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互金融资也需防风险

2018-07-21 02:18白莲
证券市场周刊 2018年25期
关键词:小微融资金融

白莲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小微企业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截至2017年年末,注册的小微企业法人约有2800万户,个体工商户约6200万户,中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占全部市场主体的比重超过90%,贡献了全国80%以上的就业,70%以上的发明专利,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

但同时,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平均在6%左右,网络借贷利率约13%,温州民间借贷登记利率15%以上,小额贷款公司等类金融机构利率则为15%-20% 。小微企业长期“融资难、融资贵”也是中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难以培育的一个重要原因。

小微企业难以通过传统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获得融资由自身特点和中国金融体系发展程度决定。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为小微企业在传统金融机构难以或不愿参与的领域成为小微企业融资的补充渠道之一。国务院和人民银行多次要求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也出台了相应的支持政策。商业银行在面临逆向选择困境的环境下,也可以借助于互联网工具和信息系统来探索在传统金融基础上服务小微企业的可能性。不过,作为新兴事物,在为实体经济提供支持的同时,一些由个人和非金融企业设立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也在风险滋生,甚至有的涉及违法犯罪的行为,损害公众利益。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第一届金稳委第一次会议精神,近期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正在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攻坚战。人民银行指出,互联网金融总体风险水平显著下降的同时,下一阶段风险防范化解任务仍然艰巨,适应互联网金融特点的监管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公众普遍看到的是互联网金融投资者面临的风险,但实际上的借款人,尤其是小微企业借款人,在利用互联网融资便利的同时,也需要防范相应的风险。

小微贷难破逆向选择困境

小微企业普遍具有三大特点,决定了其难以通过银行信贷、信托、租赁或者是资本市场等传统的金融工具获得融资,这是其在国内外部分走向互联网金融来获取发展所需资金的背景,而中国金融体系居民储蓄偏高、以债权融资为主、资本市场不够发达等条件也加剧了上述融资渠道的分化。

首先是小微企业规模小,资金来源家族化。通常来说,创始人创业资金主要来源于个人积蓄或家族集资,极少通过正规渠道获得银行信贷和其他的财政支持。同时,企业资产总值中固定资产所占比重较低,主要以租赁或租购方式购置经营场所、设备等固定资产,缺乏可用于抵押质押的固定资产,知识产权和品牌价值等无形资产占比较大但市场价值有限。

其次,大多数小微企业都处于竞争充分的行业,易受市场环境、国家政策以及经济周期波动影响,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企业发展前景较难预料。

再者,小微企业往往管理不透明。大多数小微企业都实行个人化或家族式管理,財务制度不健全,相关信息透明度低。

这些内外部的多重因素,阻碍了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信赖,也推高了其贷款成本。银行若想对小微企业贷款,势必要花费较高的成本调查和评估其经营状况和财务风险。而为了弥补这部分成本,银行自然会相应提高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但因为信息不对称,这种做法则有可能导致逆向选择问题。

假定存在两种类型的小微企业,一类是优质的小微企业,其信用水平和业务状况都较好,风险程度相对较低,适用的贷款利率水平也应较低;另一类则是劣质小微企业,它们的风险程度相对较高,适用的贷款利率水平则应较高。但由于小微企业普遍信息透明度低,商业银行并不能准确识别这两种类型的小微企业,也就无法根据其真实的风险程度来确定适用的利率水平,处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只能对所有小微企业都收取较高的贷款利率。

因此,化解小微企业信贷中的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高交易成本和信用等级低等问题,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前提。

互联网金融应回归工具属性

从金融结构看,国内商业银行的信贷主要对大中型企业敞开大门;股票主板市场要求多、制度严,小微企业做不到;创业板市场主要是针对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但小微企业大多以经营传统行业为主,难以进入。这样的外部金融结构不平衡,也导致了小微企业融资不畅。

