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惠曼 张兰珍 杨午红 何园园
近年来,血液透析技术已成为大部分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透析的复杂性及疾病本身的代谢异常,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其中以无症状低血糖最为凶险。故在透析过程中预防和及时识别低血糖就显得十分重要。FOCUS-PDCA是美国医院组织提出的一种持续质量改进模式,是PDCA循环的进一步延伸,主要包括发现(Find)、组织(Organize)、澄清(Clarify)、理解(Understand)、选择、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执行(Act)9 个步骤,目前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作者应用FOCUS-PDCA模式管理血液透析中无症状低血糖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本院血液透析患者130例,2016年1月至6月的患者65例为对照组,2016年7月至12月的患者65例为观察组。纳入标准:(1)透析3次/周,4h/次,透析龄≥6个月,且病情稳定。(2)自愿参加,主动配合。(3)精神正常,神志清楚。排除标准:(1)严重疾病合并感染者。(2)各种原因无法坚持4h透析时间。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x±s)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瑞典金宝AK95S血液透析机及德国金宝polyflux 14L透析器,透析膜面积1.4m2,采用碳酸氢盐无糖透析液,血流量为230~300ml/min,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1)观察组:FOCUS实施方法:发现问题: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时有发生无症状低血糖,常因发现处理不及时导致患者发生抽搐昏迷等意外事件。组织:组建持续质量改进团队,成员由肾内科医生,肾内科护士,血透室护士和营养师组成。组长1人,负责协调工作和具体工作落实。澄清:明确现行护理措施,即对对照组的护理干预措施。理解:进行原因分析,患者透析中发生无症状低血糖的原因主要以下几点:①护理人员对无症状低血糖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够。②护理人员对患者透析中饮食及日常饮食关注不够。③透析过程中无统一规范监测血糖的时间。④患者对无症状低血糖的认知不足。⑤医护人员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胰岛素合理使用的个体化指导不够。选择:质量控制小组召开全体会议,通过原因分析,选择适合科室开展的改进方案:加强医护人员针对无症状低血糖的培训;加强患者对无症状低血糖的认知;加强透析过程中的饮食指导及日常饮食指导;统一规范透析中血糖监测的时间;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制定个体化胰岛素注射方案等。PDCA实施方法:计划:应用FOCUS-PDCA模式进行透析患者透析中无症状低血糖的干预管理,收集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液透析中无症状低血糖的发生情况,以降低透析中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率为目标,验证FOCUS-PDCA模式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无症状低血糖管理的有效性。实施:①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每2周举行业务学习,学习无症状低血糖的相关理论知识。通过个案讨论、典型案例分析,有奖问答等形式调动护士对学习的积极性。定期进行理论考核和情景模拟考核,用以检验培训效果。②提高患者对无症状低血糖的认知: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无症状低血糖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方法,告知患者低血糖的症状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要警惕无症状低血糖。③统一规范透析中血糖监测的时间:目前在血液透析的护理过程中,尚无要求对透析患者进行定时血糖监测。而频繁的血糖监测是发现低血糖的主要措施[1],尤其对于无症状低血糖更具有重要意义。观察组采用定时血糖监测法,分别于透析0h、1h、2h、3h、4h进血糖监测。每次用普通干燥注射器(2ml容量)从血液透析管泵前的红色取样口采血约0.1ml,进行血糖检测。血糖仪采用美国强生牌便携式血糖仪,每个月进行比对校准,以便血糖仪正常运行。有报道显示透析期间患者血糖浓度控制在 6.1~7.0 mmol/L 范围之内可有效预防低血糖。故若测得血糖值[2]<6.1mmol/L立即予干预措施,让患者进食糖果点心,不能进食者予50%葡萄糖静脉注射,剂量视血糖值而定。若测得血糖值≤3.9mmol/L立即予低血糖处理,15min后复测血糖值。透析过程中随时询问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低血糖症状,有出现低血糖症状,如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立即予血糖监测,并协助医师予相应的处理。④个体化的胰岛素注射方案和降糖药物的指导:医师对每位糖尿病肾病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胰岛素注射方案。