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懿丹
摘要:实现“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五通”,首要和基础性的目标是“语言通”,但现实中的国内语言服务仍存在着较严重的供需脱节问题。本文借用航天航空领域的物理对接概念,定义了语言服务供需对接的概念和特征。以陕西为例,在语言供给、语言需求和信息认知等三个方面,分析了语言服务供需对接的障碍,从语言人才培养、语言服务规划与政策扶持、语言服务行业标准与市场准入和语言服务信息平台搭建等四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Abstract: To realize the "five links" under the "The Belt and the Road" strategy, the primary and basic goal is "Language Link". However, there is still a serious problem of disconne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in the actual domestic language service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physical docking in aerospace field, this paper defines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anguage service supply and demand docking. Taking Shaanxi as an example, it analyzes the barriers to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language services in terms of language supply, language needs, and information recognition. It proposes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rom four aspects: language talent cultivation, language service planning and policy support, language service industry standards and market access, and language service inform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關键词:语言服务;供给;需求;对接
Key words: language service;supply;demand;docking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8-0042-03
0 引言
“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是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而语言相通是实现上述“五通”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语言通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先导工程和基础工程(赵世举,2015)。然而,目前国内语言服务业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要求相比仍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本文从语言服务供需双方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影响供需有效对接的障碍,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国内语言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1 语言服务供需对接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对接”一词来源于航天领域,其在汉语大辞典中的解释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航行中的航天器靠拢后接合成为一体。不同于航天领域内的物理对接,本文所讨论的语言服务供需对接,是语言服务供给系统与需求系统相匹配和适应的一种状态,特定是明显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1.1 复杂性
首先,语言服务供需对接是一个复杂的多系统对接。至少包括以下三个系统的对接:一是语言服务人才的供需对接,包括语言人才培养单位(如高校、培训机构)与语言人才需求单位(如语言服务提供商、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之间的对接;二是语言服务或产品的供需对接,包括语言服务提供商与语言服务直接需求主体(如语言需求企业和政府机构)之间的对接;三是来自语言服务供给与需求的信息对接和政策对接。显然,随着对接主体、对接要素和对接内容的增加,语言服务供需有效对接的复杂程度会成倍提高。
其次,存在影响语言服务供需对接复杂众多的外部因素。这些因素主要表现在政治、法律、政策、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发展等多个层面,每一层面的因素变化都会引起语言服务供给和需求的变化。例如,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沿线(带)一些国家的语言需求会直接增加,一些“冷门”语言会变为“热门”语言;再例如,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翻译技术的发展,会对语言服务供给方式、内容和效率带来深远的革命性的影响。
1.2 动态性
语言服务的供需对接不是简单线性的一次性对接,受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惯性的影响,对接会呈现出显著的动态性波动特征,按时间顺序可分为“人为对接”、“自然脱接”、“人为再对接”等几个阶段(如图一)。“人为对接”状态主要是指在政府语言政策的引导下,语言服务供需主体,尤其是语言服务供给主体,通过人为努力和调整,不断满足需求主体提出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供需对接度提高。然而,语言服务供需状况时刻都在发生变化,尤其是语言服务需求的频繁变化,要求供给方给予及时响应和满足,但由于语言供给原有系统的惯性和响应的迟滞性,会使语言服务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不能立刻适应并满足语言服务需求;从供给角度看,直接导致语音服务供需系统由原来的对接状态变为“自然脱接”状态。“自然脱接”之后,随着供需双方的沟通和协调,加上政策的干预和影响,供给方会调整自己内部生产力要素开发和资源配置,使得供给服务方向调整、质量提高、成本降低,满足需求的质量和数量不断提升,使得本来的脱接状态逐步过渡到再次对接状态。由于脱接是相对自然的发展过程,而对接往往是人为的有目的通过对供需的研究,策划和改进而达到的非自然过程,所以对接的过程相对较短,而自然脱接的过程则相对较长。
2 “一带一路”语言服务供需对接障碍分析
语言服务供需系统是脱接与对接状态周而复始所达到的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正是由于这种动态特征,系统中任何的变化都会造成整个系统对接状态的改变。因此我们可从语言服务需求系统、语言服务供给系统和供需双方的信息传递等三方面来分析“一带一路”战略下语言服务供需对接障碍分析(如图2)。