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如由电商(以“阿里巴巴”为代表)发起设立小额贷款公司、为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提供了有效途径。该模式以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服务小微企业尤为典型,其特点在于:融资门槛低、资金周转快、贷款灵活,从小微企业提出申请到获得贷款,全流程均实现系统化、网络化。

据笔者了解,这类电商平台发起的小微企业贷款流程是:第一步,贷前考察小微企业还贷能力。小微企业向小额贷款公司提出贷款申请,小额贷款公司通过引入网络数据模型和在线视频资信调查的方式,交叉检验小微企业电子商务经营及第三方认证数据,考察小微企业的营业现状及财务的真实性,评估其还贷能力。第二步,贷后监控小微企业状况。小额贷款公司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监控已贷款小微企业的经营行为、现金流等财务情况与交易状况,将小微企业在电子商务网络上的行为数据换算为信用评价,以控制贷款风险。

这种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一是超越了地区限制,具有普适性。传统的融资模式,基本上都无法突破小微企业的空间限制,例如民间借贷、银行借贷,小微企业通常都会选择所在地域的金融机构。而上市融资虽然能够突破地域限制,却难以实现。大数据金融能突破传统金融的时空限制,进而为客户提供“3A”服务,即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及任何方式(Anyway) ,使小微企业可以进入一个更大的融资市场,具有了更多的选择权。二是能够降低融资成本。安全性原则是银行放贷首先要考虑的,如银行对申请期限为6个月、100万贷款金额的小微企业,其贷款抵押财产评估登记的期限一般为一年,无论到期偿还或是展期,都需要重新进行评估和登记,且在整个贷款过程中需要支付资产评估费、抵押登记费和公证费,担保机构也要收取一定的担保费用以及支付咨询费用,外加贷款利息,这样累计的贷款成本无疑是小微企业难以承受的。

目前,互联网金融风险暴露的集中在由自然人或者是非金融企业发起的平台,这些企业让互联网金融脱离了工具的属性,脱离了业务模式,成为了一个不受监管约束的行业。反过来看,利用互联网金融工具来开展渠道,是商业银行结合自身商业模式和风控的优势可以尝试探索的。

传统商业银行如何利用互联网降低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据笔者观察,以华夏银行的一款融资产品当中利用的网络循环贷的模式为例。一方面,商业银行根据订单及应收账款信息为企业快速发放贷款,将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银行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全部整合在同一个平台上,一站式的融资流程降低了融资成本,实现“多方受惠”;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通过给予上下游企业信贷支持以减少核心企业应收账款的压力,改善企业财务环境,由核心企业为小微企业提供担保或承担回购责任,有效解决了担保难问题。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关键在于降低信息不对称。作为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以云计算及微贷技术为依托,使信息披露更加充分。小微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信贷公司的实际发展状况,信贷公司则在交易前就可以较全面地分析小微企业相应的信用记录。交易后,金融企业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搜集和发布信息,提高违约成本,降低投资者风险。这些都在很大限度上解决了困扰小微企业信贷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互联网金融工具使小微企业和投资者都能在一个更大的市场上解决自己的需求,双方都有更多机会让资金发挥更大效益,因此促进了整个社会的资金流动,优化了资源配置。

小微企业借款人也需防风险

互联网金融虽然为化解小微企业贷款提供了有效途径,但也存在明显的风险,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互联网自身的不稳定与信息安全性风险。互联网金融依托于互联网,交易各方信息及全过程都通过互联网展示并完成相应操作,一旦互联网的安全性出了问题或是黑客攻击该平台,投融资双方的重要信息都有可能被非法人员获取并利用,雙方在交易平台上绑定的账户资金也有可能通过计算机操作而被窃取。因此,互联网自身的安全性是必须考虑的风险因素。

二是互联网平台信用风险。根据《支付结算办法》的相关规定,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任何单位不得作为中介机构经营支付结算业务。互联网金融中的融资平台在注册形式上并不具备这种资格,但实际上却充当了支付中介的角色,管理着投资者已投、融资者账户未收的资金。一些P2P平台还以更高的投资回报以及更便捷的手续等吸引投资者,然后卷走沉淀资金。若有小微企业进入这种平台进行融资,则间接充当了平台违法窃取资金的“帮凶”,由此将可能要承担一系列的法律风险。

