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对话 凸显音乐本位的幸福课堂

2018-07-17 09:57王晓婧
名师在线 2018年16期
关键词:音乐课指令歌唱

王晓婧

(江苏省太仓市科教新城南郊小学,江苏太仓 215400)

引 言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曹理教授强调:“音乐课要以音乐为本位,体现学科性。”当前,新理念下的音乐课突破了以往的传统与刻板,呈现出“三活”的特点:教学内容活、教学方法活和课堂氛围活[1]。于是,很多一线老师一味追求音乐课“形”的丰富,而忽视了它“质”的基础。因此,“音乐课要以音乐为本位”这一理念已是当今众多音乐教育专家共同关注且呼吁的热点。

一、音乐指令,让枯燥的教学常规呈现音乐趣味

一堂优质音乐课的前提就是应有好的课堂常规,一个有纪律有秩序的课堂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般情况下老师课堂常规的建设都是用语言对话来完成,例如,同学们请坐好;请全体起立;请坐下……似乎在音乐课中用语言对话作为指令就是一种自然习惯。直到有一天笔者参加了柯达伊儿童音乐早教活动,才改变了原有观念。活动中有一个收玩具的过程,开始老师直接播放一段旋律并用语言提示幼儿要把玩具归还于原位,大约上过三次课后幼儿无须老师用语言提示,一听到这个音乐声就自觉地把玩具归还于原位。这个例子可以证明,用固定音乐配合相应的语言发出指令,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和影响,等到一定强度后无须语言指令,学生一听到音乐就能做出相应的反应,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通过实践发现,音乐课中一些常规指令完全可用音乐对话活动进行。例如,学生进教室后老师请学生模仿一组拍手节奏。用节奏指令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醒学生做好上课准备。无须用任何语言,学生就开始进入上课状态。

上述的方式是结合了音乐的形式。模仿节奏和听旋律,代替语言指令实施课堂常规。除此之外,音乐中的歌唱、律动等其他音乐形式也能代替语言实施课堂常规。这需要老师积极创造出更多适合自己的学生的音乐指令。用音乐形式实施课堂常规比用语言更能吸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把通常教条性的说教行为转为灵活有趣的音乐活动,不仅彰显了音乐特性,也促使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音乐互动,让常态的师生对话变成生动学案

(一)师生问好,用音乐搭建情感桥梁

近些年的音乐公开课中,很多老师都省略师生问好歌这一环节,或是直接用语言进行问好活动组织教学。任何一学科在开始上课时都需要进行师生问好的组织活动。这不仅是告知师生双方开始上课的常规活动,也是促进师生情感交流的有效途径。但是,长年累月规范式的问好会让同学感觉乏味,逐渐失去或淡化了它本有的教育价值。所以,笔者认为师生问好是一堂音乐课的良好开端,老师要注重对问好活动的音乐性设计。很多老师会用歌唱方式进行问好,这是一种传统而常见的问好方式。师生用动听美妙的歌声宣告音乐课开始,在欢乐的问好声中为音乐课营造出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和师生关系。当然除歌唱外,节奏也可以设计成师生问好的音乐活动。例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爱唱什么歌》中有一个十六分节奏这个节奏是教学难点,老师在组织教学时用拍手念节奏的形式与学生问好。这个教学案例中的音乐问好,为解决教学难点起到积极作用,为下面的学习形成经验准备。

(二)学习指导,用音乐解开学习密码

除了师生问好外,在音乐课中的其他对话行为,老师也应紧扣音乐本位这一原则。下面以两个案例感受分别侧重语言指导和音乐指导的差异性。

1.侧重以语言为内容的对话

师:这首歌的情绪是活泼欢快的。因此,歌唱时要能用有弹性的声音轻巧地歌唱。(学生歌唱)

师:第二句唱得要再跳跃点,再来一遍。(学生歌唱)

2.侧重以音乐为内容的对话

师:这首歌的情绪是活泼欢快的,听听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歌唱。

(老师先用有弹性的声音轻巧地歌唱片段,再用较拖沓的方式歌唱片段。)

生:第一种。

师:我们一起试着用第一种方式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歌唱。(学生歌唱)

师:谁来唱第二句?(学生歌唱)

师:唱得真不错,你听老师的范唱这次更加跳跃吗?(老师范唱后学生再歌唱)

音乐学习是对音乐信息进行接受、分析、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侧重以语言为内容的对话比较概括和抽象,不够具象。学生在对音乐信息的分析和理解上存在一定障碍,可运用侧重以音乐为内容的对话,使学生用听觉进行对比和分辨,能更准确地选择一个接近于老师要求的信息进行模仿运用,降低学习难度,对学习信息做更有效的处理。老师积极运用音乐互动式的教学对话,对学生学习成效可以有显著促进作用,也可以把老师的教授变成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

三、音乐导赏,让抽象的音乐作品与学生建立对话

音乐欣赏是音乐学科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笔者不反对在音乐欣赏中运用语言对话使学生了解作品内容,但语言要做到简洁明了。很多老师喜欢一边欣赏作品,一边将音乐故事娓娓道来,这会让学生将注意力关注在故事情节上,而把音乐作品本身忽略成背景音乐。心理学中的刻板印象理论也告诉教育者,学生一旦接受了老师的观点就很难跳出原有的范式进行音乐想象,这也是欣赏教学中老师语言不恰当造成的问题。笔者认为小学阶段的音乐欣赏应该积极应用音乐作品中各种音乐要素形成对话主题,可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作品与学生的对话。

小学阶段的欣赏作品主题句是非常鲜明的,这有利于学生感知主题乐句。老师要对所需欣赏的音乐作品进行充分分析,找出乐曲中反复出现的主旋律或是对音乐情绪产生明显变化重点的乐句,并以此作为音乐对话的主要内容。

音乐老师普遍认为欣赏课就是师生都要讲得多,这就对对话内容和形式选择尤为重要。音乐作品离不开音乐要素,老师可运用音乐要素与学生开展音乐形式的对话。特别是对旋律、音高、力度、乐器和结构等小学阶段较主要的音乐要素要进行引导欣赏。如低年级的《铁匠波尔卡》中,老师请学生用两种不同的律动表现打铁和拉风箱的旋律,用肢体动作代替语言与乐曲进行对话,学生在律动和节奏中可自然地感受作品的结构和情绪。再如《小星星变奏曲》一课中,老师先把主旋律填上歌词,让学生通过歌唱熟悉的主旋律,然后用歌唱与作品旋律形成对话,感受每次主题的不同。

结 语

音乐课堂中有着大量的对话行为,教师可以在音乐课中用音乐对话代替师生间语言对话,凸显学科特点,形成师生充分享受音乐的幸福课堂。

猜你喜欢
音乐课指令歌唱
音乐课中集体舞教学的思考
喜欢的课
小学音乐课合唱训练现状及改进
基于时间同步1553B协议的开关指令协同管理方法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单一形状固定循环指令G90车外圆仿真》教案设计
新机研制中总装装配指令策划研究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歌唱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