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肝醒脾方对中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8-07-18 08:20张畅徐嘉辉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评定量表功能性症状

张畅,徐嘉辉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州 510085)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临床以慢性上腹部疼痛、腹胀不是为主要表现,与情绪相关,多伴有情绪异常及睡眠障碍。FD发病率约在12%-29%左右,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较高[1]。FD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其与胃肠动力学及胃肠激素(瘦素、胃动素等)的改变密切相关[2]。祖国医学未有FD病名,以其症状归属于胃脘痛、痞满、积滞等范畴,病位于脾胃,与肝相关,故从肝、脾论治可及良效。尚有研究表明,肝郁脾虚型FD大鼠的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显著升高,与肠粘膜炎症所致胃肠功能紊乱有关[3]。而调肝醒脾方是临床验方,重视"调肝"与"醒脾"相结合,具有调肝醒脾,安神除痞之功效。为此,通过研究调肝醒脾方对中老年FD患者的疗效及对瘦素、TNF-α的影响,为中医药治疗中老年FD提供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中医内科2016年1月-2017年6月门诊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男16例,女18例,年龄41岁-66岁,平均年龄(51.33±13.52)岁;病程2个月-9个月,平均病程(5.21±2.28)个月。观察组男15例,女19例,年龄43岁-69岁,平均年龄(54.17±11.08)岁;病程2个月-8个月,平均病程(5.39±2.16)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考罗马III诊断[4]标准关于FD的内容:餐后饱胀不适,上腹部疼痛及灼热不适感觉,嗳气、恶心。中医诊断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5]关于痞满病、肝郁脾虚证的内容:主症包括胃脘痞满、胁痛、情志不遂加重,次症包括嗳气、口干口苦、烧心反酸、急躁易怒,舌质红苔白,脉弦。具备主症2项加次症1项或主症1项加次症2项。

1.3 纳入标准 符合FD西医及中医疾病及证型诊断者,且罗马III标准中症状严重程度分级为中度以上(轻度,稍加注意方可意识到症状存在;中度,症状明显,但不影响工作和生活,每周2 d-3 d出现症状;重度,每周4 d-5 d出现症状,已影响工作和生活;极重度,每天均有症状并持续影响工作和生活)。年龄35岁-75岁;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存在肝肾功能严重不全与心脑血管疾病者;存在传染性疾病与遗传疾病者;年龄<35岁或>75岁者;对药物治疗过敏或无法耐受治疗者。

1.4 干预治疗 对照组患者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加斯清,佳友制药苏州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10022)治疗,而观察组则给予调肝醒脾方(剂型:中药配方颗粒;溶于100 mL温水中,每100 mL水溶液含有中药原药党参10 g、茯神10 g、白术10 g、白扁豆10 g、陈皮5 g、佩兰10 g、藿香10 g、麦芽10 g、柴胡10 g、白芍10 g、枳壳10 g、甘草5 g、独角金5 g;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每次100 mL,每天2次,饭后温服。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

1.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的改善情况,采用罗马III标准FD症状评定量表进行疗效评价。其中,FD症状评定量表包括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中上腹痛、中上腹烧灼感等症状的3个方面,即严重程度、频度及影响程度,采用五级分度法分为正常0级(0分)、轻度I级(1分)、中度II级(2分)和重度III级(3分)[4]。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瘦素(LP)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实验室检查由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检验科检测。

表1 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定量表评分与PSQI评分比较(Mean±SD)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LP与TNF-α的含量比较(Mean±SD)

1.6 疗效评价 疗效评价参考罗马III标准[4]。痊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FD症状评定量表总分<4分。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FD症状评定量表<6分。好转:临床症状有所好转,FD症状评定量表<8分。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恶化,FD症状评定量表超过8分。总有效例数=(痊愈+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分析软件及Excel 2016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情况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12%vs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P=0.02)。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定量表评分与PSQI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症状评定量表评分与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LP与TNF-α的含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L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NF-α含量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西医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阐明,其以上腹痛综合征为突出表现[5]。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责之于外邪毒入、饮食不节、情志累及、后天虚劳与先天不足为主要病因,初期证候以气、痰、食与寒四者为核心,或见肝郁气滞,或见痰湿困脾,或见食积秽胃,或见寒凝脾胃,具为实证。久病日积,耗气伤阴,则以虚实夹杂为主,因病郁于内,易化为热,可见寒热错杂之症,因病滞于络,易化为瘀,可见痰瘀互结之症。由此可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基本病机可以归纳为脾虚气滞,胃失和降,条畅失司。对于肝脾不和证患者,经方柴胡疏肝散为其主方,但岭南气候多见湿热,故在肝脾不和之余尚有湿热困脾间杂其中,故而法当兼顾芳香醒脾,以畅情志,而调脾胃。

调肝醒脾方为临床经验方,方中以党参、茯神、白术益气健脾为君,臣以柴胡、白芍、枳壳、白扁豆疏肝理气,调脾和胃,佐用藿香、佩兰芳香醒脾,祛湿除痞,陈皮、独角金除痰化湿,健脾祛滞。柴胡引药入肝,佩兰引药醒脾,扁豆引药和中,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共奏调肝醒脾,安神除痞之功效。本研究结果表明,该方能够显著改善中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症状,一方面其能减少症状评定量表评分,另一方面还能减少PSQI,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LP对患者的体质量调节具有潜在的反馈机制,是独立影响因子。目前研究认为[6],LP可以降低患者的食欲、增加能耗量从而减轻体质量,其机理可能与调节交感神经系统有关。LP的增多可通过提高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进而提高组织的代谢水平;信号研究则表明,LP调控下丘脑弓状核的促食欲肽神经通路从而激活食欲的提高,进而通过前述神经网络系统影响机体的摄食量与能量代谢[7]。

本研究结果表明,调肝醒脾方可明显增加LP的表达,对于改善患者胃胀、提高患者的食欲有显著改善作用。

有研究[8,9]认为,TNF-α是促炎因子,通过促进中性粒细胞粘附在内皮细胞上,从而介导局部炎症的发生;而其在肠粘膜内主要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机制以介导炎症反应,是肠粘膜炎症所致胃肠功能紊乱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后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调肝醒脾方可能通过抑制TNF-α以改善局部炎症,从而实现调节胃肠功能的效果,但具体机制尚待研究。

综上所述,调肝醒脾方能够显著功能性中老年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其可能与调节血清LP与TNF-α有关。

猜你喜欢
评定量表功能性症状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茄子主要病虫害识别与为害症状
Vanderbilt父母评定量表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的应用价值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品德与生活(社会)》利用评定理表对学生进行测评初探
防治功能性消化不良药膳两款
忧郁症的自我评定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