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美华,黄晓珊,李广意
(长沙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219)
翻转课堂首先由Bergmann和Sam于2006年提出,并应用于中学化学课程[1]。它借助微课视频、网络资源、在线辅导等平台,由学生在课外完成知识学习,课堂时间则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完成知识的内化。大量研究表明,翻转课堂对于提高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明显促进作用[2]。本研究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对以往研究进行系统评价,以期对翻转课堂教学法获得比较客观系统的评价。
1.文献检索及纳入排除标准。
系统检索以下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及Pubmed数据库。中文检索关键词有:“翻转课堂”和“医学生”。英文检索关键词有:flipped classroom和medical student。文献截止至2017年11月09日。
2.数据抽提。
由两名研究者分别独立进行。对每篇纳入的文献,记录第一作者姓名、发表年份、发表国家、进行试验的大学、考试课程、对照组和翻转组学生人数、考试平均分及标准差。若在抽提数据时两个研究者出现意见分歧,则由第三位研究者开协调会讨论解决。
3.统计分析。
用RevMan 5.3软件及STATA 12.0进行分析。以加权均数差(WMD)及95%可信区间(95%CI)作为效应尺度。统计学差异采用Z检验,P<0.05被视为具有统计学差异。按学生层次、研究所在国家、考试课程进行亚组分析。
异质性分析采用I2检验。若检验I2>50%,则被视为有显著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I2<50%,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敏感性分析采用逐一排除法。发表偏倚采用漏斗图检验,P<0.05被视为有明显发表偏倚。
1.文献检索结果。
经系统全面的检索,去除重复文献后,共获得180篇文献。其中无关文献137篇,综述7篇,非随机对照4篇,数据不全或无数据19篇。最后共纳入13篇文献[2-14]。
2.Meta分析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见附图、附表),FC组考试平均成绩高于LC组4.58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3)。按研究对象进行亚组分析显示,本科生FC组高于LC组2.69分(P=0.04),专科生FC组高于LC组8.35分(P=0.006);按研究国家进行亚组分析显示,中国学生FC组高于LC组5.77分(P=0.0002),美国学生FC组成绩低于LC组1.56分(P=0.05)。
3.异质性来源分析结果。
所纳13项研究经meta分析发现存在显著异质性(I2=95%)。按照研究对象、研究国家、考试课程的亚组分析结果表明,他们均非异质性的来源。
4.敏感性分析。
采用STAT 12.0的metaninf功能进行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采用每次去除一个研究,观察其对总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去除任何一个研究对结果都无显著性影响,表明结果很稳定。
5.发表偏倚。
Begg's漏斗图显示,各研究呈对称性分布,表明该组研究文献存在明显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小,结果可靠。
翻转课堂因其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团队协作精神、创新精神、课堂氛围以及知识内化等方面均较传统课堂更优,而被广泛研究和应用。本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传统课堂,翻转课堂可明显提高医学生学习成绩。
学生的学习过程常由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两阶段组成。传统教学中,知识传授在课堂上进行,而知识内化通过学生在课后完成。翻转课堂是对学习过程的重建。知识传授由学生在课前借助教师提供的辅助资源完成,而知识内化则在课堂活动中完成。该方式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的听
附图 翻转课堂(FC)组与传统教学(LC)组考试成绩meta分析森林图
众变为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因此该方法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和人际交往能力,也对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促使考试成绩提高。
本研究发现,中国学生的考试成绩FC组明显高于LC组,而美国学生的考试成绩并没有明显提高。这可能是由于中美考试制度的差异性所致。中国教育注重考试成绩,而美国教育注重综合评价。
研究发现所纳入的13个研究之间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按照研究对象、研究国家、考试课程进行了亚组分析后,证明以上几种因素并非异质性的来源。由于所纳入的研究的课程、学生的层次、教学安排、考试难度等均有所不同,这可能是异质性的来源。但是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