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 王彦芳
[摘 要]我国与西亚地区国家的贸易合作潜力巨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实力和市场便利化条件三个方面对西亚地区16个国家进行综合评价,根据综合得分将这些国家划分为互惠合作型、带动发展型和援助拓展型,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国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西亚地区;贸易合作;主成分分析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8)04-0006-06
Abstract: China and the West Asian countries have great potential for trade cooperation. In this paper,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16 countries in the western Asian region from three aspects: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economic strength and market facilitation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the comprehensive score, these countries can be divided into mutually beneficial cooperatio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assistance to expand. Finally, we propos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countries.
Keyword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West Asia; Trade Cooperati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一、引言
“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是通过国家间贸易合作,为本国的经济谋求更好的发展道路,同时也有利于加快全球要素自由流动,促进经济一体化进程。“一带一路”沿线西亚地区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处,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优势以及我国与西亚国家持续扩大的贸易合作,使得西亚地区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一个重点合作区域。由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等机构共同编写的《“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7)》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与西亚地区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8526.1亿美元,占全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的25.8%,仅次于东南亚和东欧地区,贸易总量较大。而且我国与西亚地区存在较大的贸易逆差额,贸易發展潜力巨大。因此,深入分析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西亚国家的贸易发展特点,确定二者贸易合作方向,对于推动我国与西亚相关国家的贸易进一步扩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带一路”倡议是在后危机时代,中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产生的,具有新外交、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的多重战略目标[1]。该倡议涉及地域广泛,影响深远,如王继源等(2016)通过需求拉动模型测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对我国经济的拉动情况,结果表明短期内能够化解我国部分过剩的产能并带动就业[2]。陈虹等(2015)通过构建的社会核算矩阵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GDP、进出口额和社会福利的变动,实证结果表明在中国的福利、贸易条件明显改善的同时,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各国的GDP、进出口额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3]。
基于西亚地区在我国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我国学者对西亚地区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大致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研究我国与西亚地区的贸易发展潜力及影响贸易的因素,多用数学模型来进行实证研究,如廖明中(2015)通过贸易引力模型测算发现我国对西亚地区各国家的贸易出口存在明显的不均等现象,对有些国家的贸易“出口过度”,而多数国家则“出口不足”[4]。王丽丽(2017)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研究发现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非效率现象显著,且对西亚地区不同国家的贸易效率明显不同,基础设施和金融发展水平是影响贸易效率的重要因素[5]。赵翊(2014)通过贸易引力模型测算发现各阿拉伯联盟国家的经济规模是影响我国对阿拉伯联盟国家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6]。宋周莺等(2017)通过社区发现法和模块优化算法,研究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格局及合作潜力,发现我国与西亚地区贸易联系较为紧密,与部分西亚国家贸易潜力巨大[7]。另一方面则是研究两地区的商品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如韩永辉等(2015)测算了中国与西亚地区的出口相似度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等,发现中国与西亚地区的贸易互补性大于贸易竞争性,可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来发展两地的贸易合作[8]。桑百川等(2015)通过计算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互补性(CS)和贸易竞争性(CI)指数,发现西亚地区国家的贸易出口以矿物燃料等能源性产品为主,与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相差较大,虽然贸易互补性较低,但在能源方面的合作前景仍然巨大[9]。黄庆波(2017)通过计算贸易结合度,将沿线国家划分为紧密型、稳定性、震荡型和上升型四类,西亚地区国家多处于稳定型,少部分是震荡型和上升型[10]。
基于上述研究发现,多数学者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与西亚地区商品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可以避免双方贸易竞争带来的摩擦,贸易合作潜力巨大。但“一带一路”沿线西亚地区的18个国家中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政治环境和资源禀赋差异较大,相应的贸易需求差别也较大,对西亚地区整体的研究结果并不适用于所有国家。而且,已有文献对西亚地区各国家的分类研究较少,本文拟先比较我国对西亚不同国家进出口贸易额的差异,然后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基础设施、经济规模等方面对西亚地区各国家的综合情况进行评价,进而得出结论。