2.1 基于需求系统的对接障碍
首先是语言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复合性无法得到满足。“一带一路”涉及65个国家和53种官方语言,语言资源丰富,语言状况复杂(王辉、王亚蓝。2016)。但从部分陕西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投资经营的实际需求调查看,这些企业不仅需要语言类专业型人才,更需要既精通对方语言,又熟悉东道国政治、历史、法律和社会文化的综合型人才,以及既精通对方语言,又熟悉经贸合作相关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其次语言服务需求主体对语言服务选择的困难。由于语言服务市场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完善的管理机制,语言服务市场上目前的鱼龙混杂,语言服务的价格和质量信息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对称性,很容易形成语言服务需求主体的逆向选择,用很低的价格买来更低的服务。加上多数需求主体对语言服务的质量感知和价格因素存在相对的模糊性,很难对语言服务做出客观的价值判断,导致对语言服务做出不合理的预算。
2.2 基于供给系统的对接障碍
供给测的障碍首先是人才供给结构上存在失衡。高等院校是语言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但在专业设置、培养方式和培养层次等方面目前存在结构性失衡,不能满足“一带一路”战略对语言服务所提出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首先,高校语言类专业语种结构不合理,大多都是以英语为主,小语种种类有限,招生人数有限,以陕西为例,全省81所本科院校中有28所开设了英语专业,每年毕业3000余名本科生中有近三分之二的为英语专业,研究生中有近一半的为英语专业,市场消化能力有限。一些“一带一路”国家的小语种,如阿拉伯语、印尼语、乌尔都语等只有西安外国语大学一所高校开设,就业市场供不应求。
另外,是语言服务企业能力有限。根据《中国翻译服务业2014年分析报告》,显示,截止到2013年底,国内语言服务企业为55975家,专职从事语言服务业人员为119万人。但这些企业和人员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省的的语言服务类企业数量占到全国的76%。陕西作为西部地区,其语言服务企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服务能力上,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都存在很大差距。
2.3 基于信息认知的对接障碍
“当前我国语言规划与管理,职责分散多处,各揽一块,政出多门,步调不一”(李宇明,2007),政府政策相对滞后。这就导致了两个系统之间信息掌握和传递的不对等,从而造成了需求巨大供给无法满足,供给系统中鱼龙混杂,语言服务价格低廉,降低了供给系统的内在动力,使得供给更加不足,供需系统之间很容易出现脱节。
3 实现语言服务供需对接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语言服务整体规划与政策扶持
由于语言服务供需对接涉及多个系统,因此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大语言服务整体规划和政策扶持力度,明确语言服务行业的市场定位,制定具体的发展规划,协调语言服务相关主体的关系,从而使语言服务行业更稳定的发展。
3.2 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及市场准入机制
语言服务行业由于缺乏类似于行业协会的监管机构,对企业的准入和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没有合理统一的标准,导致了行业发展中所呈现的鱼龙混杂,参差不齐的现状。因此,建议政府应当赋予一些部门和组织相应的权利来制定和监管语言服务行业,尽快促进语言服务行业管理体系的形成,使得语言服务市场运行的更加规范合理。
3.3 政产学研相结合,培养专业化、应用型复合型外语类人才
语言人才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校园里,停留在对书面知识的了解,而与实践脱节。以高校为主的外语人才培养单位要破除原有培养模式的弊端,紧盯“一带一路”战略下对语言服务提出新的要求,创新培养手段和方法,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高校和企业协同培养。产学结合的主要形式包括建立实习基地,企业和高校共同开发培训课程,合作编辑教材等。
3.4 搭建语言服务行业信息交流的平台
由于我国语言服务供需系统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系统,因此要实现有效的对接,需要一个切实可行的信息交换平台作为对接的基础。从人才培养计划,语言服务商对人才的录用,以及供应商的资质,政府对语言服务市场的政策导向及对企业和供应商的管理办法等等信息都能的通过这个平台公开的面向语言服务的供给与需求系統,这样,供给系统可以及时的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从而从语言服务供应商到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以及政府政策三方面作出及时的响应和调整。
参考文献:
[1]顾颖.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陕西人才政策研究[J].经济金融,2016(04).
[2]郭晓勇.加强语言服务行业建设服务中国国际传播战略[J].对外传播,2011(07).
[3]康蕊.一带一路战略下陕西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09).
[4]王立非,崔启亮.中国企业“走出去”语言服务蓝皮书[M].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16.
[5]王传英.语言服务业发展与启示[J].中国翻译,2014(02).
[6]王明明.翻译在陕西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角色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教改教法,2014(08).
[7]王辉,王亚蓝.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状况[J].语言战略研究,2016(2).
[8]文秋芳.一带一路”语言人才培养问题[J].语言战略研究,2016(2).
[9]吴月刚.跨界民族——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人才需求与供给[N].中国民族报,2016(07).
[10]徐维祥,张静尧,卢丽华.小企业与大市场对接的内涵、特征及对接度研究[J].国民经济运行,2001(07).
[11]邢欣,梁云.“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亚国家语言需求[J].语言战略研究,2016(2).
[12]刑厚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和对语言服务的需求[J].中国翻译,2014(01).
[13]姚亚芝,司显柱.中国语言服务产业研究综述及评价[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4]赵世举.从服务内容看语言服务的界定和类型[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15]赵世举.一带一路建设的语言需求及服务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