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专业课程中进行德育的渗透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法医学课程因其本身的医学背景特色,且作为公安院校公安专业学生必修课之一,在其课程中开展德育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本文首先分析了公安院校法医学课程中开展德育渗透教育的优势以及公安院校德育的主题和内容,然后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在教学实践中开展德育渗透的具体方式和效果,为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公安院校法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提出自己的意见。
关键词:法医学课程;德育渗透;公安院校;教学实践
法医学是指运用医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技术,解决法律实践中有关人身伤害、伤亡或与人体有关物证等问题的学科。德育是指理想、信念、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人民警察是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力量,在其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涉及法医学研究内容的案件。因此掌握基本法医学知识是每一名警官的职业要求,所以法医学是公安院校公安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此外,在我国,人民警察是促进社会文明和谐和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公安院校法医学课程中开展德育渗透教学,有利于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方面的需求。
一、在公安院校法医学课程中开展德育的优势
在公安院校法医学课程中开展德育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课程设置上,法医学课程的开设对象范围较广,它是很多公安院校中治安、刑事科学技术、侦查及法律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之一;在教学内容上,法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课程内容多涉及人身伤害、死亡等实际案件,与实际联系紧密;在教学形式上,法医学课程不仅有理论教学,还有大量的实践操作和案例讨论,能让学生有效转化理论知识。因此,在其授课环节中进行德育渗透,可以获得较好的德育效果。
除以上几个方面,人文素质是当前社会对人民警察的更高要求,目前已成为德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生命教育则是人文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法医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公安院校专业课程中只有法医学是具有医学背景的。在法医学课程中进行德育渗透,不仅可以开展一般的德育教育,还可以进行有效的生命教育,使公安院校的德育内容和主题更加丰富。
二、公安院校法医学课程中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
在公安院校法医学课程中开展德育教育,主要内容可以分成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一般性的品德教育,主要包括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这是通识教育,还是公安院校德育基本层次的要求。第二个层面是反映公安院校职业特点的德育教育。比如人民警察必须具有无私奉献、吃苦耐劳、服务人民的精神,具备较强的社会使命感和政治敏锐性。这个层面是公安院校德育教育的主要目的,也是法医学课程中必须体现的重要内容。第三个层面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思考生死的教育。公安工作主要包括打击和预防违法犯罪的各种行为,因此其工作内容既包括制止伤害生命行为的部分,也包括提升人民安全感、提高生命价值与质量的部分。公安院校法医学课程有几乎一半的课程内容是研究死亡的。在公安院校法医学课程中进行生命教育渗透,能为提高公安民警的人文素质提供重要保障。
三、在公安院校法医学课程中开展德育渗透的方式和实践
1.在理论课中开展德育渗透。在理论课堂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是最传统和最直接的教育方法。开展形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直接讲授。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知识体系背景,涉及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如在人体基本知识章节的讲解中,教师除了讲授人体器官的功能,还可讲授如果受到某种程度的伤害引起的严重后果,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奥秘和生命的脆弱;在尸体解剖章节,除了讲授尸检过程中的准备环节和注意事项,还可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做的意义,让学生学会尊重死者,并认识死亡对生者的意义,认识公安工作对人民群众的重要意义。只要章节内容选择得当,德育内容可以很自然地从法医学知识点中延伸出来。这样的讲授和释义能让学生印象深刻难忘,效果显著。第二种是举例教学。举例是课堂讲授的常规教学方式之一。在适当的知识点中举恰当的例子,可以让知识升华,让学生印象深刻。法医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在教学中往往需要有大量的照片帮助学生认识各种死亡现象。每张照片后面基本都有一个关于生或死的故事。通过照片展示和案例叙述,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命逝去或受到伤害的痛苦。例如,在讲到高坠伤时,可以通过学生身边的例子,配以适当的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遇到困难后的态度。再如讲到晚期尸体现象时,可以用举例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人民公安可能遇到的艰苦环境,从而磨炼他们的意志,达到培养他们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精神的目的。这种形式是在知识点讲授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德育渗透方法,经典案例的选取、案例德育内容的挖掘以及举例时的组织方式和表达方式是德育渗透效果的关键。