三、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西亚国家贸易合作的实证研究
(一)进出口额比较
“一带一路”沿线西亚地区的18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和社会工业化差异都会间接影响我国与西亚不同国家的贸易合作。表1和表2列出我国与西亚地区16个国家近十年的进出口贸易额,以此来初步分析我国与西亚地区不同国家贸易合作的差异性。
观察数据发现,我国与西亚国家的进口贸易合作多集中在能源资源丰富的国家,出口贸易额在各发展中国家分布较为合理,基本与该国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相关,我国对转型国家的进口和出口值都较低。从时间趋势上看,2015年以前,我国与各国贸易进出口额都呈上升趋势,2015年以后,受国际原油价格下降的影响,我国对西亚依赖能源出口的国家进口总额下降较多,这些国家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又间接导致我国对其出口减少。而西亚地区的其他国家贸易额下降较小或小幅上升。
从历年进出口额数据来看,我国与西亚不同国家的贸易合作程度差别极大。影响两地区之间贸易合作的因素很多,如一个国家本身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建设程度,我国对西亚地区的不同国家的贸易合作方式也应当有所区别,应针对不同国家的发展程度和发展特点来进行贸易合作,从而更大程度地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作用。
(二)主成分分析法实证研究
1.指标选取
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贸易水平有许多指标,这些指标之间往往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法就是将几个相关关系接近的指标合并为一个成分,用少数几个主要成分来描述众多指标之间的联系,从而使统计的指标简化但又可以反映所研究对象的大部分信息。
本文选取西亚地区的16个国家(不包括叙利亚和巴基斯坦)的8项指标数据作为原始数据,从经济总量、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贸易发展潜力四个方面来对各国家进行评价。人均GDP、互联网普及率、贸易开放程度、物流绩效指数这四个指标在借鉴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扩展[11]-[14],此外,还引入GDP增长率衡量一国经济的增长潜力,城镇化率也可以衡量社会基础设施完善程度,高等院校入学率和国外净资产流入分别衡量社会文化环境和贸易便利度。各指标数据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和中国一带一路网,为了避免某一指标在某一年份的特殊性和偶然性,这里用2005—2015年数据的平均值来表示。
物流绩效指数贸易开放度用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表示;国外投资净流入是指报告经济体的直接投资权益活动;物流绩效指数反映贸易清关程序的效率、贸易相关基础设施的质量等。
2.条件检验
用spss19.0软件计算得出上述8个指标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可以发现系数矩阵中大部分数值大于0.3,这些指标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之后对样本数据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s检验,检验结果显示,KMO的值为0.424,Bartletts检验的值为77.252且显著性检验的值为0.000,结果较为显著,即数据适合做主成分。
3.提取主成分
用spss19.0软件进行降维处理,选择提取固定数量的三个主成分,使得这三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在80%左右,并用最大方差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使载荷系数更接近0或1,从而更好地解释所提取主成分的经济含义。
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图可以看出:(1)主成分F1在互联网普及率、城镇化率、贸易开放度、物流绩效指数四个指标上具有较大的载荷,方差贡献率为46.676%,可以作为衡量基础设施建设的因子。(2)主成分F2在人均GDP、GDP增长率上有较大的载荷,方差贡献率为21.353%,可以作为衡量总体经济实力的因子。(3)主成分F3在高等院校入学率和国外投资净流入上载荷较大,方差贡献率为11.789%,可以作为衡量贸易市场便利条件的因子。三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9.818%,可以全面地对西亚地区各国家进行综合评价。
4.各主成分得分及国家综合得分
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得到各主成分的计算公式,进而计算西亚16國的各主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
由表6可知,三个主成分的计算公式如下:
F1=0.024X-0.175X2+0.344X3+0.212X4+0.15X5+0.436X6-0.152X7+0.215X8
F2=0.426X1+0.577X2-0.089X3+0.056X4-0.394X5-0.280X6+0.196X7-0.041X8
F3=-0.025X1+0.068X2-0.027X3+0.104X4+0.3181X5-0.357X6+0.545X7+0.182X8
各国家的综合得分公式为:
F综=0.46676F1+0.21353F2+0.11789F3
由综合得分公式可以计算出西亚地区各国家的综合得分,具体得分及分类见表7。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
上述主成分分析得出的综合得分是从经济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便利条件三个方面衡量的结果,分析上述国家排名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西亚地区的国家发展分化严重,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国家发展较好,我国与其贸易合作具有良好的硬件设施和市场基础,属于贸易合作的重点国家,将这些国家划归为互惠合作型(综合得分排名1到6的国家)。除以色列外,其余都是依靠能源发展的能源大国,能源资源的出口贸易使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远远超过其他国家,贸易开放程度高,并且运输设施和与贸易相关的市场较为完善。以色列属于发达国家,工业化程度高,社会基础设施建设良好。这些国家虽然贸易结构多样性差,但其提供的能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在我国的进口贸易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针对这些国家贸易单一性特点,我国可以对其出口优质的生产生活类制造业产品,进口石油资源和化学制品,产品优势互补,提高全球资源配置效率,贸易长期稳定发展从而形成互惠互利的合作伙伴关系,对双方经济都有正向促进作用。
2.西亚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趋势较弱,但各国在以上三个主成分方面上各有优势(综合得分排名7到10的国家),将这些国家划归为带动发展型。如黎巴嫩在主成分F1和F3上排名靠前,說明其在基础设施和市场条件较为完善,可以利用这两方面的优势,通过建立跨国公司对其进行投资,进一步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带动其经济发展(即提高主成分F2的得分),形成长期的贸易良性循环。土耳其在主成分F3上的综合得分最高,说明其吸引外资能力强,政策因素有利,但由于其国内社会工业化程度不高,基础设施不足,并未对其经济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我国可以对其出口机械工业和运输设备等制造业产品,硬件设施完善的基础上利用其有利的对外政策进行贸易合作。
