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打造“诗意课堂”

2018-07-21 11:00张朝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18期

张朝娟

摘 要: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能够助推诗意化人文校园建设,实现生命“诗意地栖居”。本文将对打造“诗意课堂”的必要性和实施策略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古诗文“诗意课堂”必要性实施策略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推崇“工具理性”教学观,课堂教学单调、枯燥、低效。工具理性衍生的教学方式被讥为“脖子以上”的教学,其教学目的只在于交給学生几把“钥匙”以训练成“科学工具”,而对其精神、灵魂、生命以及生存等等则置若罔闻。卓越课堂追求生命诗意地栖居,是一种“诗意课堂”。诗意课堂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崇,以热切而理性的努力追寻着教育的本真。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海德格尔说“一切的冥思是诗,一切的诗作是思。”让人诗意地栖居在生命场域,既是诗意课堂所要追寻的最高境界,也是建设诗意化人文校园的根本诉求。因此,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应着力打造“诗意课堂”。

一、打造“诗意课堂”的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历代教育家十分注意用挖掘中华民族文化的诗意元素教化学生或子弟。从中国通史到四书五经;从建安七子到南北朝民歌;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明清小说,无不散发着历史的温度,闪烁着民族的熠熠光辉。但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带来了经济、社会、文化的繁荣的同时也带来负面影响。比如,商业文化、快餐文化的泛滥:网吧、卡通书、娱乐周刊、武打电影、影星歌星、名牌服饰、洋快餐、生日礼物……纷纷走进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他们被这样的社会文化包围着、浸染着,被喧嚣、浮躁的社会心理影响着,干扰着。根据调查,许多千古传诵的经典诗词,在国人眼中却如过眼云烟。他们中的一大部分热衷于快餐文化,难以沉下心来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显然中华人文精神在流失。他们甚至崇洋媚外:吃的是“麦当劳”、“肯得基”,穿的是“迪士尼”“阿玛尼”,看的是美剧、韩剧和日本动画片,过的是西方洋节日,逛的是洋人街,出现了了解西方文化多于祖国传统文化的现象。

在全球文化碰撞的浪潮中,中国传统文化明显受到挑战。人们觉悟了,开始追寻“诗意的生活”“诗意地栖居”。诗意化的人文校园,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分享诗歌带给我们的如春风沐浴,细雨滋润的道德教化,使学生具有一颗善感的心,具有一种儒雅的人文情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古诗文教学中打造“诗意课堂”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打造“诗意课堂”的实施策略

1.“诗意课堂”的教学观念

古诗文教学助推诗意化人文校园建设,必须坚持卓越课堂教学观念。一是坚持“兴趣先于知识”的教学观,因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二是坚持“个性先于共性”的教学观,因为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没有生动的个性就没有抽象的共性。三是坚持“过程先于结果”的教学观,因为过程必然决定结果,结果不能完全解释过程。四是坚持“生成优于预设”的教学观,因为生成是生动地创造,预设是虚幻的魔术。五是坚持“体验优于说教”的教学观,因为生活是教不会的,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六是坚持“形象大于思想”的教学观。因为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七是坚持“领悟优于灌输”的教学观,因为领悟是自主建构,灌输是被动接受。八是坚持“智慧高于知识”的教学观,因为智慧是树是枝干,知识是果是花叶。

2. “诗意课堂”的教学原则

古诗文教学助推诗意化人文校园建设,必须坚持卓越课堂教学原则。一是神美原则——关注生命、关注情感、关注发展,展现爱的大慈大悲,抒发情的感天动地,歌咏世界真善美,鞭挞人间假恶丑,情真而神美。二是情美原则——真情无敌,主张心口相应、主张言必由衷,主张情真意切。追求师生心有灵犀的点点融通,追求理想、人格、情感、个性、热情的真诚投入。三是景美原则——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不论景由情生还是触景生情,有我之境还是无我之境,都应该情景相生、景因情移,情景互见,水乳交融。以期感染陶冶,如入芝兰之室,如沐惠畅和风。四是形美原则——不枝不蔓,精练简约,自由挥洒。讲求张弛有致,追求疏密相间。情感、形象、节奏、变化、结构、机智、比拟、语调、肢体等等表达方式恰当运用,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学习,在学习中欣赏,在欣赏中成长。

3.“诗意课堂”的教学方法

一是营造诗意美境。古诗文教学助推诗意化人文校园建设,必须追求课堂有灵性、有个性、有开放性。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让师生感受到和谐共鸣、心灵释放、思想流淌,使学生在一种轻松、自由的状态下,学到知识,得到诗意之美的陶冶,启发智慧的心灵。二是激发诗意激情。老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和善于被学生感动,寻找每一刻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瞬间,同时不放过学生言语中的一个闪光点,并引导其激起万丈狂澜。从而与老师一起去发掘文本中的文学气息和浪漫情怀,用缤纷的语言诠释对文化的膜拜及生活的智慧与幽默,随时随地创设诗意的氛围,营造诗意的课堂。这都需要教师应当有目的、有系统地归纳收集整理相关的知识体系。用深厚的积淀、广博的知识和敏锐的直觉组织学生有目的的训练。三是实现诗意迁移。将《三字经》、《论语》等引入课堂,让学生读读、背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通过诗词配乐、配画、配新解,以吟诵、品味、聆听、体悟的形式将古诗文教学融入语文、音乐、美术、体育、品德与社会等学科教学中,形成学科整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教学神态、教学语言、教学目标、教学评语等方面陶冶诗情。尊重小学生天生就是的“诗人”的特质,引导其以欣赏、敬畏的心态诗意地审视周围的世界。圆融互摄学习生活知识,揣摩生活道理,领悟生命意义。

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一旦形成“诗意文化场”,就能以鲜明的特色和优良的传统,潜移默化地同化每位学生。通过“诗意课堂”的打造,形成了“诗歌遍地、词满校园、诗情画意”的人文校园特色。孩子们拾金不昧、宽容诚信、敬老爱幼、言行文明,呈现出“玉律金声进校园,师生骚客结诗缘;水滴浇花花千树,学生舞墨墨三千”的亮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