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深化改革的思考

2018-07-16 11:28赵少华
读天下 2018年5期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需求实践教学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和信息化时代已经悄然来到我们身边,而时代和社会的变化随之迎来的就是人才需求的变化。当前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需要的更多的是应用型人才、实践型人才。本文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改革方向。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市场;需求;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早在2014年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高等教育将发生革命性调整,2020年后近700所“专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等。据鲁昕的介绍,中国现有近2500所高等院校,改革完成后,将有1600-1700多所学校转向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同时,在培养模式上,这些高校将淡化学科,强化专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将要建设一个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育模式、教育机制,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但在当前的实践教学改革征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 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一) 重理论,轻实践

传统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比较注意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将理论知识的传授放在了比较重要的地位,而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却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没有很好地突出知识的实用性。

(二) 分散性较强且各自为政

传统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同课程的老师,往往过于强调自己这门课程在实践体系中的重要性,而没有很好的从整体上、全局上去对整个专业课程进行统筹与规划,不利于学生融合所学的专业知识,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三) 重书面,轻口语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既强调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强调学生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但纵观国内许多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其英语能力相对薄弱。他们能够阅读一般的国际贸易英文材料,但是如果真的到了企业中,需要去接待国外客户的时候,往往感觉非常吃力。

(四) 重技能,轻素质

国内诸多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高校很多都以培养学生外贸技能为主,而忽略了对学生外贸综合素质、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问题。而企业在现实中进行招聘的时候,往往對于后者更加看重,且后者在学生外贸职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更大一些。

(五) 实践教学条件不能有效满足教学需要

良好、完善的实践教学条件是实践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然而实际情况中,许多高校因为资金短缺等原因,不能及时购买最新的实验软件。尤其是在国际贸易方式和平台发展迅速的今天,高校国际贸易实验平台很难和经济生活相适应,甚至落后于社会实践活动。

(六) 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尚不完善

鉴于国内各高校的一些实际情况,一部分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制度问题突出,能够从事实践教学管理的专业老师缺乏、实践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都需要解决。

二、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一) 走出“重理论、轻实践” 的误区

重理论、轻实践是中国大学教育的特点和弊端,学生大部分时间用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专业应用教学所占比例远不足理论和基础课程教学。而这种长时间枯燥的基础理论学习,只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消磨殆尽。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应有所增加。而从高校的师资情况来看,由于大多数大学教师没有走出过校门,因此本身就对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和技术潮流了解不多,讲课时自然只能“照本宣科”。高校要培养出在市场上“适销对路”的人才,就必须与市场接轨,了解企业的需求,而大学教师对学生的培养起到关键的作用,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学校应将教师派到企业去,让他们熟悉企业的需求,了解企业的先进技术,使他们的知识首先与市场接轨,同时鼓励那些学术水平较高、理论功底较厚、实践能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大型企事业单位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校内外的实践教学指导工作,建立一支老中青结合、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创新奉献精神强的实践教学专、兼职教师队伍,这样才能培养出市场需要的人才。

(二) 推进课堂的双语教学改革

目前用人单位对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国际贸易洽谈、处理国际贸易往来函电与单据的能力也特别看重。而以往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由于大多采用中文教学,外语教学和专业教学脱节,使得学生毕业后运用英语处理国际贸易业务问题出现障碍,不能完全适应企业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在现行的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满足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采用双语教学可以使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保持英语使用的连续性。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训练学生运用英语思维、表达和阅读、写作的综合能力。在双语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主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尽量鼓励学生用英语来表达,这样可以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从而真正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双语教学时数有限,如果把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在第二课堂开展各种口语活动,如演讲赛,辩论赛,英语晚会,英语角等,可以大大弥补课堂时数的不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同时也会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

(三) 加强实验室建设,建立外贸模拟系统

在实验室服务器上构建诸如“国际贸易模拟实习平台”“外贸实习平台”“外贸单证实习平台”“外贸模拟练习系统”“外贸实务教学系统”“进出口实务操作题库”“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平台”,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参与各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外贸模拟系统为国际贸易教学的每一个重点和知识环节提供大量的模拟情景训练,紧密结合老师们所熟悉的教学体系,符合现有教学计划,让学生在经过老师授课之后,马上有机会进入有针对性的实践操作环境,并且在这个环境下进行情景仿真要求的各种业务训练,帮助学生们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反复实践,快速、熟练、规范地掌握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各项业务操作的要领和技能,从而增加对于业务知识的感性认识。

(四) 坚持产学研结合,创建实践教学基地

关于创建实践教学基地,笔者认为还是应该依靠学校的力量,学校可以为学生选择实力较强,管理机制比较完善的企业,建立比较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有固定的教学场所和稳定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前接触今后工作岗位的要求、工作流程等,为其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基地单位在学生学习中发现人才,可以对其提前培训。目前如IBM等众多的企业往往会通过先招收实习生的方式来招聘人才,希望能从中选择适合企业的人才,这样不仅可以给大学生一个锻炼机会,还使企业有更充足的时间考察学生,而留下的学生则因为实習时对企业有了一定了解,缩短了进入企业后所需要的磨合期。

(五)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学生主体意识

高校要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性的应用型人才,不仅仅在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更不能依靠毕业前短时间的实习,最重要的是从大一就应该着手准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合理安排四年的大学时光,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充满竞争的社会中创造佳绩。不要等到经历了一番找工作的艰辛和考研的失败,才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和能力的欠缺,才意识到过去浪费了太多的时光,后悔没有早点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虽然从此以后再努力也为时不晚,但相对于那些从大一或大二就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同学来讲,已经被落在后面,所以,对于刚刚考入大学的同学,不要沾沾自喜,要明白当今职场的残酷、竞争的激烈,考上大学只是意味着新的起点,而不是终点。入校后就应该注意自己综合实力的培养,除了学好专业基础知识以外,还要积极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以后逐渐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并要具有坚持性,最好能在课余时间后长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增强英语口语能力,增强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的相关证书考试,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充实自己。

三、 结束语

实践教学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需要我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内容。只有建立符合社会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内容,才能够为市场输出更多的专业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祝胜凯,刘荣梅.培养综合技能型外贸人才,创新对外贸易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消费导刊,2007,(05).

[2]朱正伟,刘东燕.加强高校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7,(01).

[3]张宏东,刘永涛.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

[4]李慧娟.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的探讨[J].人才,2009(9):89.

作者简介:

赵少华,河南省焦作市,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国际经济与贸易需求实践教学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浅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金融理财类课程的开设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改革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