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 彭 俊
在高考生物备考过程中,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一线教师往往针对一轮复习的基础提升和二、三轮的题型训练殚精竭虑,而另一方面,高考阅卷教师屡屡反映大多数学生存在丢掉“不该丢掉”的分数问题。这对“矛盾”之中存在着很多细节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本文尝试结合2017年高考的学生失分类型,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此类题型往往是针对学生在复习备考中过于侧重题海训练,不关注教材核心概念层次及节点表述而设置,加之题干多为开放式,导致考生面对此类题型时屡屡出现因无法下笔和缺乏全面性表述两种情况而失分的现象。
例1.(2017•全国卷Ⅱ•37•节选)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为了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某小组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别接入等量的A、B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在32 h内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回答下列问题:
(4)从大豆到豆豉,大豆中的成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蛋白质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脂肪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氨基酸和肽 脂肪酸和甘油
该题题干中的关键词“变化”隐含了蛋白质结构的层次要求和脂肪的化学结构(高中生物必修1和必修3存在相互关联信息),若考生思考层次不完整,很容易出现片面答案。
例2.(2017•全国卷Ⅱ•29•节选)下图是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③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H]代表的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
【答案】(1)ADP+Pi NADH(或还原型辅酶Ⅰ)
该题题干的关键词是图形中ATP以及箭头表述,加之图文整体信息采取未遗漏信息样式,因此答案中不可缺少Pi,第二空考查同一符号[H]在不同知识情境中内在含义,侧重考查学生平时自主构建对比相似信息的习惯和素养。
此类题型要求教师围绕教材中层次关联性较强的核心概念,通过概念直接性设问、相近概念文字情境对比、概念特殊适用情境引申等方式梯度提升学生解题素养,譬如必修1中的“细胞学说是否涉及生物界的差异性信息,是否涉及细胞产物信息,是否涉及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信息”等概念,教师可依托相似文字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必修2中的“细胞周期和连续分裂关联信息”等概念知识,教师可结合特殊适用情境引导学生反思,培养学生情境适用素养;必修3中的“体温调节中炎热调节和寒冷调节关联信息”等概念,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过程差异、结构组成中的分层区别。只有依靠不同教材情景开展针对性的知识延展,并在平时试题编制时有针对性地多次强化,逐步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力争在高考中避免无谓失分。
此类题型往往是针对学生在复习备考中侧重概念表述中最易记忆和强化的部分,对特殊情境和关键节点的延伸选择性忽视而设置,导致在此类题型中一旦题干给出了学生熟悉的信息,在填写答案时便毫无头绪。
例3.(2017•全国卷Ⅰ•31•节选)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
(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________。
【答案】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例4.(2017•江苏卷•28•节选)图1、图2分别表示1 000 m持续全速游泳对女子运动员不同生理期雌二醇(一种雌激素)、胰岛素水平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5)1 000 m持续全速游泳影响女子运动员胰岛素水平,有利于肝糖原分解和________________,以保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
【答案】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针对该类题型,教师需要结合概念中的特殊限定词、关键词,在平时课堂教学和限时训练中,采取:“小”(考查时放到综合题中某一小问和小空中)的方式,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层次性关联强的知识互动中反思自我概念的迷失;“移”(考查时注意将此类空放到多文字题干的前1~2句或题干末端),目的是引导学生反思自身面对多维度大容量信息时,是否出现概念选择性失误和习惯性定式错误,譬如针对关键节点的“多细胞生物依赖_______细胞的密切合作,才能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等。
概念素材可以以小为主:譬如针对核心概念关键限制点信息考查为主的知识点:“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________的简称)、血浆(________的液体部分)和淋巴等”“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_______的含量有关”等;与此同时,教师在设置题型素材时可辅之易混细节知识、模型建构类型知识、特定代谢反应物和生成物层次知识、不同组件关联知识,微观和宏观联动,使学生解题素养在积累中渐次提升。
在理科综合试题中,制约学生得分实效的因素,除了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外,更多的是时间不足问题,因此近几年高考理综试题题干信息知识线索指向清晰的特点明显,旨在帮助学生迅速找准“题眼”,但是对于视觉性滑动(俗称总是看漏关键信息)类型和选择性遗忘(俗称跟着感觉走)类型学生,往往丢分现象突出。
例5.(2017•江苏卷•2)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
