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和意义

2018-07-20 00:47山东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18年1期
关键词:积雪坡面径流

山东

李得敏

一、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如下:

1.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的“一发”是指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环境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

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对生产、生活的警示意义及应采取的措施

1.警示意义

从空间上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客观现实;从时间上看,自然地理环境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因此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否则会使环境因子发生系列的异常,造成各种各样的灾害。如对“沙尘暴”的长期研究表明,由于盲目开垦农牧过渡地区的草原,破坏了植被,使地表土层疏松,加上强劲的冬季风影响,导致我国西北、华北地区近年来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率增加。

2.应采取的措施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要用动态的、联系的、立体的、综合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而且应预测到受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因此,“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三峡水利枢纽”等工程建设都要考虑对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影响而导致的其他要素的变化,并作出综合评价。

【例1】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解析】1.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类似于水库的调节作用;雨季植被可以将吸纳的降水转化为地下水,旱季地下水补给河流水,使得河流径流量变化较小。植被遭破坏后,涵养水源功能变差,降水更多地转化为坡面径流,转化为地下水的比例降低。降水变率大小和植被状况关系不大。河道淤积不会造成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故选B。

2.降水量增加与否与植被变化关系不大,主要和大范围的大气运动有关;植被恢复后,植被涵养水源功能加强,降水下渗比例增加,坡面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由于植被增多和地下水增多,蒸发(腾)量增加。故选C。

3.由于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在植被恢复后,坡面下渗量增加,降水更多地转化为地下水后,通过地下水的形式补给河流。从图中透水岩层和不透水岩层的岩层倾斜情况来看,更多的坡面降水通过地下水补给到乙河流,所以乙河流流量增加;由于植被恢复,降水转化为地下水的比例增加,而地下水并不是都补给地表河流,所以甲、乙两河流的流量总体减少。故选D。

【答案】1.B 2.C 3.D

【点评】本题组出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审题不清,没有准确从题干中提取关键信息,误认为降水变率增大导致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忽略了“森林植被遭破坏后”这一重要条件;二是主次不分,误认为森林植被恢复一定会造成降水量增加,忽视了降水量增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三是未意识到或不理解图中倾斜岩层对两侧山坡地下径流的影响,导致错选。

【例2】积雪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全球能量平衡、气候、水文及生态影响显著,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重要作用。下表示意我国新疆北部地表覆盖对积雪变量的影响统计情况。据此完成1~3题。

植被类型积雪开始时间(日)积雪结束时间(日)积雪日数(天)年最大雪深(厘米)稀疏灌木13626813211.0草地13526613129.6农田13626412833.5建设用地13327314023.4

注:积雪年指每年的7月1日开始至次年的6月30日结束。积雪开始时间以连续5天以上日积雪深度大于5厘米为标准;积雪结束时间以连续5天日积雪深度小于5厘米确定。

1.上表中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是 ( )

A.稀疏灌木 B.草地

C.农田 D.建设用地

2.造成积雪结束时间不同的原因是 ( )

A.稀疏灌木接受太阳辐射较强,消融速度较快

B.草地植被萎缩,积雪紧实度小,消融速度较快

C.农田地表裸露,反射率大,消融速度慢

D.建设用地有高大建筑物,加快雪的消融

3.积雪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

A.积雪的保温效应,改变了土壤温度

B.积雪反射率高,使大气温度增高

C.增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湿度

D.增加土壤湿度,减少地表径流

【解析】1.积雪厚度越深,表明形成积雪的条件越好。所以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是农田,故选C。

2.由表中数据积雪日数与年最大雪深数值可知,稀疏灌木积雪日数为132天,年最大雪深11厘米消融速度不快,所以A错;地表的紧实度越小,越有利于积雪消融,草地积雪日数为131天,年最大雪深29.6厘米消融速度较快,所以B对;农田积雪日数最少,年最大雪深最深,故消融最快,C错;高大建筑物的遮阳作用,减缓积雪的消融速度,所以D错。故选B。

3.积雪覆盖地表,具有保温作用,改变土壤温度,所以A对;积雪的反射率高,可以减弱地面辐射,降低大气温度,所以B、C错;地面积雪融化可以增加土壤水分,形成地表径流,所以D错。故选A。

【答案】1.C 2.B 3.A

猜你喜欢
积雪坡面径流
格陵兰岛积雪区地表径流增加研究
辽西春季解冻期褐土工程堆积体坡面侵蚀特征
阿尔卑斯山积雪
深水坡面岩基础施工方法
基于SWAT模型的布尔哈通河流域径流模拟研究
雅鲁藏布江河川径流变化的季节性规律探索
我们
近40年来蒲河流域径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地表粗糙度对黄土坡面产流机制的影响
大粮积雪 谁解老将廉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