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玉 龚晓梅
压疮为临床中长期卧床患者常见严重并发症,是指人体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及摩擦力而导致的损伤,不仅易导致压疮患者康复延缓,还易增加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而实施有效的护理管理工作十分重要[1]。本文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压疮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压疮患者106例。纳入标准:(1)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本项目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严重精神疾病、严重肝肾疾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为2组,各53例。对照组男26例,女27例;年龄36~60岁,平均年龄(46.28±1.18)岁。观察组男27例,女26例;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47.21±1.2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管理,定期对患者受压部位进行按摩和检查,同时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1)组成持续质量改进小组,由8名医务人员组成(护理人员5名、护士长1名及责任护士2名),为压疮患者提供高质量及高标准的护理管理服务,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在开展护理管理工作前,对压疮患者临床资料和基本病情进行充分了解,进行压疮风险全面评估,分析压疮危险因素,并对压疮发生情况进行监测。(2)使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持续质量改进小组成员的认知度信心评估,根据问卷调查表结果制定相关培训计划,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讲座、发放压疮知识资料、播放网络视频及网络培训等操作,具有多种多样、灵活等特点,同时护士长应组织持续质量改进小组7位成员对压疮预防知识及处理对策进行学习,充分调动持续质量改进小组的学习积极性。(3)由于压疮患者长时间卧病在床,和外界的接触较少,同时长期忍受病痛折磨,易发生抑郁、恐惧、焦虑、紧张等极端的心理情况,护理人员应主动和压疮患者进行沟通,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抑郁、恐惧、焦虑、紧张)下,再进行压疮知识相关指导,帮助压疮患者提高自身认知程度及护理管理配合度,同时注重和患者家属沟通,建立家庭支持系统,能缓解患者心理压力。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压疮患者护理满意度、管理效果评分、护理操作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压疮患者的护理满意度[n(%)]
2.2 两组患者压疮管理效果评分、护理操作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压疮管理效果评分、护理操作评分比较(x±s)
研究显示,在患者进行手术后,自身营养情况易产生影响,需要将引流管留置,在多种疾病因素影响下,易使压疮风险不断增加,影响患者预后及康复效果。同时多数学者认为压疮与护理、环境、卧床时间存在相关性[2-3]。
持续质量改进为临床新型管理模式,在操作过程中主要注重环节控制和过程管理,将其应用在压疮患者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取得显著效果,利于压疮早处理、早发现及早评估,能充分体现现代医学护理管理理念,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将人性化模式贯穿其中,使护理措施丰富全面,通过建立质量改进护理管理小组,加强临床压疮护理业务培训,再通过心理护理能维持患者情绪稳定,提高患者的护理配合度[4-7]。
本资料显示,观察组压疮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压疮患者的管理效果评分(85.15±1.45)分、护理操作评分(89.45±1.27)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表明通过对压疮患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能取得显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管理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