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标记
【答案】C
此类题目往往围绕知识形成过程的多个侧面进行考查:一方面针对知识框架,在考试过程中丰富学生解题的兴奋维度,以调动学生考场应变主动性;另一方面通过在知识节点精准处设疑考查,如该题目中针对艾弗里实验结合S型肺炎双球菌各种化学成分和R型细菌的信息背后关键知识——细胞结构的完整性是细胞完成生命活动的前提,着力考查检验学生平时关注知识深度的素养,以及教师在处理教材知识信息时生成性要求。
提升该类题型实效,需要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生化反应信息对比素材(光合作用、细胞呼吸,ATP与ADP相互转化),着力引导学生反思图文信息、图文转换信息的常见错误习惯;围绕高分子化合物形成的附属物质对比素材(蛋白质合成、核酸合成、二糖及多糖形成)等着力引导学生反思自我提炼信息习惯;围绕稳定性和连续性特征构建的对比动态变化素材(蛋白质合成加工和分泌、核酸的自我复制、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基因和染色体在数量和行为上的变化),着力引导学生反思自我构建动态知识中,习惯性被忽视的文字节点。通过多维度的协助,帮助学生依托具体的问题情境主动反思自身的审题习惯。
例6.(2017•全国卷Ⅱ•2)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
C.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
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
【答案】C
该题预设台阶,帮助学生回忆提炼知识信息,A、B选项旨在帮助学生回忆提炼出关键知识:病毒是营寄生生活的生物,而C、D选项的设置是前述相似信息对比考查类型。
此类题目往往围绕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入手,往往通过设置相似信息,依托多维信息或是新情境信息,针对当前很多考生“习惯于具体模型化和具体事例信息刺激,对图文转换以及文字叠加较多时,往往采取退避习惯”的问题,加以区分学生得分实效。为此,教师在复习备考中要引导考生注重“就题说题”,着力围绕题干发散和收敛思维。
例7.(2017•全国卷Ⅱ•37•节选)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为了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某小组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别接入等量的A、B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在32 h内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回答下列问题:
(2)如果发现发酵容器内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的好,说明该发酵菌是___________。
【答案】好氧菌
该题关键词是主题干中“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和次题干中“上层和下层”,如果抓不住这两个信息,很难答出“好氧菌”这一答案。
例8.(2017•全国卷Ⅰ•37•节选)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分解成CO2和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些细菌能分解尿素,有些细菌则不能,原因是前者能产生__________________。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不能以尿素的分解产物CO2作为碳源,原因是___________,但可用葡萄糖作为碳源,进入细菌体内的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用来筛选分解尿素细菌的培养基含有KH2PO4和Na2HPO4,其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脲酶 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异养生物,不能利用CO2来合成有机物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他有机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3)为细菌生长提供无机营养,作为缓冲剂保持细胞生长过程pH稳定。
该题(1)主次题干中均提及尿素分解,加之原因类试题规范性表述的直接性原则,答案很容易确定为“脲酶”,但是第二空唯有对主题干中“CO2和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通过植物利用CO2合成有机物,类比推理出该细菌不能完成该过程,确定答案方向,并结合代谢原因类题型的递进答题方式(即:起始物质—中间物质—最终物质—物质影响),才能抓住答案的规范表述关键信息,第三空唯有抓住次题干中“碳源”,才能在碳源作用这一基础上,延展葡萄糖的作用。(3)唯有抓住次题干中“培养基”,从培养基成分和培养基类型两个层面入手,结合“含有KH2PO4和Na2HPO4”,方能迅速把握命题者的指向是培养基成分作用的考查,答案中才不会遗漏“为细菌生长提供无机营养”这一关键答案信息。
从上述几个例题的分析可以看出,提升学生解决该类题目得分实效最好的方式,一方面就是让学生明确“大多数所谓的易丢分点,不是大家熟知的题目本身难,而是由于对题干图文信息的问题指向和限制情境缺乏主动提炼习惯”;另一方面是结合上述几个例题的解决方式,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坚持在草稿纸上列出自我提炼的题干关键信息、呈现列出涉及的关键生化反应和转换过程、在题干关键信息和核心概念表述对比中,逐步在头脑中形成解决问题的框架线索和具体指向,如若是抽象感和空间感好的学生,训练到一定程度,教师可不再列出要求,转而帮助其注意审题节奏调整,对于抽象感和空间感相对弱、以及应变能力弱的学生,教师务必强化列出习惯,必要时要硬性落实。
综上所述,2017年高考试题及之前的高考试题中区分不同学生层次的题型虽然维度多元,但围绕核心概念知识体系、关键节点遴选、注重知识生成和知识建构仍是高考命题的大趋势。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备考中,着力围绕概念层次和关键节点生成要点,并依托具体题型情境,结合不同类型学生相应的丢分习惯,综合运用本文描述的方式,在平时加以训练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