2.在案例分析课中开展德育渗透。案例分析课是以真实案例为基础,可以进行适当改编,并由教师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对该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的课程。案例分析课整堂课一般只围绕一个或两个案例展开,讨论整个案件的方方面面,对该案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这样非常有利于学生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法医学课程中每一类知识学习完毕,就可以开设一次案例分析课。这类课程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在这类课程中开展德育渗透,可以通过对法医学案件背后的人文、社会问题进行挖掘而展開,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探讨背后的问题,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从真实的案例出发,从专业实际出发,可以润物细无声地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自己总结,有利于德育知识的内化。
3.在实验课中开展德育渗透。实验课是法医学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是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法医学实验课涉及很多操作性的环节,需要学生怀着对生命的敬畏,认真思考每一步实验操作,才能顺利完成实验。例如,在进行高坠或溺死的动物实验时,需要学生严格按照操作,一次性完成处理动物环节,仔细观察动物体表及体内的每一处损伤。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实验动物的使用数量,降低实验动物的痛苦,发挥实验动物的最大价值,实实在在地尊重生命。在实践中尊重生命,才是真正心怀对生命的敬畏。再如进行血迹形态模拟实验时,需要学生模拟伤者当时的状态,模拟越真实,结果才会越可靠。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通过模拟现场情况,学会还原现场,体会案件中受害者的状态,激发同理心,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4.在课前或课后环节开展德育渗透。在法医学课程的课前、课后环节进行德育教育,也是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开展:一是每一节课的课前报告制度。课前报告制度是公安院校的一个特色,体现了军事化和正规化管理。严格课前报告制度,是将每一节专业课与校园德育融合的重要形式,有利于培养高政治素质的警察队伍。二是课前预告或布置预习作业的形式。每节理论课结束前,可以让学生查阅与课程有关的资料,通过适当提问,帮助他们自主思考下节课涉及的内容及德育知识点。例如,实验课环节,可以让他们详读实验操作,查阅资料,了解使用的某些化学试剂的特性,让他们认识到哪些试剂是有毒、有害的,为什么要严格遵循实验步骤,从而让他们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三是让学生参与实际办案。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尸体解剖的过程。就算只组织一次这样的活动,对于学生而言都是终生难忘的。如何在尸检过程中体现对死者的敬畏,公安的工作对死者家属的重要意义等,这些切身感受是课堂上的理论讲授难以表达的。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DNA实验,让他们明白每一步实验操作的严谨性和重要性,明白冷静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这类课前、课后环节的德育渗透形式,很多是需要学院、教师共同创造条件才能为学生开展类似活动的。这类平台的搭建和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离不开教师专业上的不断实践和提升,需要学院的大力支持以及教师的刻苦钻研和日积月累。
四、展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安院校德育的主要内容在悄然发生变化。不怕苦、不怕牺牲、服从命令的人民公安精神应该得到传承,同时还应考虑青年学生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不断挖掘与时代契合的德育内容和案例,这样才能让德育与时俱进,使德育效果加倍。除此以外,还应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翻转课堂、MOOC、仿真课堂教学等新型教学形式也可融入法医学课程的德育教学,让专业课程中的德育渗透成为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部分,让专业课教师在专业课堂中真正有效践行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1]林子清,陈霆宇.法医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5.
[2]张天宇,王佳伟.如何加强警校大学生忠诚教育[J].科教导刊,2017(5X).
[3]曹国柱.论新时期警察核心價值观的构成与培育[D].上海:复旦大学,2009.
[4]车红兰.论死亡及其意义[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9):148-149.
注:本文系2016年湖北警官学院教研重点项目(项目编号:JYXM2016004)。
作者简介:刘泉,讲师,法医学博士,研究方向:法医学、法医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