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诊治分析

2018-07-20 09:12李军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临床诊治

李军

摘要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炎性肠梗阻患者58例,对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经一系列胃肠减压、营养支持以及药物治疗等保守治疗,部分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后基本痊愈,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较少。结论:选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进行临床治疗,能够促进患者术后伤口愈合,降低术后并发症率以及死亡率,提高治療效果。

关键词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诊治;治疗分析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一种常发生于腹部手术后患者身上的并发症。炎性肠梗阻多发生于患者手术后早期,患者肠内发生炎症导致肠壁出现水肿粘连以及肠腔内渗分泌增多。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如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肠瘘、腹腔感染等,容易导致患者死亡。随着临床治疗方式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临床医学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给予重视,并对其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诊治方法[1]。为进一步分析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治效果,本文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炎性肠梗阻患者58例作为研究组,对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炎性肠梗阻患者58例,女28例,男30例;年龄25~78岁,平均(50.9±3.1)岁。患者均进行胃肠相关手术治疗,其中,结直肠癌根治术5例,肠穿孔修补术23例,十二指肠切除术19例,急性阑尾炎穿孔伴弥漫性腹膜手术11例。上述患者均符合研究条件。

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诊治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后首选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主要治疗内容包括胃肠外营养供给、胃肠减压、抗生素、生长抑制素等药物治疗。①对患者进行胃肠减压治疗:胃肠减压能够通过吸出患者胃肠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或者解除肠梗阻,防止胃肠过度膨胀。胃肠减压时患者需要禁食禁水,医护人员每天对患者胃管内注入100mL液状石蜡用于促进肛门排气,石蜡注入可以分2次或3次注入完毕,直至排便后第2天[2]。②纠正患者体内酸碱紊乱,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炎性肠梗阻会导致患者体内酸碱物增长异常,患者机体代偿调节能力无法合理调节体内酸碱质,致使酸碱紊乱,同时水、电解质平衡也被破坏,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治疗的酸碱失调和水电解质平衡可以尽快被调整,医护人员对患者身体代谢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激素药物或温和的食物积极调解患者体内酸碱平衡、水和电解质平衡[3]。③给予患者肠胃外营养支持:很多炎性肠梗阻患者进食和能量补充需要依靠营养支持,医护人员需要建立静脉通路,对患者进行全肠胃外营养支持。合理调配患者营养液,选用全合一营养液,对维持患者机体所需的7大营养要素按照比例进行调配,保证患者每天供给热量>1800Cal。全肠胃外营养支持中需要注意利用营养物平衡和补充患者体内水和电解质,保证酸碱平衡等。④利用生长抑制素对患者进行治疗:生长抑制素可以对患者胃肠激素进行抑制,促进胰酶、胃动素、胆囊收缩素等激素的释放,并对胃酸和胃内一部分蛋白酶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能减少消化液分泌。医护人员每天为患者静脉注射6mg施他宁进行治疗,缓解患者腹胀相关症状,治疗持续至患者病情缓解。⑤给予患者激素和抗生素进行治疗:在患者出现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第一时间,给予患者静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药物进行治疗,通过糖皮质激素的静脉注射缓解患者肠壁炎症的情况。使用抗生素对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尤其注意部分病情较危重患者,需严密观察其生命体征,避免术后感染。对有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应及时给予其静脉滴注白蛋白注射液,补充患者体内蛋白。部分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较为严重,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以开腹治疗为主,对患者进行常规麻醉后,根据患者发病原因以及病情发展选择合适的手术术式。手术治疗中严格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以及并发症预防。

观察指标:观察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就治愈情况以及治疗无效情况进行统计;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情况,计算并发症率;统计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

结果

治愈出院55例,治疗无效或死亡3例,治愈率94.83%;出现术后并发症感染6例,其中肠瘘4例,腹腔感染2例,并发症率10.34%;平均住院时间(17.8±2.l)d。

讨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一种腹部手术尤其腹部大手术后患者常发生的并发症。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病机制比较特殊,临床表现也与通常肠梗阻存在一定差异。一般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生于患者腹部大手术后早期,约10d,是一种由于机械性和动力性共同作用而导致的肠梗阻。早期炎性肠梗阻一般由于患者术后切口的炎性作用以及患者术后的肠瘘、肠扭转以及内疝等机械性因素造成。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与多数肠梗阻临床表现相似,患者容易出现腹胀、呕吐或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炎性肠梗阻患者肠壁出现水肿粘连,肠腔内渗增多,对患者肠道造成很严重损伤。一般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病具有一定预兆,医护人员需要格外注意患者术后的病情表现。在近期具有腹部手术史,特别是有腹部复杂手术史的患者更容易诱发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年龄过大,身体体质过差等原因都可能增加患病率。对患者进行CT检查或X线检查,会发现患者肠壁有明显的增厚、水肿以及粘连现象,患者肠道内存在大量肠气,并且部分肠管形成肠袢。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保守治疗以降低患者胃肠压,提供全胃肠营养支持,调节患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并使用相应抗生素或激素药物对患者病情进行控制为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肠道内出现炎症,肠壁存在水肿,选用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能够缓解肠道内的炎症和水肿症状。胃肠减压是为了缓解炎性肠梗阻患者腹胀、腹痛等胃肠道内气体、液体不同导致的肠梗阻相关症状,常用的胃肠减压方式多为在禁食、禁水条件下,对患者胃管进行冲洗,利用石蜡等液体促进肛门排气,降低胃肠内压。

非手术的保守治疗的治愈率较高,大部分早期炎性肠梗阻都可以通过药物以及营养调节等方式治愈。但部分患者病情恶化较快,病情发展复杂,需要选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建议在保守治疗无效后进行,因为早期进行手术治疗对患者身体损害较大,很容易在手术过程中损坏患者肠管造成肠瘘、肠坏死、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综上所述,选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进行临床治疗,能够促进患者术后伤口愈合,降低术后并发症率以及死亡率,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谭月兰.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农村卫生,2017,22(18):44.

[2]陆路,唐武,来伟,等.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

肠梗阻的诊治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15):2511-2513.

[3]刘江山.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1):116.

猜你喜欢
临床诊治
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治中降钙素原的临床分析
老年性支气管哮喘临床诊治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诊治分析
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治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分析
剖宫产切口妊娠临床诊治分析
宫腔镜在子宫内膜癌诊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