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羚 王宇 孟婷婷 姜力群
摘要:当代医疗环境的背景下,医生不能只依靠精湛的医术,社会对医生的人文精神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人文精神的培养,如何在医学教育中融入人文教育,是医学院校探索的问题。本文就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现状进行阐述,并对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
关键词: 医学人文;医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6-0006-01
如今的医学不再是单一的专业知识,而是更多的向"医学-社会"模式的转变,随着社会需求的转变,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要具有要具有精湛的医术,也要具有高尚的医德。对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往往是培养人文精神最主要的途径。医学人文教育是指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对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行成良好的医学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在未来的医学职业生涯中对患者实现人文关怀。而当代的医学人文教育往往由于很多原因,存在不同的问题,哈尔滨医科大学对1146名医学生为样本,对其人文素质教育满意度及人文素养一般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发现,80.2%的医学生認为有必要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仅有18.1%的医学生能完全记得医学生誓词[1]。
1.医学生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医学生对医学人文精神的最初启蒙往往来自于课题。虽然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的课程中都设有人文类课程,但是由于医学生课业繁重,往往人文医学类课程单一且课时较少。导致了人文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对医学人文缺乏重视。医学人文课程的设置往往集中于某学期,缺乏连贯性,无法对学生产生较深远的影响。
1.2 师资队伍薄弱。
学校教授医学人文的教师往往为人文社会科学类教师,缺乏临床中与患者沟通交流的经验,无法深刻具体的培养学生如何具有医学人文精神,而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教师又缺少对医学人文知识的系统性学习,造成了医学与人文相互脱离,影响了对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
1.3 缺少人文素质教育氛围。
对医学生的医学人文教育往往局限于课堂,而课题上的教学内容大多按照教材讲授,缺少与实例相联系,导致课程乏味、局限,缺乏实际意义,学生缺乏必要的个人思考与理性分析,阻碍了学生人文知识的内化和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2]。且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指导教师缺乏对医学人文精神的言传身教,导致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2]。
2.医学人文教育的解决对策
2.1 加强教师队伍人文知识的培训。
要培养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首先教师需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医学院校应对任教师以及指导教师进行系统性的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规范医学人文课程的授课方式,避免照本宣读。在对教师的考核及指导教师的选聘中,加大对医学人文精神的权重,如出现违背医学人文精神的行为,取消其指导教师资格,使教师重视对医学人文精神的学习。
2.2 合理安排医学人文课程。
医学人文课程需要贯穿于医学生整个学习时期,是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的学习。在课程设置时,增加人文课程的多样性,由浅至深的将人文课程贯穿于医学生教育的始终。对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医学生设置人文公共知识教育课,使学生对医学人文有了初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兴趣; 对学习过一段时间专业课程的学生,选择内容较为详细、专业性较强的人文教材为阅读教材,树立医学生正确的行医观念;对进入医院进行临床实习的学生,通过人文课程的实践活动来提高医学生对人文教育的正确认识,让学生学以致用,正确处理医患矛盾[2]。
2.3 加深人文素质教育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学习,学校在开设相关课程的同时,也要注重教育氛围的加深。通过经常在校园宣传栏进行医学人文精神的宣传,在图书馆举行医学人文类图书的讲座,邀请具有人文精神的名家进校进行讲座、畅谈对医德医风的认识,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嘉奖等方式都可以提升学生对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视[3]。
总之,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对于医学生万分重要,为社会培养具备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人才是每个医学院校的责任。医学院校要在课程设置、教师培训、教育氛围等几个方面加以改善,加强对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田丽娟,王彩霞,郭斌.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满意度及人文素养现状调查[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02):360-364.
[2] 宋扬,赵鹏,邓林,聂娜. 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 医学与社会,2015,28(09):106-108.
[3] 彭恩胜,傅琛.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境遇与发展路径[J]. 教育与职业,2013,(21):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