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2018-07-21 11:00李林飞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18期
关键词:创新性创造性实验教学

李林飞

摘 要:初中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既是教师常用的重要教学方法,又是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实验教学是初中科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观察和分析能力等,从而有助于优良科学素养的形成,是科学教学中一种不可替代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初中科学实验改进与创新

一、初中科学实验的作用

中学教育是学生形成能力的重要时期,科学思维能力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通过思维,人就可以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种种事物,也能预见事物发展、变化的进程。而创新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国家竞争的核心力量,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有力支撑。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可塑性强,学生的思维容易被引导的更加开阔,发散,这是引导学生创新性思维的一个黄金时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将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而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一个很好的窗口,实验通过学生对问题整体的思考,动手动脑能力的综合培养,是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的最好的温床。通过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探讨,旨在帮助教师改进现有的科学实验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力度,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创新性人才。[1]

二、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改进

1.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

实验教学重在教学理念的更新,探究的主要目标在于改变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促进学生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也就是说,有效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前提是学生主体的参与。《教育走向生本》中提到,一切为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高度尊重学生,教学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主體性表现在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方面。教师要注意学生的特点,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为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引导学生亲自动手,独立思考,并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这样才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2]

例如,在化学实验《比较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中,教师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气体收集方式,学生探索取一集气瓶,连接带有两支导气管的双孔塞,一支伸入瓶底,一支刚露出瓶塞。学生从一端呼气,瓶内空气被排出,收集满呼出气体。利用集气瓶侧盖,深入一直导气管到瓶底,向其内慢慢呼气。用一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检验呼出气体是否已满。学生动手,主动探究,得出结论,教师重复尊重学生主体性。

2.发挥了教师的主导性

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当体现在有效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明确实验探究目的、为实验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时间和设备支持以完成实验方案,并在实验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边实验边思考,启发大家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组织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交流和讨论等方面。在实验教学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的主体性必须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来保障。但要注意的是,“主导”不能等同于“取代”,也不能等同于“专制”,教师的主导性体现在引导”和指导”上。也就是说,教师要精研学生的身心特点,精研实验,把握学生的学习规律,精心设计实验教学过程,善于启发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体验实验过程。

例如,在《蜡烛燃烧》的实验中,面对水雾易挥发,学生的时间把握不好常失败,实验现象不明显,烧杯中石灰水不好振荡这些问题。教师及时发挥主导性,引导学生换一只集气瓶, 这样水雾保持较久, 石灰水易振荡, 保证了实验成功率。 学生的积极性也得以保持,更乐于学习化学。

三、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创新

1.营造良好的氛围,启迪学生思维

根据需要层次理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满足学生基本的需求,包括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被同伴尊重的需求,才能发展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性能力。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性,以及创新性思维的发展。作为教师,在课堂中对于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打击,如果是有价值的探究性的问题,教师可以考虑将它融入到科学实验当中。

例如,生物实验中,运用吲哚酚试剂检测维生素C,然而上级部门目前还没有为初中生物实验配发这种药品,市场上也无法购买到。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米汤代替《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中所需要的淀粉浆糊。

2.树立榜样示范,鼓动学生思考

在教育学中,合理的反馈对于鼓励学生的正确行为,激励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引导创新的三要素包括环境、需求和奖励,适当的奖励是必不可少的,许多学生可能在不经意间提出一个很有见地的问题或者是创新性的问题,可以没有合适的反馈,没有合理的奖励都能让一个好的问题埋没在萌芽阶段,所以教师和学校对于学生的创新性想法要给与适当的鼓励。

例如,在生物教学研究“消化”的实验里所提出的假设:“细胞膜只能透过小分子物质,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必须先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透过细胞膜。”鼓励学生提出假设,通过生物实验使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经过反复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建立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创新

根据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创新性思维是在不断的社会化交流、沟通,有效交流中碰撞产生建构起来的,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之间的交流对话沟通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甚至一个评价指标,将学生的互助合作变成一个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温床。合理分组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互相讨论,进行头脑风暴,取长补短。

例如,教师在实验中引导学生对于实验材料的反思,提出问题:“为什么选用这些材料,这些材料有哪些优势?”“你是否有更加利于使用并且更易获得的实验材料,请说说你的原因?”“这些实验材料怎样用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为什么”等一系列有关于实验材料的问题让学生对于实验材料的使用不是处于被动的接受,而是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实验材料的使用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丹红.巧用实验,成就高效科学课堂[J].考试周刊,2015年68期.

[2]沈伟云.设立班级科学实验角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物理教学,2016年01期.

猜你喜欢
创新性创造性实验教学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