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 放飞个性

2018-07-16 11:29谢林晏
读天下 2018年9期
关键词:创造音乐教育培养

摘 要:音乐新课标指出:“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往往不仅仅满足于学会唱歌曲,还会对歌曲从多方面地进行一定的加工和处理,会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创造,这种学习的需要便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积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在创造中把自己的个性飞起来,实现了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过程。

关键词:创造;培养;音乐教育;飞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需要进行重新定位,小学音乐教育的价值判断也应该有着新的思考。我们培养的人不能是只会模仿和接受,而应该有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具有独特的个性,是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音乐新课标指出:“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课堂教学改革追求的目标。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往往不仅仅满足于学会唱歌曲,还会对歌曲从多方面地进行一定的加工和处理,会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创造,这种学习的需要便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积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在创造中把自己的个性飞起来。那么,新课改中的音乐课堂、音乐教师应该如何在音乐创造中让学生个性飞起来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在创新的音乐教育方式中让学生个性飞起来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关注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同时,更要关注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首先需要一种创造性的音乐学习。

如在上《春天在哪里》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直接地感受春天,同时也为了能更好地发挥学生想象进行创作,我把学生带到学校的草坪上上课,得知这一消息孩子们一下子乐开了。是呀,走到教室外的感觉可真好。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能直接和春天亲密接触,真的是一件高兴的事。我让孩子们找春天,春天到底在哪里。这时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春天在花丛里,有的说春天在荷花池里,还有的说春天在小鸟欢快的叫声里、春天在同学们喜欢的足球场里、春天在大家的眼睛里……孩子们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找到了春天里许多我都不知道的事物。学会歌曲后,我让学生试着把自己喜欢的春天的样子用歌声唱出来,也就是创作歌词,孩子们互相讨论起来,把自己感受到的春天全部用音乐表现了出来。

二、 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中感受、想象、创造音乐,从而使学生个性飞起来

我们说音乐创造不是单纯地把一个东西写出来或是唱出来,表现出来,而是少年儿童通过感受音乐,想象音乐,真正对音乐有所体验后通过创造出来的。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的一切都来源于音乐的启发。”少年儿童的想象力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通过它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因此,音乐教学已成为促进学生全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可见,想象力是推动学生积极创造的动力。

(一) 把显性知识变成隐性知识,让学生个性飞起来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那么,如何让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创作表演时使自己的个性飞起来呢?

在音乐创造教学中,应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儿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二) 转变“教师编,学生做”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创作表演中飞扬个性

在律动教学中,以往总是“教师编,学生做”这种机械式模仿,束缚了学生们的手脚和大脑。教师在教学中应打破这个常规,让学生自己听音乐、自己去感受、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想象,自己去创造,把听到的音乐用自己的手、脚做动作去自由发挥、自我创造、自我表现。

在课堂上,我总是鼓励学生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大胆地去表现自我,这既有利于自信心的树立,也利于良好个性的培养。有一次,我让学生们给歌曲《小雨沙沙》编排舞蹈动作,全班几十个人编了几十个小舞蹈,尽管有的大同小异,有的动作也欠优美,但我还是表扬和鼓励了大家,因为这毕竟是他们的心血,他们自己的“作品”。

三、 不单纯模仿,在有创造性地歌唱中可以使学生个性飞起来

音乐创造不仅仅是为音乐创作动作或为旋律添上适当歌词,还表现在有创造性地把歌曲唱好。

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只是一个模仿的机器,跟着老师一招一式地学,学得像的、不走样的就是最好的。其实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体验音乐美的过程中,因为音乐的模糊性,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同样的一首歌曲,一百个人就会有一百个不同的理解。

我经常在歌曲教学后启发学生尝试着改变该歌曲的速度来演唱,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我们不能规定学生要怎么样,不要怎么样,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发展个性的空间,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恰当地把握歌曲的速度、力度,用自己的良好的声音唱出歌曲所蕴含的感情,达到歌曲教学的目的。

综上所述,音乐创造给学生带来的收获层出不穷,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比约定俗成的传统的教学观所给予的要生动、活泼、丰富得多。创造性是一个人的本性,教师要给学生创设环境,给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正确的方法,使学生在音乐创造中飞扬自己的个性,拿到学习音乐的金钥匙,让学生的个性在音乐的天地里真正地飞起来!

参考文献:

[1]张前.音乐欣赏心理分析[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2]潘菽.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3]俞人豪.音乐学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

谢林晏,广东省佛山市,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小学。

猜你喜欢
创造音乐教育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