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
应急管理部部长 王玉普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也是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纪念日。今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旨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普及活动,进一步引起全社会对防灾减灾的重视,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推动全民学习应用防灾减灾知识,掌握自救互救技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损失。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一个基本国情。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造成了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全国人民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正是在这次灾害后,经国务院批准,确定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这一天所在的一周为防灾减灾宣传周,集中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城乡基层社区减灾能力建设。这是我国针对自然灾害严重的基本国情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短板作出的一项倡导性制度安排。
经过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我国初步形成了包括管理制度、社会动员、基层减灾、工程减灾、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应急救助、恢复重建、科技支撑、国际合作等体系在内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格局,但是各个体系的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其中最为薄弱、急需改进的仍是基层减灾体系,主要表现为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不足,基层社区防灾减灾救灾组织力不强,一些地方城市高风险、农村不设防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等方面,这是当前我国防灾减灾救灾的突出短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从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战略高度,多次就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我国防灾减灾救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改革创新发展的理念、原则和内容,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尊重生命、情系民生的人民情怀,为新时代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2016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新时期防灾减灾救灾改革的顶层设计,明确了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具体改革举措,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在实施层面的具体展开。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意见,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着眼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锲而不舍推动防灾减灾救灾事业创新发展;要加强对自然灾害全过程的统筹管理,做到防灾和救灾相统一,灾前、灾中、灾后相统筹,并在工作环节、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上进行有效调整,主动推动工作重心前移,努力践行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要强化基层基础,着力补齐基层减灾体系薄弱这个突出短板,推动应急组织体系覆盖到基层、风险管控措施落实到基层、防灾减灾教育普及到基层。
中央意见对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教作出了具体部署,要求将防灾减灾纳入国民教育计划,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推进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强调要深入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定期开展社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居民开展应急救护技能培训和逃生避险演练,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公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技能。这些重要部署,为我们做好全国防灾减灾日相关活动提供了行动指南。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央精神,紧扣主题、强调行动,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组织实施好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活动。
一是突出防灾减灾日主题,扎实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在组织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时,要突出“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这一主题。今年的主题延续了突出灾害风险防范的一贯要求,提醒社会公众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理念,并积极行动起来,针对身边的灾害风险,综合采取排查治理灾害隐患、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等多种措施,努力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二是强化灾害风险防范,有效推进灾害隐患排查治理。根据辖区和行业主要灾害风险,针对各类易发灾害可能带来的威胁,支持引导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参与,集中开展全面、系统的灾害隐患排查,重点做好社区、学校、医院、敬老院、福利院、建筑工地、机场、火车站、地铁、城市地下管网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重要设施的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灾害隐患,要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明确工作责任和时间进度,尽最大可能减轻灾害风险。
在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第九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召开
三是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因地制宜开展应急演练活动。根据灾害风险和抵御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进一步修订完善各级各类应急预案,注重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重点针对城市内涝、地质灾害、台风、地震等灾害以及火灾、燃气泄漏等事故,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人员疏散和搜救、群众生活救助、伤员救治、应急指挥、物资调运、信息共享、社会力量参与等演练活动,进一步规范各类灾害的应对处置程序,确保责任明确到人、落实到位。
四是利用多种途径和手段,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技能。以城乡社区、学校、机关、厂矿、企业等为平台,根据行业和领域特点,面向系统和社会公众普及各类灾害知识和防范应对基本技能。向社会公众开放消防博物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等设施和场所,设立专区开展防灾减灾基本技能公众体验活动。开发和投放针对不同社会群体的防灾减灾科普读物、动漫、游戏、影视剧、公益宣传片等产品,发挥微博、微信和客户端等新媒体的作用,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确保宣传教育取得实效。(来源:应急管理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