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华琳
商业中心广场是小城镇重要的高密度开放空间,是展现城镇特色的一张名片,其景观设计应符合城镇自身发展的特点与商业活动需求。本文结合陈留镇特色商业街区中心的广场景观设计实践案例,分析了中心广场的设计主题、总体布局和具体的设计表达,并对小城镇商业中心广场景观设计的设计原则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众多小城镇中也逐渐规划建设以多种商业活动为核心的商业新区。因受地域、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城镇商业新区在规模、建筑形式、活动内容等方面都与大城市中的商贸中心有所差别。如何在现有状态下设计出具有城镇特点、符合城镇自身发展的景观设计,是规划、建筑、景观各专业之间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设计实际案例,对小城镇商业中心广场景观设计进行探讨。
本项目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开封县陈留镇的西北部。建设用地则位于由陈留镇内北侧向东南侧延伸的327省道(开杞路),西南侧的218省道(开通路)和西北侧横跨于两省道之上的惠济河组成的地块的西北部(见图1)。陈留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惠济河横穿陈留镇地区,水利条件非常优越。327省道和218省道也贯穿于陈留镇内部,交通十分便利。拟建的陈留镇特色文化街区基地位于陈留镇的西北部,基地西北边缘为惠济河河堤,河堤均高2.2米;基地内部整体地势较为平坦。现状主要为大部分农田和一些民房,市政设施现状处于不完善状态,且老街区道路太窄,也不顺畅,因此在这里规划广场来解决引入老镇区的问题。广场设计面积为11亩地,位于327省道与老城镇的交接位置,西侧与规划特色商业街相接,南侧由规划商业街区步行道路相围合,周边规划建设项目包括戏台、特色美食街区、酒店及文化馆、汉文化风情街等,是新城区的活动中心,整体商业氛围浓厚,体现汉文化风情,具有极高的区域影响力与城市名片作用(见图2)。
图1 (来源:网络)
图2 (来源:作者自绘)
在开封县陈留镇特色街区中心的广场设计中,设计师以陈留镇“汉文化、河图文化、姓氏文化、餐饮文化、制陶文化”作为本次设计考虑的重点之一。经过研究及与甲方沟通,该街区被定位为集文化旅游、购物、休闲餐饮于一体的历史风貌型特色街区。为体现陈留镇的特色,将其命名为“郡国之城”文化特色街区。陈留镇最初以“留”为名。设计建设文化特色街区,旨在吸引人流和驻留此处,所以借“留”字进行规划设计。“留”拆字为卯田。取卯时晨起之意来寓意此地的勃勃生机。地块中心建筑布局则以“卯”字进行意向规划设计,此地块本身寓意“田”,则“卯田”即为留,此为留地,驻留吸引人群(如图3所示)。整个规划设计满足商业广场休闲、游憩、展览、宣传等多种功能需求,展示城市文化内涵,打造符合地方特色的主题商业景观,形成独特的区域标识,对新城区建设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
图3 (来源:作者自绘)
1.树立小城镇的人本设计理念
商业街区的中心广场是空间密度最小而人们的活动密度最大的场所。人作为使用广场的主体,其行为、习惯等都支配着人对景观环境空间的选择。因此,人的行为活动是进行广场设计的主要依据。构建沟通、交流、共享的人性空间,才能使商业中心的广场活力得以延续和再生,体现出当代商业广场的真正价值。
2.注重小城镇整体性与统一原则
广场景观整体性的含义是指广场中的各个要素之间、要素与广场所处的周边环境之间相互融合,形成良好的空间关联性。设计应充分考虑交通、景观、生态、交流等方面的多重需求,结合周边用地和建筑物的功能及氛围来进行设计,共同构建优美、简洁,功能协调,符合小城镇的商业中心主题定位的区域公共活动空间。
3.突出小城镇可识别性原则
作为小城镇中高密度开放空间的商业街区的景观规划设计,需考虑三部分的内容:形象、功能、环境。形象主要对应的是景观主题,功能对应的是人的使用,环境则主要对应的是生态作用、绿化作用方面的内容。上述三个元素中,将提升小城镇的形象作为设计的第一位,体现出其在商业区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一个鲜明的景观主题形象,可以增加商业街区自身的标识性,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增加人们对其的认知度,使人们印象深刻,对于汇聚人气、增加商业附加值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弘扬小城镇的地域文化
小城镇的商业街区空间往往是城镇未来发展的核心地带,其所形成的景观形态成为一种代表城市形象的符号,因此,小城镇商业空间的主题形象设计尤应注重与区域本土文化的融合。设计师需以艺术的眼光认识和解读乡土,对其地域特色进行具体的概括或进行抽象的艺术处理,并依据商业活动需求,创造出乡土新形式,表达出乡土新意境。
