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探讨

2018-07-16 11:35马素娟
考试周刊 2018年61期
关键词:创新策略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学方法与教学理论都发生了巨大转变。因此,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将学生的自主性与教学的科学性有机相互结合,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数学课堂教学氛围。本文针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创新策略,以满足当前教育的需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策略

一、 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的要求

(一)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发散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性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获得额外收获。新课改之后,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需求与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通过自我探索寻找到问题的根源,尽可能地做到举一反三。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者角色,学生遇到问题与困难时做到正确引导,在相互探討的过程中获得解题思路,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

(二) 明确教学目标

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教师应将教学与育人相互结合,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外界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有着极强的心理特点,同时也有着很强的可塑性,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有针对性的讲解数学知识,以满足学生兴趣为切入点将教学内容导入其中,在需要引入案例的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引入,教师再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思考。在备课的过程中还可以考虑授课的需求,最终保证课堂效率的高效优异。

(三) 教学联系生活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与生活,同样的,知识也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现实生活中又到处充满数学内容,简单的买文具过程中就需要用到数学知识。新课改后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习惯与心理特点,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点转化为常见的生活问题,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进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教学效率。

二、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目标模糊不清

保证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开展的就是明确的教学目标,也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预期总结,更是选择教学手段、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模糊不清这一问题普遍存在,例如,所指定的教学目标单一片面,并不符合实际的教学需求,缺乏科学性与针对性等。教学目标具有一定实质性作用,需要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给予其高度重视。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应将教学目标考虑其中,不能为了设计活动而设计。还有些教学目标过于空乏,缺乏实质性的作用等,都需要小学数学教师进一步改进。

(二) 教学方法生搬硬套

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与手段,都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但是在现阶段,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与手段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填鸭式与机械式的教学方法依旧占据着主导地位,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其次,教学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会在课后布置大量的习题作业,为学生增加繁重的课业负担,学生为了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只是相互抄袭敷衍了事,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 教学定位不切实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的组织教学活动,采取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与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保证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与能力,过于强调开放学生,忽略了合理的引导与组织,最终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在嘈杂的教学环境中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直接降低教学的有效性,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三、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对策

(一) 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

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内在因素之一就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和谐融洽的教学情景对于学生的学习进程与学习效果有着推进作用,因此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应采取实用有趣的情景,将其作为激发学生内在感情的条件,引入生活化、趣味性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感情认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能力,领悟学习互动的必要性,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备课与讲课的过程中应将兴趣作为关键,部分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兴趣的培养,导致学习效率大大下降。数学这门学科对学生有着较高要求,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减少心理压力,积极学习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大纲的要求,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意识与学习能力还不够健全,学习的方式方法主要受教师的影响,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到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参差不齐,但会通过一些活动表现出来。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简而言之,优质的数学课堂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基础,保证课堂氛围的活跃,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 结语

总而言之,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充分参与到其中,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做到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最终实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晓琴,王永松,王新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4).

[2]刘宏宇.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如何推进小学数学教育[J].品牌(下半月),2014(11).

[3]刘秀丽.探究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黑龙江科学,2017(11).

作者简介:马素娟,一级教师,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广西百色市那坡县龙合乡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创新策略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思考和浅谈
新形势下企业干部管理的创新策略探究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