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伐普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

2018-07-20 06:29劳荣海
吉林医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内啡肽充血性内分泌

劳荣海

(雷州市人民医院,广东 湛江 524200)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属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心脏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损害导致心室充盈、心输出量不足以满足静脉回流与身体组织代谢需求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患者常伴有体液潴留及水肿症状。几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最终均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已成为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2]。本研究通过检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指标及血清脑钠肽(BNP)、内皮素(ET)、心钠素(ANP)、β-内啡肽等指标水平变化,旨在评价托伐普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为临床此类药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提供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4例,均参照中华医学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中心力衰竭诊断标准进行诊断[3],参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方案[3],心功能分为Ⅳ级,并排除心源性休克、心肌梗死、高血压危象、肝肾功能严重减退者,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肺部啰音、急性肺水肿等症状。94例患者中,男29例,女65例,年龄41~70岁,平均(53.06±5.59)岁,病程0.5~6年,平均(3.92±0.43)年。其中35例患者为冠心病,25例患者为高血压性心脏病,19例患者为扩张型心肌病,15例患者为风湿性心脏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治疗前均知情同意,并报批医院伦理委员会。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强心、利尿、吸氧等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选择托伐普坦片(浙江大冢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10115)治疗,口服,1片/次,1次/d,连续用药2周。治疗结束后评定治疗效果,并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 min步行距离等心功能指标。

1.3观察指标

1.3.1神经内分泌因子指标:分别于患者接受治疗前、治疗后抽取患者晨起外周静脉血5 ml,常温条件静置1 h后,3 000 r/min离心5 min,分离血清,即刻检测血清BNP、ET、ANP、β-内啡肽等指标。BNP、ET、ANP 等指标检测采用ELISA 法,β-内啡肽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试剂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步骤操作。

1.3.2心功能指标:分别于患者接受治疗前后测定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分钟步行距离等心功能指标。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LVESD、LVEDD、LVEF、HR、6分钟步行距离等心功能指标值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尤其是研究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ANP、BNP、ET、β-内啡肽等神经内分泌因子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不同程度改善,均显著降低,尤其是研究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LVEDD(cm) 治疗前 治疗后 LVESD(cm) 治疗前 治疗后 LVEF(%)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61.23±6.3253.02±5.39①②51.06±5.2140.54±4.51①②33.96±3.5946.19±4.52①②对照组60.95±6.2156.85±5.71①50.96±4.9644.02±4.13①34.18±3.5240.02±4.12①组别HR(次/min) 治疗前 治疗后 6分钟步行距离(m)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100.20±10.2181.52±8.62①②368.25±37.25481.52±37.62①②对照组101.25±11.2592.18±9.43370.21±38.05396.24±40.43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别ANP(ng/L) 治疗前 治疗后 BNP(ng/L) 治疗前 治疗后 ET(ng/L) 治疗前 治疗后 β-内啡肽(ng/L)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560.40±57.05254.25±26.38①②850.45±8.49487.62±49.50①②79.23±8.0448.25±5.01①②151.38±16.02125.24±13.26①②对照组564.25±57.03401.60±41.25①849.56±8.61694.18±70.25①80.16±7.9565.23±6.61154.25±15.98142.42±14.38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3 讨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机制包括体液潴留、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等,神经内分泌因子的过度激活可诱发心力衰竭[4]。因此,纠正异常的神经激素水平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目的之一。

BNP是一种由心肌细胞合成,有较强的舒张血管作用的多肽类物质,可反映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情况[5]。当心肌损伤、缺血缺氧或心室负荷过重时,血浆BNP水平可异常升高[6-7]。傅健君的研究表明[8],BNP不但可以反映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的障碍情况,也可反映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等情况,患者如出现呼吸困难进行急诊抢救时 可依据BNP指标水平对患者预后等情况进行判断。李海涛等研究表明,ANP是一种心脏内分泌激素,有扩张血管、抑制肾素分泌等作用,亦可用于评价心功能[9]。ANP在慢性心力衰竭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机制为:①抑制近曲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产生强大的利尿利钠作用;②抑制肾素、醛固酮的分泌,减轻水钠潴留;③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增加心肌血流量,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功能。β-内啡肽为内源性阿片肽,除大脑外,心血管中也少量分布β-内啡肽及其受体,其生理效应可参与心血管功能的调节。李晓恒等研究表明[10],β-内啡肽可与其在心血管系统中的受体结合而产生心血管系统生物活性,其激动心脏κ受体,抑制正常状态心肌收缩力,且拮抗β-肾上腺受体激动引起的心肌兴奋作用。ET是人体内促进血管收缩作用最强的活性物质之一,当心力衰竭、心肌组织缺血、缺氧时,大量ET 被合成并释放入血,参与疾病的进程[11]。朱臻等研究表明[12],在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严重心力衰竭等病理状态下,ET水平异常升高极易造成心肌供血不足,加重心脏前后负荷,从而加速上述疾病进程[13]。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托伐普坦,可有效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调节体内ANP、BNP、ET、β-内啡肽等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从而影响心力衰竭病程发展。

猜你喜欢
内啡肽充血性内分泌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
人文护理在内分泌护理中的应用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动物体内也产生兴奋剂吗?
内啡肽
稳住内分泌
蒙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肿胀的临床观察
动态心电图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