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婥恩
东川路小学是广州市越秀区一所早期进入广东省一级学校行列的老校、名校,学校在这十多年发展的过程中,秉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宗旨,厘定“致善致美:合作互动,教学双赢,多元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科研引路,锐意创新,大胆改革,不断丰富办学的内涵和特色,我们对“致善致美”的办学理念作了如下的阐释:“致善”是教育的根本属性、本体功能,“以善为本”“以德为先”“立德树人”是教育责无旁贷的天职。“致美”是教育本体功能的深化和落实,彰显“滋润心灵”“孕育气质”“举止儒雅”以美育人的功效。在这里,“致善致美”的“致”,是“致力”“追求”的意思,而不是“达成”“臻于”的涵义。“致力”“追求””是正在行动的“现在时态”,而“达成”“臻于”则是行动结果的“过去时态”。
近年来,我们将课程建设基于“学生发展”而与时俱进,做到转型、升级、提质;将精品课程的研究与教师素质的发展、课程建设力的提升相结合,为办名校、出名师、育英才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基础学科型”“个性拓展型”“实践体验型”的三大课程类型,为实现课程与生活联系,课程与学生情感联动,课程与社会实践对接,让学生在多活动,多展示,多接触生活,亲近自然,走向社会,力求体现对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的互补和延伸,从而在“大课程”视野下建设学校整体的、系统的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体系。
一、理念内涵
培育人的核心素养是发展素质教育新的出发点和归宿,构建有自己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范式是学校优质发展,提升学校品质、打造学校品牌的必由之路。我们开展“致善致美——学校课程体系建构研究”的目的在于:聚汇创新资源,建构课程体系,促进优质发展,让学生、教师和学校获得互促的、合作的、和谐的发展,它包含着如下三层意念和目标。
第一层意念和目标是聚汇创新资源。汇合、聚一集学校以人的创造精神、智慧才干和知识能力为核心的精神层面、文化层面、物质层面各种显性的和隐性的因素,整合学校、社区的人文资源,借助家长、社会人士和政府的支持,交融创新智慧,凝聚发展共识,汇合为一股生生不息、生机蓬勃的创新动力,致力于学校的内涵发展,让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成为学校的新常态,让这块育人的沃土洒满创新发展的阳光,让全体师生沐浴创新发展的雨露,驱动学校朝着“致善致美”的愿景纵深发展。
第二层意念和目标是聚焦课程建设。教育固有的的本质属性和本体功能是人的再生产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学校教育的发展应源自本体内生的创新驱动的内涵发展,这就要回归教育本质,以培育人的核心素养作为素质教育再出发的新起点和新标杆,建构适合学生发展,传承中华文化,体现时代精神,增强学生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实践能力,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学校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三大部分共同组成的学校课程结构体系,让学生获得全面、和谐、完整的发展,追求完整的生活,追求美好的人生的。
第三层意念和目标是聚力高质发展。高质量、优质量的发展,就其核心涵义来看,主要指学校发展所显示出来的品质。“品质”有外显的表征和内潜的本质两个相互作用、彼此依存的方面。它的外显的表征是人们通过感性的直觉可以捕捉的具体形象;而其内在的实质则要通过人们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的内涵实质。一所学校的“品质”是指学校依据科学的教育思想和独到的办学理念,在教育实践及管理中紧教育本质,以育人为本,为追求高质量、优效益而精心谋划、自主创新、个性鲜明、成效显著的学校文化、办学风格、精神风貌、课程体系、教育模式、实践活动、管理特质、规章制度融汇综合构成的学校教育及其管理的运行机制所显现出来的学校特质、范式和发展态势。它既是学校个性特色的载体,又是学校独特风貌的品牌,更显现了学校创新、改革、发展与时俱进的趋势。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论
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可以概括为:坚持“人本治校”,聚焦教育本质,高举“立德树人”大旗,在学校办学理念的统领下,立足学校可持续的纵深发展,以创新整体优化的校本管理为启动、调控、治理的总枢纽,加强顶层设计,彰显特质,放大学校教育系统的育人功能,推动学校各个教育领域和各个方面的优化。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论是辩证的整体优化思维模式和方法。运用整体优化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关键在于深刻认识和领悟《國语·郑语》表述的“和而不同”——“以他平他,和实生物;以同裨同,同则不继”的本质内涵和哲理精粹:同质的要素同构,汇集在一体只会引起系统发生数量的变化;而异质的要素同构,整合在一体就会引发系统产生质量的提升。但必须知道,异质要素同构,务必抓准它们同构的交集点、汇合点和平衡点。
在筛选要素、整合结构、优化教学功能的活动中要处理好如下几个关系:民族情怀与国际视野的关系、理念引领与互联网络的关系、核心素养与知识技能的关系、课程教学与生活实践的关系。
三、课题研究的举措和实施
课题研究的举措是指为落实课题主旨、目标而采取的研究行动、实践途径;也可以看作是从总题分解出一来的子课题。实践表明,下面五项行动举措是依据本课题研究要着力抓好的研究领域而提出来的。
以创新校本研究为平台——锻造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和管理班子(聚合创新能动,融汇创新智慧);以完善互联网络为介体——整合教育资源,树人首在立德(匯集家庭、学校、社区立德树人的教育资源);以改革课程教学为中心——创新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学校立德树人的质量和效率);以强化体艺教育为两翼——开发潜质培育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弘扬个性特长,鼓励多元发展);以积淀学校文化为归宿——彰显学校致善致美的风貌、品质和影响力(文化化人,展现学校文化的功效和|魅力);以优化校本管理为统率——实施法理、伦理、情理互动、互补和互促的治校方略(坚持人本治校,激活创新驱力)。
上述六项课题研究的实施,学校各个部门、学科组、年级组和班级都可以作出选择,组建成立项目的课题研究小组,设计课题实施要目,安排进度,落实到人。并对课题的调控管理、研究材料的积累、研究成果的预期、研究进程的安排等方面作出切实可行的说明。
多年来,在课程建设的研究上,无论是研究人员还是学校领导和教师,都比较集中于从政策、理论、实验和案例等层面进行理论和实践探讨。但是,如何从“校本课程开发”走向“校本课程建设”而开展实践研究,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如何使校本课程校本化、规范化、特色化、精品化,也仍然有广阔的空间,等待我们去开发填补。概而言之,本课题的研究,对学校以及学校各个部门都是机遇和挑战,我们相信,必能得到满意的答卷。
责任编辑黄博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