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琴
摘 要:教育问题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缺乏任何一方面的有效合作,都将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就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家校合作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家校合作;教育;沟通
一、当今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1.家校关于教育观念的分歧。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不同领域,在教育观念上必然存在一些差异。学校的教育宗旨是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很多家长认为,学生到学校就是为了读书,希望学生专心学习,升入重点高中,考上重点大学,对其心理和情感上的问题缺乏了解。这与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相悖。
2.家庭缺乏对教育的关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很多家长因为生存的压力,忽视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没有及时发现其在学习、情绪上的变化及需求,没有更多的时间与学校沟通处理学生身心存在的问题。
3.家庭与学校在教育时间上的脱节。学生在学校期间受到系统的管理,在学习习惯、言行举止等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约束。然而放学后或节假日期间,家长若没有对其进行系统化的管理,没有使其受到有效监控,就会使学生在学校形成的良好习惯得不到有效延续。
4.家校关系处理不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很多家长和教师更倾向于采取抱怨的方式。由于个人素质以及社会角色的不同,很多家长无法充分理解学校,对教师的指导建议也会产生怀疑。而教师则经常抱怨家长没有在家庭教育上投入太多的时间、精力,没有充分配合学校工作。面对种种问题,家校双方并没有通过适合的方式进行沟通、修复,导致关系得不到缓和,造成家校合作不力。
二、优化家校合作的对策
1.完善家校合作的法规、政策。国家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应采取措施保障城市流动人口子女以及农村留守儿童学业的完成。要给困难家庭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使家长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陪伴、教育学生。同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利,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使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中。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重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出台家校合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使家校合作的观念深入整个社会。
2.家庭成员之间需要进行沟通。家庭成员应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家校合作对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意义。家庭成员之间要经常沟通,在教育觀念、教育方式上要达成一致。家庭方面的齐心协力,将会使家校合作减少很多阻碍。
3.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教师本身就具备相应的教育专业知识与素养,但在教学过程中仍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加之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身能力,才能跟上教育事业前进的步伐。学校应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深造的机会,教师也要积极参加职业培训活动。同时,教师应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自己的综合教育能力。教师职业道德也是重要的学习内容,教师要恪守师德,培养自己的耐心与爱心,让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并愿意投入到家校合作中。
4.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很多家长教育知识匮乏,还停留在家长制、说一不二的状态,完全不具备现代的教育理念。学校应通过开办家长网络学校、举行讲座、安排亲子活动等形式,让家长参与教育,使其明白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自身存在的教育问题,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
5.保障交流渠道的畅通。良好的交流渠道是家校合作的前提,没有交流便难以合作。传统渠道,如家长会、电话短信交流仍是家校合作最重要的方式。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微信群、QQ群、网络教育论坛等网络沟通平台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有效保障了家校双方的交流沟通。
6.做好家校职责划分与互补。学校与家庭一定要做到各司其职、合理搭配,发挥出教育的巨大作用。诸如教学、作业、辅导、考试分析等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内容,应属于学校教育的职责范畴,当然也包括学生思想情感的教育。家长对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及任务安排等有配合督促的义务。家长不能把学校当成托儿所,送到学校后就不管不问。尤其是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情绪变化大,容易受各种信息的影响,家长一定要观察学生的情绪状况,并及时咨询教师,做好情绪疏导和安抚。双方要保持关系的平等性,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与家长做好沟通,家长也应多体谅、理解教师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卫东.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张桢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的现状与措施[J].甘肃教育,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