,用户需求不再滞后,发布者可以做到有的放矢。通过新媒体应用公益性讲座可以快速获取听众的反馈,及时对每次公益性讲座进行总结,在举行下次公益性讲座时就可以做到扬长避短。公益性讲座将更符合听众口味,提升受欢迎程度。
在大数据时代,掌握了数据就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听众的信息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创新公益性讲座。
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着差距,理想要落实到现实中去,还必须立足于现实的基础。在现实条件下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办好公益性讲座,我们在进行调研后提出如下三条对策。
(一)招募青年志愿者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现阶段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公益性讲座都存在着人手不足的问题。例如,宁波市某图书馆,进行公益性讲座工作的人员只有两名,他们每年要完成五十多场的讲座任务,策划选题、联系专家、现场主持、编辑讲座合集等都是他们的分内工作,他们身兼数职,做好手头工作,完成每年讲座场次指标已属不易,对于新媒体的创新应用可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公共图书馆作为事业单位,有岗位编制的限制,招募志愿者,尤其是青年志愿者在目前情况下不失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图书馆把控核心策划,将新媒体推广交给志愿者,尤其是青年志愿者去完成,既减轻图书馆的负担,又吸引了更多青年人参与到公益性讲座中来。招募青年人加入公益性讲座的志愿者队伍,至少有两方面益处。其一,青年人对新鲜事物接受度高,是新媒体的主要受众,对新媒体较为了解,让他们来主持新媒体运营,更易发挥新媒体的功效。其二,现阶段公益性讲座青年人参与度较低,吸收青年志愿者可以让他们逐渐熟悉公益性讲座,逐渐融入公益性讲座中,从而成为公益性讲座的忠实听众。
(二)利用新媒体做好宣传推广工作互动性是新媒体应用的灵魂,也是图书馆办好公益性讲座的关键。我们认为图书馆应当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扩大公益性讲座的宣传推广,将公益性讲座线上线下同步展开。
就微博而言,应在微博上针对每期公益性讲座进行有奖活动积攒人气,并保持更博数量,通过微博普及文化知识,激发讨论,保持热度;就微信而言,公益性讲座信息的发布应脱离图书馆的公众号,单独创建独立的公众号,方便发布与收集信息,发布贴合讲座的推文,并开通意见反馈栏目,及时收取听众反馈;就QQ群而言,应有专门人员管理,激发听众的讨论,并注重收集意见。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某些图书馆的公益性讲座品牌在微博的粉丝数不足两千,微信推文阅读量不足一千,QQ群无人聊天,这些都证明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讲座在发展新媒体的道路上还任重道远。
(三)丰富讲座资源库现阶段讲座资源的缺乏,也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得以解决。虽然现阶段已有全国图书馆讲座联盟,但“各馆共同建设数据库,在成员馆间整合与分享专家资源、选题资源、课件资源”②,缺少公益性讲座的音视频资源共享。
我们认为公共图书馆应该打破原有的音视频资源封闭状态,就讲座成品进行共享。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各个公共图书馆对自身的讲座资源进行整合,然后使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共享,丰富讲座资源库。在资源共享的情况下,偏远地区的人们也能通过新媒体技术享受到大城市的讲座服务,从而极大地实现公益性讲座普惠民众的特点。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新媒体技术与应用的快速发展,看似对传统的公益性讲座造成了冲击,但同时也带给了公益性讲座发展的新机遇。中国自古以来便注重教育,但没有哪个时代拥有着如此丰富的传播手段,新媒体的出现使得全民教育成为可能。
在新媒体环境下,各个公共图书馆应该注重对自身公益性讲座品牌形象的维护,巩固过去的成果,继续保持受众的信赖及喜爱。在此基础之上,运用新媒体技术来展开更为丰富的公益性讲座活动,这必将使公益性讲座焕发出新媒体环境下的新的光彩。
① 吉杰:《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公益讲座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图书馆学刊》2016年第11期,第89页。
② 金龙:《关于全国公共图书馆讲座联盟的实践与思考》,《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年8期,第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