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志强
本文以石家庄市城市用地拓展历程为切入点,分析研究城市功能与空间拓展的联系,通过对特定区域城市功能的植入和再造,构筑老城中心区-东北工业区-东垣故城-滹沱河南岸滨水活力区-正定古城-正定新区的功能组织序列,为空间拓展提供合力。
石家庄市从20世纪初的小村庄发展到今天的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第三大中心城市,城市规模扩大了数百倍,2017年市区面积达到220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362平方公里,下辖桥西区、新华区、长安区、裕华区、鹿泉区、栾城区、藁城区、矿区等8个区,市区常驻人口490万人。
石家庄市一个世纪以来经历了城市建设发展的辉煌历程,从铁路枢纽到军事重镇、工业城市、省会城市,城市用地空间的每一次拓展都与城市新功能的引入密切相关,新增的城市功能推动着城市空间不断向外拓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20世纪初,京汉铁路、石太铁路相继通车交汇,使得石家庄成为铁路交通枢纽,物流业和商业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人口的集聚。随着大兴纱厂、炼焦厂、电灯公司等一大批工业企业建成投产和交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陆续创办,亟需拓展用地空间来满足建设需求,1925年,石家庄与附近的休门、栗村等地合并,初步形成了城市形态,铁路枢纽的功能使得石家庄跨过京广铁路向东扩展用地。
20世纪40年代初,石家庄修建了多处大型兵营,扩建改造大郭机场,新修多条平战两用的道路,完成新纳入城市的休门村和栗村改造,构筑城市防御工事。铺设石德铁路,完成正太铁路与京汉铁路接轨互通,开挖石津运河,将石家庄逐步建设成为当时华北地区的军事交通重镇和军用民用物资的集散地,随着一系列交通、军事设施的建设,城市的用地空间沿京广铁路两侧向四周拓展。
20世纪50年代初“一五”时期,作为全国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之一,石家庄相继建成棉纺厂、华药、煤矿机械厂、焦化厂、化肥厂、石钢等大型企业,橡胶、制碱等数十个中小企业,形成纺织、制药、机械、化工、钢铁和轻工等工业门类。随着产业功能不断引入,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建设,多集中在城市的东北方向,形成东北工业区,在其南部新建配套大型居住区,城市用地向东、向北快速拓展。
20世纪60年代末,河北省委省政府由保定市迁至石家庄市,河北省直各机关部门相继迁入石家庄京广铁路西侧的桥西区。由于城市行政功能的提升,大量城市建设要素向石家庄集聚,河北省图书馆、省博物馆、省体育场、省体育馆等多个省级大型公共设施和多个配套齐全的省直部门大院居住区相继建成,推动了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城市向西拓展用地。
20世纪90年代初,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富士通、孟山都、法维莱等一批世界知名企业入驻园区,形成了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机械装备、新材料为支柱的产业集群;培育了河北以岭、诚志华清等一批本土高新技术企业。高新区的建设使得城市首次跨过新元高速(老京港澳高速)向东拓展,拉开城市骨架,建设组团型城市。
回顾城市的发展历程,城市功能支撑着城市空间的拓展。因此,该市对老城区的重点区域进行更新改造,植入新功能,推动老城区空间向北延伸,结合正定新区新增城市功能产生的拉力,强化新老城区之间的功能组织与空间联系,构筑老城中心区-东北工业区-东垣故城-滹沱河南岸滨水活力区-正定古城-正定新区的空间序列,形成空间拓展合力,促进城市北跨发展。
城市空间拓展有序演进示意
依托老火车站地区的大石桥、解放纪念碑、正太饭店等历史资源,在裕华路、解放大街、站前街、车辆厂前街、和平路围合区域,打造功能混合、地标鲜明的中央商务区。植入商务、会展、金融等功能,划分商务办公区、历史文化区、会展区、金融服务区等四个区域。商务办公区集聚高端产业和高端服务,树立现代化省会商务办公新高度。历史文化区打造近现代特色风貌街区,保护大石桥、正太饭店、解放纪念碑等近现代时期的历史遗存,植入特色商业、文化娱乐等功能,提升中央商务区的人气和活力,打造城市文化名片。会展区打造会展中心,配套高端酒店,丰富中央商务区的城市功能。金融服务区以金融办公、商务服务为主要功能,为城市发展提供金融服务支持。
结合中央商务区的建设,与以中山路为纽带的省级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化娱乐中心等区域,共同承担老城区综合服务功能,更新再造老城中心区。
依托华药、棉纺厂等工业遗产资源,保护厂内特色空间,更新改造现有厂区,植入创意文化、休闲娱乐、商业商务、体育活动等功能,保留“一五”时期城市记忆,打造石家庄工业遗产文化区。
根据各个厂区的生产工艺和特色,划分五个特色区域。
