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机电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18-07-18 17:52樊姗
智富时代 2018年5期
关键词:个性化教育机电专业应用型本科

樊姗

【摘 要】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过程中,以培养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优化学科专业方向,改革专业课程体系,重视理论教学、实践实训、学科竞赛、毕业设计等各环节,依托个性化教育、潜能导师制度等,对机电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进行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机电专业;创新创业;个性化教育

近年来,作为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学校,文华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机电专业作为专业实践性要求很强的学科,积极承担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责任和义务,明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学科专业方向,从课程体系改革着手,在理论教学、实验实习、学科竞赛、毕业设计等环节中加入创新创业训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依托个性化教育、潜能导师制度,深入渗透创新创业教育,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优化学科专业方向,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机械系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优化和调整专业方向,合理调整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尤其是在理论知识点与工具软件应用的对应关系方面,针对不同学期、不同重点理论课程制订了相适应的培养方案。(1)以三维数字化设计及工业机器人为特色,优化学科专业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三维数字化设计及制造已成为现代设计制造的主流方向,为培养适应于市场需求的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机械人才,机电专业近两年来积极建设以三维数字化设计为特色的机电专业,成立三维数字化设计实验中心,开设多种三维软件课程。同时增设工业机器人实验班、3D打印实验班,顺应社会与市场的发展,培养具有工业机器人和3D打印的二次开发与编程能力的创新实践型人才。(2)项目式教学改革,注重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机械系教师针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项目式教学中,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根据給定范围自定题目进行产品的设计。从选定题目、市场调研、方案确定、具体设计到最终总结汇报,均以小组分工协作来完成。(3)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逐步提升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对机电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开设了计算机绘图软件及应用(AutoCAD)、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三维数字化系列实践课程Project1~Project4、CAD培训(ProE、UG、Solidworks)、三维数字化软件与应用(Inventor)、机械有限元分析(Ansys)等课程。将三维数字化设计课程从第三学期开始一直持续到第七学期,三维数字化设计课程的连贯衔接,也使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在系列课程中逐步得到提高,最终能力也将第八学期的毕业设计中综合体现出来。

二、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深入渗透创新创业教育

校企合作对培养机械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积极寻求适合的企业开展合作。校企合作方式多样,有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模式、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等。如与武汉金石兴自动化公司共建工业机器人实验班,企业不仅参与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而且参与实施教育和培养任务,校企双方通过五个“共建”的实施。根据机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对学生的生产实习实践环节的制订或修订工作,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后期也将派遣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同时为院系培养双师型教师。

三、依托个性化教育,完善潜能导师制度、全面升华创新创业教育

在学院“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办学宗旨与个性化教育办学特色思路的指导下,从“打好基础、加强实践、发挥个性,分流培养,办出特色”的原则出发,加强在基础理论课教学的基础上,突出实训、实验环节,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因材施教,给予不同指导。为“学术性”学生设置提高课程,提供辅修第二专业课程计划或适应个性化发展的课程计划(如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专业课考研辅导课等);为“能力型”学生设置技能课程,选择以实验室、实训中心为依托,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实验、实习等课程(CAD培训、数控培训、尺规绘图培训等);针对“潜力型”学生,量身定做培养计划,按需选课,实施个性化课表。完善课程体系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点,将通识教育、基础理论、专业知识、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相结合,专业课教学和创新竞赛活动密切结合。

学部为了更好推进个性化教育工作,最大化发挥潜能导师的作用,结合学部的实际情况,对潜能导师制度进行了优化。将潜能导师具体划分为五类:班级导师、潜力型学生指导师、考研指导师、学科竞赛指导师、创新工作室指导师,教师可自选类型,根据不同的学生对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发掘学生在各方面的潜能。其中学科竞赛型和创新工作室潜能导师,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通过带领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不断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效果与成效,需要更长久的时间来检验。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拥有创新创业精神,掌握创新创业方法,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这样的教育理念将始终贯穿在机电专业对人才培养的教育实践中。

猜你喜欢
个性化教育机电专业应用型本科
分层教学在职校机电专业课堂中的应用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模式化教育主导下的个性化教育改革实践研究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浅析大数据在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