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以及应用型人才的职责。而学生管理作为高职院校日常管理中的关键一环,其工作效率将直接影响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对此,各高职院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构建符合现代学生特点的管理体系,从而实现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及科学性。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职;学生管理;体系构建
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社会面貌,同时让人们对生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追求。而以人为本既是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又是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方法。对此,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要积极融入以人为本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前提下,实现高职院校管理综合水平的提升。
一、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进行高职学生管理的重要意义
1.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更符合现代学生多元化的个性特征
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使得现代学生具有更强的自由意识、平等意识及独立意识。如果高职院校在管理学生时,依然采取强制性的管理方式,势必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使管理工作停滞不前,同时,学生的个性也会受到压抑。换句话说,以往强制性的学生管理方式已与时下学生个性特点相悖,也不利于人才培养。基于此,高职院校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尊重学生多元化的个性特征,并与学生建立一个平等、自由、愉快的沟通环境。另外,基于以人为本原则的学生管理,会更尊重和维护学生利益,所制订的管理工作目標也会充分满足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需求,进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整体的有效性。
2.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更符合人才培养需求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更高,其不仅要求人才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及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具备完善的人格以及出色的个人能力。但是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更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积累,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这就很难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基于此,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围绕以人为本理念开展各项工作,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选择恰当的管理模式,挖掘其潜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我发展意识以及自我约束能力等,帮助学生提高和实现自我价值。
二、新时期高职院校构建以人为本学生管理体系的策略
1.优化管理机制,制订和实施人性化的运行体制
第一,建立健全学生日常管理制度。各管理教师既要帮助学生学习和熟悉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也要及时向学生传达学校的各项通知与规定,让学生可以对学校的管理工作有一个基本了解,并主动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另外,要针对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制订具体的管理制度,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保障。
第二,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现良好交流。管理教师要在平时关注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必要时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耐心与学生沟通,并建立完善的学生心理健康层级汇报反馈机制;除此之外,要帮助任课教师完成相关教学任务,并促进其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第三,加大班干部的培养力度,发挥其带头作用。班干部作为班级的中坚力量,为了确保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贯彻落实,需要发挥班干部、党员、团员的带头作用,在学院以及班级内树立良好的学风,加强作风建设。
2.加强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实行人性化管理,对现行学生管理激励工作机制进行改进及优化,借助科学的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力,挖掘其潜能,进而为学生发展创造和提供更多机会。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中,都希望被肯定、被尊重、被鼓励,因此高职院校要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完善现有的管理体制,并从激励目标、激励典范、激励模式等方面入手,建立一个科学的自我管理激励工作模式,鼓励和支持学生多样化发展。一方面提高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与热情,另一方面提升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其更加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另外,为了发挥每一位学生管理成员的优势,需要针对不同的管理层次,设置具体的管理职责、标准以及规范,确定工作任务,使他们可以在适合自己的管理岗位上发光发热,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效率。
三、结语
学生管理是高职院校日常管理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工作的有效性以及严谨性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起着决定性作用。对此,为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优化管理机制,制订和实施人性化的运行体制,加强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强大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建春, 苗双双.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16(18):176-177.
[2]闫峰.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探讨[J].杂文月刊(学术版),2016(7):224.
作者简介:王倩,中级讲师,研究方向:高职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