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与加盖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的应用比较

2018-07-18 09:38王雷波许可涛朱伟超何建华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尿管阴茎术式

王雷波 许可涛 朱伟超 何建华

尿道下裂为小儿常见先天性外生殖器畸形,主要因染色体显性遗传缺陷所致,表现为尿道开口于会阴部至阴茎头间任意部位,而非尿道尖端,并可伴阴茎下弯[1]。小儿尿道下裂的治疗方法众多,手术治疗方

法已达几百种之多,但各有利弊,且疗效报道不一[2]。随着临床对于尿道下裂认识的深入与手术经验的不断

积累,对尿道板做保留的尿道成形术被临床广泛使用,其中以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TIP)与加盖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OIF)最具代表性。本文比较TIP与OIF在尿道下裂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4年2月至2017年6月本院尿道下裂患儿52例,所有患儿均经体格检查确诊为尿道下裂,并首次行尿道成形术治疗,临床资料完整。根据其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其中行TIP治疗26例,行OIF治疗26例。TIP组年龄1~12岁,平均年龄(4.74±2.62)岁。尿道下裂类型为阴茎体型14例、阴茎阴囊型7例、阴茎头冠状沟型5例。OIF组年龄1~12岁,平均年龄(4.60±2.57)岁。尿道下裂类型为阴茎体型17例、阴茎阴囊型6例、阴茎头冠状沟型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OIF组:沿尿道口至舟状窝做尿道板平行切口,长0.6~0.8cm,近端与尿道开口处会合,切口远端则延伸到舟状窝,整体呈U形。距冠状沟0.5cm环形切开阴茎包皮内板,自阴茎白膜与深筋膜间将阴茎外皮剥离至根部,随后切除尿道板两侧纤维索带,将阴茎下弯充分矫正伸直。根据尿道缺损程度横向裁剪0.8~1.0cm的带血管蒂岛状皮瓣,牵移至阴茎腹侧,再覆盖至尿道板上,阴茎支架采取F6~8硅胶管,沿支架逐一缝合搭建尿管,于人工尿管上覆盖血管蒂组织,缝合阴茎头两翼表皮,将尿道口摆正,将阴茎背侧皮肤转移至腹侧,对创面做修复。术毕环形加压包扎阴茎,术后8~9d拔除尿道支架管。(2)TIP组:沿着尿道口至舟状窝做尿道板平行切口,长0.6~0.8cm。对于阴茎皮肤脱套与阴茎下弯的矫治方法同OIF。于尿道板正中做纵形切口,扩展宽至1.2~1.4cm,阴茎支架采取F6~8硅胶管,沿支架缝合搭建尿管,将阴茎背侧皮肤转移至腹侧,对尿管做固定,阴茎头固形与阴茎腹侧创面修复方式同OIF。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2)比较两组一次手术成功率及术后最大尿流量。其中手术成功的标准为阴茎体外观经手术治疗后恢复正常,且尿道口位于舟状窝处,排尿通畅,且尿线粗细基本与同龄儿童相同。(3)统计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x±s)

2.2 两组一次手术成功率与术后最大尿流量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一次手术成功率与术后最大尿流量比较(x±s)

2.3 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 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n(%)]

3 讨论

尿道下裂是泌尿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畸形,以尿道外口异常与阴茎向腹侧弯曲为主要表现,不仅会导致无法正常排尿,还可使生殖器的正常发育受到影响。关于尿道下裂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外界环境因素导致内分泌功能异变、先天性基因缺陷、孕妇孕期服用黄体酮等均可引发小儿尿道下裂[3]。在该病的治疗上,手术是其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手术种类则多达几百种之多,但何种手术最优一直以来尚无定论。以往在矫正阴茎畸形时,多采取的是将尿道板两侧纤维条索切除,但因尿道板血管及神经分布广泛,经切除后易造成功能障碍,故临床使用受到限制。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尿道板保留的可行性与重要性逐渐受到临床重视。近年来,对尿道板做保留的尿道成形术由于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尿道板黏膜由于在生理上与尿道黏膜最为接近,故术后不会有皮脂分泌或阴毛生长,且尿道板黏膜皮下层血运丰富,无纤维条索以及发育不良的退行组织,因而可作为尿道重建的理想材料。Ranslcy等于1985年首次将尿道板应用于尿道上裂修复术中,随后Duckett在横裁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基础上提出了OIF术,Snodgrass于1994年首次报道TIP术[4-5]。OIF术与TIP术均保留了原尿道与尿道板的连续性,可防止新建尿管发生环形吻合,使尿道狭窄的发生率显著降低,这两种术式目前已成为小儿尿道下裂的主流术式。

OIF由于充分保留了尿道板,因而不会对阴茎血运造成影响,术中将尿道板与带血运岛状皮瓣吻合并由血管蒂覆盖后进行缝合,可有效减少术后尿道瘘的发生风险[6]。TIP最初主要被应用于轻度以及中度尿道下裂患儿的治疗中,但随着对尿道下裂阴茎下弯病理研究的深入,该术式在重度尿道下裂的治疗中同样能取得满意疗效[7]。TIP充分利用尿道板组织具有的血运丰富、弹性好等优势,通过纵向切开尿道板可使尿道板宽度增加的同时不会影响尿道板的血供,有利于促进新尿道成形,促使正常尿道功能的恢复[8]。此外,TIP切口愈合不会留有环形瘢痕,可避免由瘢痕造成的尿道狭窄。目前临床关于这两种术式的研究较多,且多数研究认为这两种术式在小儿尿道下裂的治疗中均能取得显著疗效,且手术安全性均较高[9]。

本资料显示,TIP与OIF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一次手术成功率与术后最大尿流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一次手术成功率均>80%,提示这两种术式均能取得满意疗效。其原因可能是TIP与OIF均能有效矫正阴茎下弯,同时可对尿道板的血液供应进行保留。在术后并发症的比较上,TI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54%,包括1例尿道瘘,1例尿道狭窄,1例阴茎头裂开;OIF组则发生2例尿道瘘,1例尿道狭窄,1例尿道憩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38%。两种术式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IP组平均手术时间(84.56±6.34)min,OIF组(129.47±15.28)min,TIP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OIF组。其原因主要是OIF需于尿道板上覆盖带蒂岛状皮瓣并行连续缝合。此外,在对血管蒂组织分离时需对阴茎背浅血管进行保护,故可使手术难度增加,导致手术时间延长。TIP则只需将尿道板扩展成尿管即可,手术难度较小,操作简单,因而手术时间更短[10]。

综上所述,在小儿尿道下裂的治疗中,TIP与OIF均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手术并发症较少,但TIP相对于OIF手术时间更短,对于初次手术失败需再次手术治疗的小儿尿道下裂,TIP更为适合。OIF则适用于尿道板重度狭窄、龟头发育差的尿道下裂患儿。在进行手术方式的选择上尚需视患儿的具体情况而定。

猜你喜欢
尿管阴茎术式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不同术式治疗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的效果比较
运用PDCA降低肝、胆、胰大手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间的效果评价
运用PDCA降低肝、胆、胰大手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间的效果评价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一例膀胱镜下留置尿管困难拔除个例分析
隐匿性阴茎如何诊治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阴茎弯曲会闪性福的“腰”
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