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双元制”专业设置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启示

2018-07-19 09:08褚静蒋培红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8年13期
关键词:汉诺威双元制应用型

褚静 蒋培红

德国汉诺威应用科技大学的“双元制”专业设置历史悠久。随着博洛尼亚学制的改革,汉科大对其“双元制”教学模式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其更加符合时代特色。通过对汉诺威应用科技大学“双元制”专业设置的个案分析,了解德国“双元制”专业特色及优势。分析其成功经验对中国高校,特别是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所起到的借鉴作用。

德国“双元制”的高等职业教育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由于德国工业的高速发展,企业需要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来担任一线主管,于是就在高校中设立了了“双元制”的教学模式。双元制教育是德国教育的核心,它为德国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

随着“双元制”教学方案在德国应用型大学不断地成熟,也使得应用科技大学在解决重要的社会挑战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确保了向社会提供所需要的专业人员,特别是工程技术方面的人才。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大量的科研成果被迅速地运用到企业生产中去。这对德国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汉诺威应用科技大学的“双元制”专业设置已经有了20多年的历史。而随着博洛尼亚学制的改革,汉诺威应用科技大学对其“双元制”教学模式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其更加符合时代特色。

1.汉诺威应用科技大学“双元制”课程和专业设置的设置

Rainer Przywara教授在PraxisnaheFachhochschulausbildung im Rahmendualer Studiengnge中指出,在過去的20多年来,德国的大学逐步发展和加强了“双元制”的专业项目。很多知名企业都成为了该项目的合作伙伴。从设计、生产到市场营销和销售,双元制专业为企业培养了贯穿整个价值创造链的人才。

汉诺威应用科技大学是一所拥有7000多名学生的德国大型应用型科技大学。该校的机械制造和生物工程学院设有双元制的专业。因为高校所处的城市——汉诺威,毗邻大众汽车城沃尔夫斯堡,使得学校利用自己的这一优势,和众多的大中小企业,还有特别是和威伯科这样的大型汽车控制有限公司(WABCO)签署了一系列的合作协议。在大学学习的第一阶段,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的同时,还要在学校合作的企业里进行职业和商务培训。实践培训的教学内容则是由汉诺威地区的职业学校来安排。这种应用型大学和职业学校的合作教学极具特色。

德国高校双元制的学习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边进行课堂理论学习,一边进行职业培训。第二种是通过三年半的学期,假期在企业里进行实习。同时,职业学校还与应用科技大学和研究型大学合作培养在职硕士,学制2年。主要开设在职MBA专业、商业管理、经济管理、以及IT管理等专业方向。以汉诺威应用科技大学的机械学院为例,该学院设立了4个“双元制”本科专业和一个后续的硕士专业。早在1985年,机械学院下设的生产技术这一本科专业就已经开始实行“双元制”的教学了。2002年的结构技术,2004年经济工程/技术销售和2008年的机电专业也开展了“双元制”的教学。其专业设置涵盖了整个设计,生产以及销售领域人才的培养。

2.汉诺威应用科技大学“双元制”专业的特色

“双元制”的教学通过在不同的学习地点,学习方式以及学习内容,使得学生富有成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知识紧密结合,形成学校独特的教学方案。校企融合的教育模式显著地提高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在我国,由于企业、高校、政府和社会对校企合作价值的认识还存在局部意识与全局意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使得“双元制”的教学模式还存在许多困难与问题。[3]而德国由于长期实行“双元制”教学,使得高校在这方面表现得游刃有余。特别是汉诺威应用科技大学,20多年的经验积累使得其“双元制”专业具有鲜明的特色。

2.1汉诺威应用科技人学“双元制”的教学方案

学校的机械制造与生物工程学院设置了符合实际需求的“双元制”专业,并通过与汉诺威地区众多工业、企业的紧密合作,进行了特色的“双元制”教学。这些企业中有诸如德国大众骑车股份公司(VW AG),德国大陆股份公司(Continent al AG),美国江森自控有限公司(Jonson Controls)以及美国威伯科汽车控制系统有限公司(WABCO)这样的大型企业,也有众多中小型企业。学校与各合作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汉诺威应用科技大学和职业教育学校则相互协调教学内容。从汉诺威应用科技大学本身而言,学校开设了相应的工程师课程,从技术或是技术经济方面传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企业则提供两年或者两年以上的技术职业培训或者是商务职业培训,还有工商协会(IHK)的考试机会。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将所学的知识立即应用于实际。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培训和实践,大大地加强了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融入企业的社会能力。

2.2汉诺威应用科技人学“双元制”的教学保障

汉诺威应用科技大学为了保障与企业和职业学校的紧密合作,还为此专门设立了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会每年定期至少开两次会,明确学校和企业以及职业学校“双元制”合作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咨询委员会还设立具体的工作小组,对教学计划进行评估,并积极听取企业,职业学校和学生的意见以及反馈,以此来改进教学质量。其下设的工作组具体还有精细的分工:负责教学的工作组,职业学校一块的工作组以及顾问团。咨询委员会和工作组促进和保障了了学校“双元制”专业的教学质量。专业的分工使得教学和教学管理责任明确,所有参与者各司其职,各得其所。

