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兼顾差异性

2018-07-16 11:35孙峰
考试周刊 2018年61期
关键词:差异性教学研究小学语文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兼顾学生差异性,首先要找准学生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接下来要采取针对措施进行优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差异性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差异性;教学研究

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面临学生差异性是不可避免的客观现实,学生因为记忆力、理解力以及学习基础、学习情感等方面的各不相同,导致在语文学习中状态不一、能力不一。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兼顾学生的发展差异。

一、 教学目标制定实现“因人而异”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既要坚持统一原则,又要实现因人而异。学生因为基础、能力等方面各不相同,如果完全采取一刀切的教学目标,显然不适宜学生的学习需求,较为恰当的方式是制定阶梯性的目标,符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笔者在教学活动中认真分析每一位学生的语文学习综合状况,包括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如何,语文学习情感态度和积极性如何,语文学习的能力如何等等,从而综合评定每一位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科学地将其分为A、B、C等不同层级,每一个层级的学生都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在A类目标中,主要针对语文学习较为优秀的学生,目标要求更高,体现发散性、拓展性和创新性的训练要求;中等学生则对应B级目标,各项方面的要求、难度一般化水平;对于学困生而言,则采取难度更低的C级目标,无论是思维训练层次还是基础知识要求都进行相应的降低,确保学生语文学习目标要求和实际能力状况保持一致。

二、 教学互动分组坚持“最佳组合”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发挥出自主性、互动性,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而且能够促进语文教学难点的突破。在教学互动方面,笔者采取分组模式,将班级细分为6-8人的小组,将教学目标要求贯彻落实到小组中便于各个击破。在小组的分组过程中,笔者充分兼顾了学生的差异性,每一个小组6-8人的成员组合上大有讲究,坚持3个三分之一:优秀生占小组成员的三分之一,中等生和学困生各占三分之一。这样做一方面是让语文小组各成员的语文学习的能力水平基础平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学困生分散开来,每个小组有学困生也有优秀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能够相互帮助。均衡分组之后,笔者惊喜地发现,每个小组的学困生在小组合作研究过程中,能够接受学习方法、技巧、经验的熏陶,是一次极大的帮助。

三、 教学课堂提问做到“兵分三路”

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一方面是教师和小组之间的点对面互动,另一方面还要有点对点的互动。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不能完全局限于优秀生回答。有些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表演效果,所提问的问题都是优秀生来回答,看似一个个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实际上这些问题并没有在全班层面得到充分的领悟。所以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一定要兼顾到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同段落的提问也应当体现不同的难度,可以针对优秀生进行难度较高的提问,让他们在课文内容分析、修辞手法运用、人物形象刻画、重点语句理解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让其他同学学习他们的技巧、方法。另一方面还要设计一般难度的问题让中等生和学困生有机会参与,这些问题的难度要相对较低,使学生稍加思考就能够回答出来,提高班级每一个层面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为他们共同融入語文教学互动创造良好条件。由此可以看出,在课堂教学提问中,教师一定要设置不同难度的提问,专门针对不同等级的学生进行提问,更加有效地兼顾学生发展差异。

四、 教学作业布置实现“层次分明”

作业训练是语文教学的有效巩固和补充,也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过去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布置作业时统一要求,无论是难度还是数量都是一刀切,看着省事,实际上缺乏兼容性。笔者在教学作业的布置上体现了层次分明,不同层次的学生所设置的作业难度各不相同。在课前预习作业上,中等以下学生侧重于字词理解、课文内容的初步熟悉,而优秀在此基础上还要增加对课文主题的分析、人物形象的刻画等深层次的要求。课堂当堂作业采取A+B的形式,优秀生选择难度更大的A类当堂检测,中等以下学生选择难度较低的B类难度作业,与教学目标要求相对应,便于教师在课后准确评估每一位学生课堂学习的实际成效。另外,在课后作业的安排上也要体现不同的层次,表现在作业量不同、作业难度不同,对中等以下学生在原有作业基础上压缩数量、降低难度,以基础性训练要求为主,使课后作业训练与学生语文学习目标保持一致。

五、 教学考查考核予以“分类进行”

定期对学生语文学习状况进行检查、评估、考核,是教师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状况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励学生拾遗补阙的重要路径。在具体实施环节,既有书面考核也有能力测试过关,两个方面都要分类进行。卷面测试可以采取AB卷的方式,中等以上学生选择难度较大的A卷,中等以下的学生以及学困生群体单独采取B卷检测,难度降低侧重于考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学困生和中等以下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较为满意的分数,避免了总是分数垫底、不及格等现象。另外,在朗读、写字等能力训练中,也可以对学困进行要求降低,保证整个教学目标任务的顺利达成。

六、 教学课外拓展遵照“各司其职”

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时间较为充沛,有大量的课余时间可以运用。教师在兼顾差异性的过程中,既要着眼于课堂也要兼顾到课外。例如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中,要根据学生语文基础和能力进行分层,以文学社团活动为例,优秀生参加文学社团侧重于写作技巧提升,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拔高性训练,鼓励他们向各类刊物投稿。对于学困生而言则侧重于弥补作文教学薄弱环节,如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怎样传神,如何科学地摆布文章的格局,如何写好开头和结尾等等。这样的训练体现了不同的要求,也避免学困生和优秀生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在语文课外活动中,每一位学生都有着自己的对应目标,教师在组织指导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按照层级原则兼顾差异,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施展的空间。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兼顾学生的差异性涉及方方面面,教师要统筹考虑,从整体上设计组织好,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更大进步。

参考文献:

[1]陈小映.小学语文之差异教学探讨[J].山西青年,2013(6).

[2]刘素芳.谈联系生活学习小学语文的策略[J].学周刊,2017(8).

作者简介:孙峰,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江庄镇大路小学。

猜你喜欢
差异性教学研究小学语文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因材施教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初中英语差异教学可行性探究
英汉谚语差异性的研究与探索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