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我国高效课堂改革的成因与走向

2018-07-21 12:14王丹凤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19期
关键词:成因高效课堂改革

王丹凤

摘 要: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大环境与各类教育的相融合促成了高效课堂改革的出现,高效课堂的改革正在不断的推广和深入,各大学校和全体老师都在尝试对高效课堂理论探讨和实践方面的探索。我们要改掉老路子,加强理论与教改的累进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高效课堂改革更加长久。

关键词:高效课堂 改革 成因 走向 教学互推

一、高效课堂改革的成因

目前,我国正在开展一场波及范围广泛、持续时间长、影响力大的高效课堂改革。此次课堂改革具有独特的原创气息,目标锁定在中小学。高效课堂改革因为没有完全秉承新课改的精神,导致高效课堂改革在操作、教育理念以及经验的积累上有所焦虑。为了将中小学的高效课堂改革能有进一步的发展以及为将来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实践,本文将对高效课堂改革的成因走向、存在的问题以及建构策略上进行系统化的分析研究。

二、高效课堂改革理念

高效课堂的形成与新课改的启动有着相互关联的关系。关注教学关系的重建,教学的他国借鉴以及强调教学方面的后效都是高效课堂改革的主要理念。无论是新课程改革理念导致了高效课堂改革的形成还是说高效课堂滋养了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但是最重要的就是高效课堂的改革在实践成果上取得了新一步的进展。

高效课堂改革以学生为中心,重构教学之间的联系为重,提高课堂效果为目标。高效课堂应该在学生发展、解放学生、相信学生以及引导学生上为关键来进行探索实践。高效课堂所提倡的主要精神在于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创造能力以及学生的动手能力。高效课堂改革采取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们学习兴趣低落以及效果不高的问题。

有效课堂衍生出了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虽然在实践上很活跃,但是其理论建构并不是很成熟,很多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在高效课堂的改革中,我们一定不可以生搬硬套他人的经验,要认识高效课堂实践创造方面,不可死板固定化。如果不将高效课堂改革进行多方面修改,最终只能面临夭折。无法广泛的发展下去。

高效课堂改革的主要点和建构的出发点就是一个字“效”,只有以“效”为中心进行方法探索,制度变革以及探究内涵,才可以实现当前最复杂最难解决的问题。高效课堂的主要本质是以学生为本,所以我们要努力构建学生好好学习的学堂。在学生主体性高涨的背景下,课堂教学不得己做出了相应的妥协。将教室改为学堂、教材改为学材以及教案改为学案。

高效课堂改革因为结合了学习者的个性特点以及顺应现代化学习理论发展的要求,所以一问世便获得了社会上的接受、学生的认可以及学习的接受。学生是学习的主要关键人物,是对于知识的建构者,只有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并进行实践运用起来,才能够称为是一个好的教学课堂。

三、教学质量的竞争

教学就是以质量为关键,教学质量的水平高低对于学生的接收程度都有很大的关系,而且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大众都对于教学质量水平有着很高度的重视。现如今国家教育评价体系越来越完善了,公平考试、公平教育作为教育观念确立的基础。高效课堂改革在质量的压力下应运而生,学校教学改革的缺点便是不重视课堂的教学效能效率,因此使得很多教育方面出现问题。

四、明白高效课堂的效与形之间的关系

高效、长效以及实效是高效课堂最重要的教学主张。无论采取何种模式何种形态和风格,最终都要交汇在“效”这一点上。努力达到开放形态和求实精神,多元化模式和高效追求,而不是仅仅处于一个教学模式上。从目前来看,程序化、去通化以及套路化是高效课堂改革实践中所暴露出来的几点问题。这几点问题严重警告我们要进行高效课堂改革之前一定要把这几点问题完美的解决掉。比如我们可以借鉴以及改革成功的学校中的成熟化教学模式,这样可以有效的缩短探索实践,从而节省精力来抓住高效。另一方面就是要激励教师一定要根据学情差别、环境变化以及专业特色来创建符合实际、能够解决问题的高质量高效的教学模式。一定要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能够突出自我的教学艺术,这样才能够使得高效课堂改革达到最完美化。

五、高效课堂改革的问题

教育界一直对高效课堂实践存在很多的反对非议,但是其中有很多问题只是简单的外在问题而已。比如,反对改革对学案的依赖,反对高效课堂改革的模式化路线,对高效课程改革中的“理论专家引领缺位”有所质疑,以及对教学时间越来越数字化规定的反对。其实这些问题都只是一些简单的暂时性问题,并不能深入到深处,只要进行改善解决症结问题,这些表皮问题就会消失不见。

高效课堂改革者始终没有将高效课堂改革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理解到位。“效”是一个很难让人理解的问题,但是高效课堂改革始终都是以“高效”为主展开发展的。只有在教学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才能实现这种“”“高效”,在学习过程方法、对知识的技能上以及情感价值观方面上是每一个学生的主要发展。只有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收获到这三点,就能发挥真正的“全校”。学习就是让学生自己体验学习的过程,让学生真正的搭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成功快乐并积极的去进行学习。但是很多高效课堂改革的学校将“效”理解为考试成绩多少、毕业考试多少、能否拿到毕业证上,这样就会将高效课堂改革慢慢走下坡趋势,失去其光芒,使得教育又变成了应试教育的模式。效果不是结果,不可把效果强加在结果之中,不可忽视学生的各个方面发展,否则教学就会变成以教师、书本以及考試为主而不是以学生为主的形式了。

六、高效课堂改革的走向

只要加强理论的协作,共同组建研究,培育课改心态、状态,建造教改的累进机制,就可以大幅度的改善高效课堂改革。千万不可急功近利,一定要稳扎稳打才能够成功。高效课堂改革的专家都是学校的一线教师,这些教师所要做的就是为高效课堂改革提供政策的导航、服务的优质以及能够保证后勤的稳定。一定要注重这些教师对于课程的理解,改革的措施记忆未来蓝图的描绘。

结语

总而言之,将课堂回归到本真,能够重建教育本质、构建教学模式的互推以及营造教书育人的模式是高效课堂改革的重点。因此端正改革的心态以及激励研发者对于改革的“高效和全校”是必要选择。改革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只有努力探索、勇于实践以及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才是每一位教育行业的研究者以及实践的工作者毕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龙宝新,张立昌.论当代我国高效课堂改革的成因与走向[J].教育科学,2017,30(1):31-38.

[2]窦桂梅.回到教育的原点[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7:202.

[3]王鉴,王明娣.高效课堂的建构及策略[J].教育研究,2016(3):115-116.

猜你喜欢
成因高效课堂改革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改革之路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改革备忘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改革创新(二)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