博览区:棉一至棉五厂区,拥有5个大跨度棉纺厂房和配套附属办公设备。棉二改造为棉纺博物馆,棉三改造为图书馆,棉四改造为展览馆,棉一和棉五改造为商业文化中心。创意区:热电厂厂区,拥有3个独特造型的双曲面冷却塔、大规模电力设备和1个巨大的厂房。3个冷却塔可作为极限冒险活动场所,大规模输电设施作为体验观光区,大厂房作为科技馆和电力博物馆,其他被保留厂房可入驻设计公司。科技区:焦化厂区,有着比较完整的炼焦工艺流程和高炉、气罐等工业遗存。被保留的部分生产线可改造作为新能源研发制造设备,部分厂房可改造作为研究实验室。休闲区:华药厂区,拥有优秀近现代苏联风格的办公建筑,玉米料仓和仓库保存完好,尺度巨大。结合部分仓库厂房,引入餐饮、酒吧、娱乐、演艺等休闲功能,与工业景观共同塑造集聚人气的休闲区。轨道游览系统:东北工业区各个厂都依附于石德铁路,依靠土贤庄站和工业站之间的支路运输物资,是一个依靠铁路系统生存的工业区。因此在工业遗址的保护与综合利用中保留了原来的轨道,并沿轨道设计观光站点,与市政交通系统分开,各个工业遗址片区可沿轨道游览系统通过步行或观光车依次到达,从而串联成一个轨道游览系统。
按照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突出文化性、体验性、参与性的时代特征,充分挖掘战国时期文化内涵,塑造集历史遗迹、生态休闲于一体的遗址公园,再造城市特色功能。
建设四类特色区域。历史聚落体验园:传承历史文化脉络,保留东古城村,整治村庄风貌,与遗址公园整体形象相协调。植入体验农庄、农家乐、手工作坊等特色功能,创造独特的古村落景观,感受故城生活。儿童主题园:以战国文化体验街和室外游乐场地组成儿童主题园,辅以励志学堂、文化馆、小剧场等功能设施以及茶室、餐饮等服务性设施。婚庆主题园:传统与时尚融合,将空间主题与特定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氛围完美的结合,创造出浪漫、温馨、甜蜜的婚礼庆典场所。同时弘扬传统文化,组织特色的婚庆活动路线,开展“骑马上轿”“过门”“拜堂”“洞房”等民俗活动。运动主题园:设置极限挑战、生存拓展技能训练等新兴时尚运动场所,设置各类运动场地,提供相关服务,满足大众健身需求。
该区域西起南水北调、东至机场路,南北分别以滹沱河南堤和石黄高速为界。全长24公里,南北宽1.1~5.5公里,总面积约73平方公里。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打造滨水活力区,在优先保障防洪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宝贵的滨水空间资源,对该区域进行防洪影响评价分析。评审意见为南水北调-太平河口行洪通道规模0.5公里;太平河口-五里庄段行洪通道规模为1公里基本可行,建议主要行洪通道外建设项目尽可能顺水流布置并采取自保措施,减少对行洪的影响。同时考虑预留新元高速、东三环路、京石邯城际铁路等南北向通风廊道和基础设施廊道,可用于城市建设的用地面积约21平方公里。在满足防洪要求的基础上,践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建设低密度的、生态化的“生态功能岛群”,植入运动公园、科技研发、休闲游乐、创新创意、大事件预留区等高端服务功能,与滹沱河生态景观带共同构筑城市核心滨水空间,为城市提供展示形象的平台和窗口。
正定古城是国内知名的历史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因此,古城主要职能要从区域社会经济建设向区域文化旅游服务转变。重点协调古城与正定县城发展的职能和空间关系,逐步外迁城内工业仓储、军事和行政办公用地,增加与古城格局相关的开放空间,整合正定隆兴寺、临济寺、开元寺等文化遗产和历史资源,增加公共服务设施,鼓励混合用地,以文物古迹保护利用以及民俗展示功能带动商住贸易、商务办公、创意产业、旅游服务、休闲娱乐等协调发展。依托千年古郡、北方雄镇的历史风貌,挖掘古城文脉,构建古今辉映的城市公共空间和旅游服务体系,打造超越平遥、丽江的历史文化名城。
2009年实施北跨战略建设正定新区。以政府为主导,采用相对集中紧凑的高强度开发模式,充分利用滨水资源,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建设图书馆、青少年中心、城市馆、会展中心等大型公共设施,补齐省会多年来建设的短板,完善省会功能。同时借助老城中心区—东北工业区—东垣故城—滹沱河南岸滨水活力区—正定古城的空间序列形成的用地拓展合力,吸引人口与聚集功能,承接京津科研、金融、科技服务、医疗、节能环保等功能转移,建设京津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推动现代化正定新区的建设。
城市是多种功能的集合体,城市发展离不开新增城市功能的引入,空间拓展同样需要新增城市功能来带动。对石家庄市不同历史时期建设的用地空间进行功能的植入与再造,赋予符合时代发展的城市功能。传古承新,有机更新改造,创造一系列既能体现城市历史记忆又能推动城市发展的特色片区,强化各片区空间功能的联动和有序演进,共同构建城市空间拓展的合力,支撑并驱动城市跨河向北拓展,实现北跨战略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