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俊凡
【关键词】 数学教学;信息技术;整合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7—0104—01
21世纪信息技术以它特有的速度、能量、特点进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同时也给教育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让教师和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获益。实践证明,在小学教学中有效地把信技术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既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直观、简单,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又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面,笔者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优化数学教学过程,突出教学重、难点
小学生都是6~12岁的孩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考虑到他们的耐心和专心度,优化教学过程,让教学冗长、繁复的过程变得简单、直观。还要在教学中突出重点、难点,化解疑点,提出要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刚好满足了这个需求。它用自己的特点,不但会轻松归纳重点、击破难点,还能用它声、色、画、动漫于一体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注意力长久地凝聚在课堂上,达到对知识的理解,保证学习效率。当然,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还会把一些抽象、难懂、复杂的数学知识用声音、动画、色彩的区别等等,形象、具体地表现出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知和接受,大大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与缺陷,促使了学生数学知识网络的构建。
例如,在小学一年级数学中,有一个题目是让学生观察,并计算按照一定规律叠放在一起的正方体总共有几个?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多学生没有办法计算出那些压在底层看不见的正方体,所以也就算不出准确的正方体有几个。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就可以使用计算机技术把放在上面的正方体一个一个地在学生的观察下挪开,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下面的正方体。教师再使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演示几种不同的摆放模式,不但让学生掌握了计算正方体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还提升了教学质量,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设计灵活的练习形式,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增强
要想让小学生真正掌握某一个知识点,一定要做到讲与问、学与练有效结合,如此才能让学生掌握、理解所学的知识,并学会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走出传统的练习模式,如给学生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做,甚至为了达到理解,让学生搞题海战。这样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还容易让学生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在信息技术时代,为了真正实现讲练结合的目的,教师可以借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和功能编写一些有趣的练习题目,把学习的重点、难点用生动、形象的元素表现出来,增强学生兴趣,迎合小学生的心理,让学生主动进行练习,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鸡兔同笼”“小蝌蚪找妈妈”等形式的题,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能增强练习的趣味性,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当然,在课后的练习中,教师只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状态,合理利用多媒体设计练习题,不但省去了写板书的时间,缩短了练习的时间,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巩固知识的选择题练习时,如果学生的答案是正确的,屏幕马上就会弹出一个笑脸,或者出现一个声音“答对了,你真棒!”等等。实践证明,这样生动、有趣的练习,不但学生感兴趣,教师也轻松,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展示知识产生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对数学知识形成过程进行生动、准确的演示,就让能学生掌握知识形成的一般规律,加深学生对一些概念和公式的理解,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例如,在“长方形的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制作需要的课件,在课堂上用闪动长方体的各个面、顶点和棱的方法,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各个部分的名称。通过这样生动的演示,学生不但能自主探索,了解掌握长方体的更多知识,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紧跟教师的目光、思维深入学习长方体的相关知识,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学生必修的一門重要课程,在它的教学中教师肯定要投入更多的关注和精力,以便开启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当然,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并不仅仅限于优化数学教学过程,突出教学重、难点,灵活练习方法,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增强,展示知识产生的过程,促进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意识。所以,作为教师,要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方面,勤于钻研,善于借鉴,更好地使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