3.将西亚地区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和一部分转型国家(综合得分排名11到16的国家)划归为输出拓展型。这些国家与我国贸易总额较低,需求不足,并且与一些国家的进出口结构呈现贸易逆差,如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伊拉克。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进行和国家外交活动,深入了解各国现状,适当援助性输出我国部分过剩产能帮助其进行社会设施建设,为长远的贸易合作奠定基础。
(二)对策建议
与互惠合作型国家建立稳定的贸易伙伴关系,对带动发展型和输出拓展型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和支持,都有利于我国对西亚地区的长久贸易合作。除此之外,针对我国与西亚地区的贸易还有以下建议: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设施联通
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而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基础设施落后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国家的发展,在贸易领域也是如此。海运方面,加强大型港口的现代化建设,提高装卸机械的自动化和码头的专业化程度,同“一带一路”沿线关键节点国家保持紧密联系,保证运输的畅通。陆运方面,铁路运输是货运的主要方式,增加我国与西亚地区的铁路建设投资与合作,与贸易需求大的国家开设点对点专列,提高贸易效率,降低贸易成本。空运方面,与西亚主要国家和沿线国家加强航运枢纽的合作,不仅可以进行商品贸易运输,还可以为双方的国际旅游业提供便利。基于地理位置的优势,还可以发展水铁多式联运、陆空联运方式。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丝路基金继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还可以成立对西亚落后国家的专项基金项目,保证基础建设的全面性。
2.注重国家间政策沟通和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
国家政策对贸易领域的合作有重大影响,我国与西亚地区国家文化差异较大,发展历史和路径不同,国家间的沟通尤为重要。通过各种国际合作论坛和研讨会的交流,加深对各国的了解,尊重双方的文化价值观和利益追求,促进双方在对外贸易方面达成合作共识。还可以提高我国对西亚地区高等教育留学生的接收比例,人才交换有利于国家双方相互学习借鉴,“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不仅仅是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国家间和谐的关系和长远的发展。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人文交流为我国和西亚地区国家的文化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更好地了解社会风俗和文化导致国家的需求差异化,有助于商品和服务贸易的专门化和针对性。
3.利用科技技术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商品贸易摩擦风险
扩大我国的优势产品出口,势必给进口国和其他贸易出口国的产业带来冲击,而且由于技术的限制,我国对西亚地区出口的产品多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制造业产品,大量出口易受到进口国的商品反倾销调查,增加国际贸易摩擦。只有通过科技创新,减少低端制造业产品的出口,转而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改善商品贸易结构,研究开发核心技术,掌握贸易的主动权和商品定价权,才能减少贸易摩擦并且解决商品竞争力低的问题。科学地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搭建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平台,是贸易流通现代化更为有效的方式,还可以降低贸易成本,使产品更具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卢锋.为什么是中国——“一带一路”的经济逻辑[J].国际经济评论,2015(3):9—35.
[2]王继源,陈璋,龙少波.“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对我国经济拉动作用的实证分析——基于多部门投入产出视角[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 (2):11—19.
[3]陈虹,杨成玉.“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国际经济效应研究——基于CGE 模型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5(10):4—13.
[4]廖明中. 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品出口潜力测算[J].开放导报,2015(3):64—67.
[5]王丽丽.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潜力及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7(2):51—59.
[6]赵翊. “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对阿拉伯国家出口潜力分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4(5):58—67.
[7]宋周莺,车姝韵,张薇.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特征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4):363—369.
[8]韩永辉,罗晓斐,邹建华.中国与西亚地区贸易合作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以“一带一路”战略为背景[J].世界经济研究,2015(3):89—98.
[9]桑百川,杨立卓.拓展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关系——基于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J].经济问题,2015(8):1—5.
[10]黄庆波. “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格局重构分析[J].国际贸易,2017(1):54—58.
[11]龚新蜀,乔姗姗,胡志高.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竞争性、互补性和贸易潜力——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J].经济问题探索,2016(10):145—154.
[12]孙瑾,杨英俊.中国与“一带一路”主要国家贸易成本的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6(5):94—103.
[13]蒋琼琼.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引力模型[J].对外经贸2016(9):49—53.
[14]张晓静.“一带一路”与中国出口贸易:基于贸易便利化视角[J].亚太经济2015(3):21—27.
(责任编辑:张彤彤 董博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