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高教师科学发展能力为视角探析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实效性

2018-07-21 16:44边培铭
新校园·上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实效性班级管理高职院校

边培铭

摘 要: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工作一直是高职教育管理工作者关注的热点和难点。笔者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结合当前高职教育管理现状和学生特点,以提高教师科学发展能力为视角,探析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实效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实效性;能力

高职院校发展到今天,是各级领导和教师艰苦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未来高职教育发展日新月异,面对高职院校生源的复杂性、教育管理背景的特殊性、教育内容的职业性及管理模式的开放性等特点,出现了许多难题和挑战。如何加强班级建设,提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至关重要。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师,包括辅导员和专任教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提高教师科学发展能力,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关键”在教师,不是让教师回归传统,束缚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而是强调科学引导,系统管理,也称科学发展能力,这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科学发展能力具体包括愿景能力、谋划能力、统筹能力、执行能力和研究能力。

一、提高愿景能力

愿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愿望”,指待实现的意愿;二是“景象”,指具体生动的图景。在解釋愿景时,西方有本教科书曾引用了一幅漫画,画中一只毛毛虫指着它眼前的蝴蝶说,那就是我的愿景。可见,愿景是一个主体对于自身想要实现目标的刻画,是人们为之奋斗、希望达到的目标。高职院校中,很多教师愿景能力不强,在班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没有信念、没有目标、没有动力、没有实效。具体表现为教育与管理脱节,各项工作各自为政。辅导员只重视日常管理;思政课、专业课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兼职辅导员班级管理流于形式,只为评职称,班级管理工作是次要的;个别教师思想不进取,得过且过,不认真学习,不深入思考新问题,故步自封,停滞不前。辅导员管理不出安全问题是底线,授课教师不出教学事故就可以。教师不热爱工作,不关爱学生,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不高,不好管理。

但是,任何事情的发展都要经过无数的困难和问题。例如,在抗战中,红军万里长征最能体现愿景的激励作用,这与中国共产党勾画的美好愿景极其相关。教师更要把这种精神贯穿和引用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去。

愿景是告诉教师“我们将管理成什么样的班级、培养成什么样的学生”的前景。一个有效的愿景,是对师生的一种宏伟的承诺。只有设计好班级建设的目标,热爱工作、关爱学生,把心思扑在工作上,教育管理工作才能做好,愿景才能实现。

二、提高谋划能力

科学谋划在班级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具有科学谋划能力,做提高班级管理实效性的总导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王佐书曾提出,高职院校学生要进行“腌萝卜”教育,而不是“刷萝卜”教育。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要将教育“腌”到学生的心里去。

笔者认为,辅导员要做好班级建设设计,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学生情况进行分析,动脑筋、想办法谋划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制订和完善规章制度,做好学生干部的遴选工作和班级活动,热爱工作,关爱学生。有些教师用自己的钱进行班级奖励,提升班级学生教育管理的实效性,虽然并不提倡这种方式,但是说明了教师热爱工作、热爱学生,善于谋划和改进工作。

笔者认为学生通过班级活动和党团活动受教育更有效,但怎样设计活动,开头、结尾怎样,总结出怎样的道理来落实主题,需要辅导员精心谋划。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寓学于乐,不要只乐不教或者不注重活动的教育意义,流于形式。专任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特点对授课方式方法进行谋划和改进,不能一份教案教所有班级。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无论多难的事,只要勤于思考、精心雕琢,把握和遵循规律办事,就能达到预期目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提高统筹能力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治国之道,也是治班之道。一个国家需要调节、平衡和处理好各种矛盾及其利益关系,一个班级也需要有这种调节、平衡和处理事务的能力和艺术。

课堂上,专任教师发现学生无精打采,课下是否找辅导员了解情况?学生旷课,专任教师是否找辅导员询问原因?学生成绩骤降,辅导员是否找专任教师、思政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其课堂表现?要想提升班级管理的实效性,就应当统筹各个方面,善于协调,合理安排,把影响班级管理的其他教师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每个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履行职责。这样才能实现统筹全局、兼顾各方的目标,使班级管理各个方面工作配合有序、步调一致。

四、提高执行能力

执行力是一个组织或一项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执行力较强,各项决策和制度才能得以有效落实,各项工作才能得到扎实推进。在班级管理中,如果只有完美方案,没有执行能力,这样的管理是毫无用处的。人们常说“锯响就要有末”,只要努力去干,就一定有收获。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教师动力不强,不能将自己的愿景或班级建设方案执行到底。有的辅导员长时间不进班级,不查宿舍,班级事务只找学生干部传达处理,辅导员不亲自抓落实,不能一抓到底、常抓不懈,班级管理实效性也就无从谈起。

五、提高研究能力

工作中不仅要出效果和成绩,更要善于总结,善于反思,善于研究,善于提升。总结研究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提高的途径很多,归纳有三种。

一是学中知。如果将一个人关到屋子里,与外界隔绝、不让其学习的话,这个人即使再聪明、再有能力也将被淘汰。因此,教师要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把学习作为政治责任、精神追求、思想境界、工作需要来对待,力求学得主动、学得认真、学得深入。

二是干中悟。首先要干事,不干事,连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干事之中大有学问,有的人会干事,能成事;有的人干了事,还得返工;有的人事没干成,还出了事。学校需要的是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教师。其次要经常回头看,寻其规律,查找不足,悟出门道,通过边干、边思、边悟,提升班级管理的实效。

三是研中得。教师要切实用好调查研究这个工作方法,在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中调研获取真知。扑下身子,向实践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思路得到进一步拓展。

以上五个方面相辅相成、相互联系。没有愿景,就没有动力。谋划是为实现愿景所设计的方法、步骤,是实现愿景的基础。有了愿景和谋划,执行是关键,没有执行力,一切都是空谈。而统筹能力是实现前三项的灵魂,只有把各项工作统筹安排,才能促进工作的协调发展。研究能力是促进理论到实践的升华,是总结、反思、提升工作的重要途径。只有加强工作研究,才能有好的思维和超前意识,才能提出科学可行的目标,才能制订科学可行的方法。

所有事情都不是先有方法,再有困难和问题,因此,有问题不要紧,根据问题找准科学、系统的教育管理方法很重要。提升班级管理的实效性关键在于教师,一名合格的、具有科学发展能力的教师。最后,以一句话共勉:“站起来是把伞,为师生遮风挡雨;俯下身是头牛,为学校鞠躬尽瘁。”愿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争当知识、能力、责任高度统一的教师,加强班级建设,提升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实效性。

参考文献:

黎群,陈洪涛.企业文化建设纵横谈系列·之四 如何构建企业的共同愿景[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4(4).

猜你喜欢
实效性班级管理高职院校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