三是投资者审核以及网络洗钱风险。投资者是互联网融资的重要组成者之一。普通理性的投资者能够帮助融资企业获得资金并快速成长,同时自己得到相应的物质或资金回报。然而带有不良目的的投资者将会对融资者造成巨大威胁。在目前监管机构及法律法规缺失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平台很难对投资人的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进行核实或是实地查看,平台只关注其个人信息、账户余额以及能否按时支付款项。这就可能使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一监管漏洞以及互联网的隐蔽性,将赃款分批次地投资给平台上的融资者,或者利用自行注册登录的筹资者和投资者的双重身份,用不法资金进行交易,从而使赃款迅速合法化。小微企业如果不小心接受了这样的赃款,一旦监管部门进行调查,则该笔款项将被强制收回,必然会导致企业资金和经营状况出现问题。

四是被认为非法集资及代持股风险。互联网融资平台实质上就是借助互联网融资平台通过买卖股份或债券的方式实现投融资的过程,其运营模式在形式上一直未获得法律上的认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有关非法集资的形式界定,以及《证券法》中有关非法公开发行证券的相关规定,互联网融资模式,无论是众筹还是P2P都与非法公开发行证券及非法集资形式类似。小微企业筹资者必须谨慎查阅相关法律条文,避免被动触犯法律。

五是项目决策、执行及经营风险可能导致企业信用危机。小微型企业在进行的融资项目的类型选择、融资金额的设定、还款时间的预估以及还款形式的计划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决策。小微企业限于人才匮乏或发展心切,往往对前期决策分析不够重视或对自身企业认识不够彻底,从而使决策失误进而导致未来面临还款危机或企业生存危机等更大的风险。即使项目合适筹集到了目标资金,资金到达融资者账户之后项目如何实施,企业如何经营并兑现对大众投资者的承诺都是重要的问题。因此,小微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或企业技术水平的限制,可能会导致筹资成功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还有些项目由于市场因素的不断变化企业不能按时完成,等等,难以兑现还款承诺,这些都将导致企业的信用风险加大。

小微企业如何规避互联网融资风险

面对互联网融资的诸多风险,小微企业如何有效规避上述风险就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小微企业应理性客观地进行项目决策,正确分析企业自身情况,明确企业目前的资金及运营状况,以及未来还款能力或经营发展趋势,不可高估自身能力,也不能低估融资风险。项目决策过程中,项目类型的选择、融资额度的设置、融资时间的设定、项目的展示方式、项目最终回报方式的设计等等都至关重要。

其次,要理性选择融资平台。选择融资平台的过程中,要注重其合法性、执照完备性、信用程度等等关键点,尽量选择较为成熟可靠的大型融资平台,以免因为对平台的错误选择而导致企业融资失败和经营危机,甚至牵连投资者的命运。

三是应该加强法律意识,避免被动违法违规。很多小微企业经营者缺乏对互联网融资的深入了解,可能导致被动违规。由于互联网融资没有得到法律的准确认可,其形式上与诸多违法违规行为类似,难以界定是否违规,因此进行互联网融资之前,管理者应当首先熟悉相关法律,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公司法》《证券法》《关于取缔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中有关活动的通知》《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运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等,避免被违规违法的情况。

四是加强企业自身经营管理建设,提高信用度。小微企业融资成功筹得资金进入企业账户之后,需要认真经营项目。为此,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财务机构和制度,构建严密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和相应的奖惩制度,建立并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为企业监管提供检验标准与考核依据,为监管做好准备。这些,都有益于小微企业保证按时还款、支付对投资者期初承诺的回报。这既可以提高小微企业的信用度,也为下一次融资以及企业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小微融资金融
小微课大应用
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9月重要融资事件
7月重要融资事件
小微企业借款人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5月重要融资事件
4件重要融资事件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