3.新形势下“双元制”教学的改革

3.1博洛尼亚学制改革下教学模式的革新

博洛尼亚学制进程的改革,对德国应用型科技大学来说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机遇。这也促使了德国各个应用科技大学开展了对“双元制”教学广泛而深远的学制改革。汉诺威应用科技大学对其“双元制”教学模式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其更加符合时代特色。一方面,学校继续积极地在工商经济,工业和服务业寻找科研和教学的合作伙伴。另一方面,学校也为地方中小企业的技术革新提供渠道。这样,“双元制”的教学模式从一开始就与今后的就业建立起联系。学生在入学前与一家企业签订培养合同,在完成学业的同时结束在企业的培训。学生在获得学位的同时,无需参加工商协会的测试便能额外获得一份正式的培训证书。凭借理论和实践结合及获得两份证书的吸引力,使得汉诺威应用科技大学“双元制”专业的毕业生在德国需求很大。这也吸引着更多的学生选择其“双元制”的专业,甚至有综合性大学的学生也转入这些专业进行学习。

3.2学制的改革

除了加强教学和就业的紧密联系,汉诺威应用科技大学在学制上也顺应了博洛尼亚学制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原先,应用科技大学几乎都有八个学期的学制,并在学制顺利结束时颁发“文凭工程师”的学位。而现在,取而代之的是六个或七个学期的学士学制和欧洲统一标准的文凭。获得学士学位的优秀修生可以进修三或四个学期的硕士课程。汉诺威应用科技大学在此基础上,在大学第一阶段的四个学期,实行了传统的职业教育。在这一阶段,重点传授的是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础知识。学校通过和工商协会进行协商,将3年半才能结束的职业教育缩短为2年。通过这一些改革措施,使得学生大大缩短了取得文凭学位的时间。

4.德国“双元制”专业设置对中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借鉴意义

4.1“双元制”专业的设置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绝对优势

“双元制”专业的设置,使得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所学的知识被立即运用于企业实践。“双元制”专业的毕业生通过在汉诺威地区的实践,具有针对公司需求的企业管理知识和技术知识,拥有权威机构认可的职业资质——由工商协会颁发的基础阶段结业证书和具有处理问题的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优秀学生今后还会获得工程硕士文凭。因此, “双元制”专业的毕业生和普通传统专业的毕业生相比较,有绝对的实践能力优势和就业优势。

中国的高校,除了一些以培养研究性人才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之外,不少都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应用型高校。但是学生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之中,学到的基础和专业知识往往和实际相脱节。假期的一些金工实习,很多也只是对课堂教学换汤不换药的延续。学生缺乏具有说服力的权威职业培训和资质证书。学校缺少社会资源的支持,没有像汉诺威应用科技大学之类的德国高校得到的企业和职业学校的支持。只有少量的学生会得到学校和国外合作项目合作交流以及留学的机会。这使得中国高校的学生整体缺乏国际化背景以及跨文化的行为能力。他们在企业的招聘中没有明显的优势.反而需要在工作初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管理和技术知识,以及适应企业文化。由于没有任何就业方面的优势,也就造成了高校在招生方面的弱势,形成了恶性循环。

4.2中国高校借鉴德国“双元制”专业设置的建议和挑战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双元制”专业设置的成功经验,对中国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高校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使其能充分利用当地有效的企业资源。企业则可以参与专业建设。高校可以通过聘请企业参与专业论证,优化专业结构。最终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用高校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有效促进企业发展,甚至影响企业文化。通过“双元制”的专业设置模式,高校能够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而学校管理上,“双元制”的培养模式及教学方法改革必然给教学管理、师资队伍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等传统模式带来全新的挑战。高校需要进行一系列符合实际要求的改革措施,发展改善师资队伍,加强师资培訓,引入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在管理方面要做到教学和管理明确分工,管理充分为教学服务。高校甚至可以借鉴德国模式,形成和职业学校之间的合作关系。

德国的汉诺威科技大学通过多年的实践,加上一系列符合时代发展的改革,以及其成熟的运行机制,保障了其“双元制”专业的优势地位。这些经验对中国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而“双元制”要求受训者掌握将来的职业技能,同时还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即实训教学和理论教学。这也是企业和职业学校这“两元”所要解决的问题。校企融合教育模式显著地提高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但是由于企业、高校、政府和社会对校企合作价值的认识还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利益矛盾,这就使得“双元制”的教学模式还存在许多挑战。中国各大高校除了要借鉴德国应用型大学的成功经验以外,也要推广交流国内高校的成功经验。Hans Wilhelm Orth在Integrationanw endungso rientierter Studienanstze in das chinesiche Studiensystem amBeispiel der CDHAW Shanghai一文中,以同济大学为例,对同济大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学科的建立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的介绍。这种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更能促进符合我国特色的“双元制”专业设置模式,培养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中国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借鉴德国“双元制”专业设置的模式和经验,需要政府,学校和企业等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政府需要对学校和企业采取一定的政策扶持甚至奖励制度。学校则需要通过机制保障,即理论与实践的耦合,实践中的学习,小班化教学以及来自实践一线有特殊能力的兼任讲师,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和学习激情。通过项目和学位论文研究来开发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应用能力,从而形成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对于企业来说,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和平台,用一定的投入来吸引和吸收人才,甚至换来今后的转型。总之,借鉴德国“双元制”专业设置,培养符合中国特色的应用型人才,需要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也需要历史和时间的检验和磨砺。

猜你喜欢
汉诺威双元制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
第67届汉诺威商用车展 带领全行业驶向明天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
漫画农机-汉诺威
邀约汉诺威 演绎新未来——2014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