依据对陈留镇广场规划设计的分析研究,其总体布局为:“坊制格局”—整体规划采用坊制格局,以规整的路网进行布局街巷商业。在规划东广场主题广场,设计中将场地分为主题雕塑区、园林景观植物区、树阵休息区及文化墙体验区四个区域,并通过中心景观轴的控制,将四个区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见图4)。
图4 广场平面图(来源:作者自绘)
自东广场西北入口经主题雕塑,从327省道下来与老城区延长的南大街交汇形成一条统领广场的中心景观轴线,串联广场内部各主要景观元素,衔接广场与周边各种商业建筑,形成视线高低起伏、形式丰富、内容统一的广场核心景观带。
主题雕塑区位于广场的中心区域,为主要的游赏区,位于广场中漢阙的中央位置,以汉主题蔡邕的雕塑结合汉元素的铺装广场形式为主,集中体现广场景观的文化内涵,展现陈留地域文化特色,烘托区域商业经济活力。在空间布局上以主题雕塑为区域核心,其间设置两处漢阙并配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雕刻,以彰显陈留的汉文化;在广场中央设置蔡邕雕像。蔡邕,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今河南省开封市圉镇)人,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依据漢阙与雕像的空间位置关系在广场中心环绕主题雕塑进行一定比例的缩放与定位;同时结合汉元素的铺装设计,将各个“小城镇”与主题雕塑紧密联系,形成统一的整体景观,具有极强的区域标识性作用(如图5所示)。
图5 主题广场效果图(来源:作者设计)
广场南部外围以植物景观为主体,利用桥廊、台阶、坡道、水域、花池等多种形式,巧妙地化解广场内外高差,并通过种植乔木、花带与绿篱强化外围区域形式感,形成对广场的环抱之势,为主题雕塑提供了良好的背景,有效地烘托了雕塑周边氛围,同时层层跌落的植物造景,丰富了广场空间的层次,形成向心聚合之势,与主题雕塑形成鲜明对比,更有助于突显雕塑的宏伟气势。此外,种植池的不对称形式也为对称的广场增添了动感与变化。
树阵休憩区位于主题雕塑的前方,并在两侧位置设置石雕景墙以陈留镇的汉文化为主题,与主要商业建筑相邻,形式上与主广场相呼应。休憩区通过汉元素铺装的设计,与主广场形成有机的整体,强化广场的向心力;沿入口处铺装设置汉代的小神兽小品,反映汉文化主题,增加广场趣味性与参与性。铺装与树池形成的条形码状树阵广场象征着广场的商业目的,并形成不规则的广场与商业街区建筑群之间良好的过渡地带。
在广场的西侧设置文化墙、碑廊等文化类建筑,作为文化标志的存在。在文化墙、碑廊上主要展示陈留镇的姓氏文化、河图文化、餐饮文化等。有一种说法为“中华姓氏看中原,中原姓氏看陈留。”现陈留镇河图庄村名就是河图文化的佐证;伊尹是中华厨祖,他“教民五味调和,创中华割烹之术,开后世饮食之河”,被中国烹饪界尊称为“厨圣”。陈留镇的饮食文化丰富,最为有名的是“陈留豆腐宴”,已被评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文化建筑通过水系景观线的贯穿而组成中心部分的文化区域。
以环境设施为主的艺术化表达,在营造一个有吸引力的、高质量的城镇商业活动广场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陈留镇特色街区中心广场的设计中,主要从主题雕塑、地面铺装和景观小品的设计三方面集中体现广场的设计定位,从细节处呼应广场主题,形成完整的设计表达。
为体现街区中心广场“传承文化,采撷地域,赋旧为新,古韵时尚,突显广场在陈留镇新城区的核心地理位置,特以最具汉风特色的漢阙为设计原型,于广场制高点的位置设计一对漢阙,形成最醒目的标志物,并连接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雕像。雕塑的尺寸和高度与广场周边环境相融合,屹立在广场中心。同时设计于雕塑围合出的中心空间内放置两排雕刻汉文化的景墙,表明陈留镇与其他特色小镇的位置关系,紧扣主题—汉文化·古镇。
广场中心铺装纹样以汉元素为图案原型,契合广场“汉文化·古镇”的主题。由中心向外发散的图形设计有效地将三个地块统一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有凝聚力的中心,从而将整个景观轴线的中心点强调出来。此外,为突显广场主题,铺装上更注重细节的处理。设计将表现汉元素的铺装纹路逐一刻写在地面上,展现陈留镇的文化特色的一面,也让游客感受到陈留镇浓厚的文化底蕴,增添广场的趣味性。
东侧主广场上,环绕主题雕塑设计有6个灯箱,与周边布置的景墙空间上的位置关系进行布局。灯箱高600mm,采用花岗岩贴面,与主体雕塑相呼应,而每个灯箱的立面上,则根据其所代表的不同时期在陈留镇的汉代在位皇帝,绘有独特的钢板镂空装饰画,使整个设计在统一中蕴含变化,增添了广场的游赏乐趣(图6)。
图6 灯箱模型效果(来源:作者自绘)
在现代商业广场环境的景观设计中应以整体性、可识别性、地域性、人性化和生态协调为基本设计原则,力求在追求新颖、时代感的同时,对本土文化、地方特色进行整合创新,并恰当地运用在广场环境的景观设计之中,创建出一个安全、方便、美丽、舒适的商业街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