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升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2018-07-16 11:32李琼
读与写·上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问题小学数学能力

李琼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在"问题解决"的课程目标中指出:"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体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因此,在"问题解决"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关注问题解决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思维的过程,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形成问题解决的一些策略。经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找到了一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的途径,现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 小学数学;问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6-0033-01

1.提升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始

所谓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要想提升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只有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开始,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1 创设有效情境,让学生"想问"。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想问"。创设问题情景的方式很多,如:可创设悬念式的问题情境、质疑式的问题情境、趣味式的问题情境、开放式的问题情境等等,这就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诱发学生的問题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2 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敢问"。

中国当代教育家李烈也说:"教师要改变观念,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这是教师肩负的责任之一,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以往的教师总爱以"讲"为主,学生经常出现有疑不敢问的情况,学习十分的被动,完全没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因此,我们应转变观念,转化角色,在课堂上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予学生充足的提问时间。当然,学生所提问题不全都是有价值的,有的问题甚至没有数学味,但都说明学生已在大胆的向前迈步,敢问了。因此教师要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尊重提出问题的学生,激励学生敢问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3 适时评价引领,让学生"会问"。

由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水平有限,经常提问浅显,没有深度和广度。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如何提问题,如何提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会问"。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应当结合教材、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想问、敢问、会问,真正提升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2.提升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从引导学生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开始

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且还要引领组织学生经历探求问题解决的策略的过程。这是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引导学生探求问题解决的策略尤为重要。那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呢?现分享几种常见的:

2.1 筛选策略。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认为只要给出的信息都有用,一味地把所有信息揉和起来就能解决问题。其实不然,有时有的信息是多余的,是用来麻痹学生的,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筛选多余信息,抓住有效信息解决问题。比如:有A、B两种型号的卡车,它们车厢里面的长、宽、高分别为3米,1.7米,0.5米和3.2米,2米,0.6米。一堆碎石全部用A型卡车运载,车厢内碎石的平均高度为0.4米,如果将这堆碎石全部有B型卡车运载,车厢内碎石的平均高度有多少米?这是一道形变体积不变的问题,这道题里两种卡车的高都是多余信息,学生可画图理解碎石在A型卡车里的形状,是一个长3米,宽1.7米,高0.4米的长方体,应先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即是碎石的体积。这样就能很快筛选出多余信息,有效解决问题。

2.2 化繁为简的策略。

通常一个复杂的问题是有许多子问题组成,如果我们通过分析引领学生分解,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一个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式的子问题。就很容易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了。如:一台压路机前轮直径1.2米,宽1.8米,如果每分前进50米,这台压路机1时能压路多少平方米?如果把它分解成①压路机每分前进50米压出的路面是什么图形?②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多少?长方形的面积怎样算?③压路1时能压多少平方米是求多少个这样的长方形的面积等子问题,学生就很容易理清思路,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了。

2.3 化抽象为具体的策略。

化抽象为具体就是把抽象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摆一摆等具体活动,让学生在动操作中进行探索。如:一个长方体长11cm、宽6cm、高4cm,把它截成棱长为2cm的正方体,最多能截多少个?解决此类问题时,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去求长方体的体积里包含有多少个正方体的体积。这时如果老师只是空洞的讲学生无法理解其中的原由,需让学生画图或动手摆,化抽象为具体,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

3.提升问题解决的能力,从培养学生运用意识开始

学生积累了一定解决问题的策略后,教师就应选一些,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有创新性的问题,让学生去尝试解决。如巩固练习、模仿练习、变化练习、拓展练习等, 这样做既能及时巩固总结得来的知识与经验,又能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

总之,在教学中,要始终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培养问题意识,强化应用意识,提升问题解决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获得同步发展,取得良好的素质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问题小学数学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