让患者记录自己的血糖波动情况和饮食情况,医师根据患者的记录及对透析的耐受性调整胰岛素种类和剂量。尤其是透析日胰岛素的注射剂量如需减停要下达具体医嘱,让患者有据可循。护士要辅助医师指导患者应用降糖药物,嘱切不可盲目增减降糖药从而导致不良后果。⑤加强患者饮食指导:向患者强调进食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的重要性。透析患者在透析的4h过程中,约丢失的葡萄糖为 20~30g[3]。透析 2~3h 是发生低血糖的高峰期[4]。由营养师为患者配备相当含糖量的食物,如一杯牛奶200ml(含糖量15g)+面包一个(含糖量20g)供患者在透析至2h时食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并让患者随身自备应急食物如糖果点心等含糖食物。⑥对于无症状低血糖高危人群应严密加强观察和宣教。禁食患者因长时间空腹而能量不足;老年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及胰岛功能的缺陷,存在更明显的血糖反向调节障碍和β受体兴奋性下降[5];而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交感神经肾上腺反应缺陷等[6],因此应警惕无症状低血糖。故应加强巡视,1次/15min,检查患者身上有无出汗等现象,出现任何低血糖嫌疑立即予血糖监测,及时予以干预处理。检查:组长定期考核护士对无症状低血糖的掌握情况,检查血糖监测的落实情况及对患者的宣教情况。营养师定期检查患者食谱的合理性。医师定期检查医嘱的开具情况及实施情况。处理:实施干预后,比较两组无症状低血糖的发生情况及透析0h、1h、2h、3h、4h血糖值情况。且在FOCUS-PDCA模式实施过程中总结经验和发现不足,提出整改措施,进入新的持续质量改进循环。(2)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流程,上机前评估患者的出血情况,饮食情况、增重情况及有无不适,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前胰岛素遵医嘱按常规量注射,透析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若出现低血糖症状,立即予血糖监测并通知医师,若血糖≤3.9mmol/L,遵医嘱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40~60ml,并协助相关处理。15min后复测血糖。透析过程中患者自备方糖、巧克力、面包、牛奶等含糖食物。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无症状低血糖的发生情况及透析0h、1h、2h、3h、4h血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s确切检验;组间不同时间点数据分析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透析中无症状低血糖的发生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透析中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透析中不同时间点血糖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透析0h、1h、2h、3h、4h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F=9.867,P=0.002)。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糖水平比较(x±s)
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糖原因较多,如营养不良、无糖透析液的使用、胰岛素蓄积、透析中小分子葡萄糖被清除而胰岛素不被清除等。如果血糖下降迅速则交感神经兴奋症状突出,表现出饥饿感、心悸、大汗、震颤等症状从而症状性低血糖被诊断;血糖下降慢者则交感神经症状不典型或迅速出现中枢神经受抑制,表现出无低血糖症状或迅速出现抽搐、嗜睡、昏迷等神经症状,甚至死亡。透析时发生的低血糖常是无症状低血糖,尤其是糖尿病肾病及老年肾衰竭患者更易发生。目前,低血糖对各脏器的危害已经被公认,然而无症状低血糖的隐匿性,临床上无法及时识别实施干预,当出现血糖降低,心、脑、肾等脏器已经出现损害而不被发现得不到治疗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延长,就会出现各脏器不可逆的损害[7]。有时无症状低血糖的不典型症状常被误认为是过度超滤所致,通常会通过减慢血流量,降低超滤,补充生理盐水等方法处理,从而导致容量负荷增加使血糖进一步稀释,造成不可逆脑功能损害甚至死亡,引发严重医疗事件。
以往预防低血糖的措施只关注到症状性低血糖,未对无症状低血糖引起重视,FOCUS-PDCA模式全面分析透析中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的原因,有计划有目的给出解决方案,严格实施并做出有效的评价。从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患者的宣教、给予患者科学的膳食指导,到糖尿病肾病患者个体化的胰岛素注射方案,透析中定时监测血糖,提前给予干预措施,关注患者透析中饮食等措施均能降低透析中无症状低血糖的发生率。且在FOCUSPDCA模式的管理下,观察组各时段的血糖值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自透析开始至透析结束血糖值呈明显下降趋势,但观察组患者在透析2h至透析结束血糖值下降幅度并不大,表明FOCUSPDCA模式管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