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创客理念在我国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创客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它倡导从学生兴趣角度出发开展教育活动,把这一种教育模式运用到体育教学上,可更好地发展学生体育综合素养,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目的。本文,将先分析创客教育具体特点,再阐述如何利用创客教育创新体育教学这一问题,旨在推动我国体育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创客教育;运用
一、 前言
创客教育主要是鼓励学生在动手创造过程中习得相关知识和技能,在体育教学中引入创客教育,可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体育人才。但是,在运用创客教育实施体育教学时,应着重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并从激发学生好奇心角度入手,积极探索一些可行性的体育教学创新策略,指导体育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展开。以下就是对体育教学创新问题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现阶段体育教育工作提供有利参考。
二、 创客教育特征
所谓创客教育,是指以学生兴趣为基础,以项目学习为主要方式,借助数字化工具开展的素质教育活动。这种全新教学模式一共有三个特点。其一,课堂比较健康、活泼。其二,师生关系更偏向于民主性、和谐性。其三,学习方式比较倾向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此外,创客教育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它讲究将创意变成实物,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创作一些富有创意的作品。同时,创客教育一改以往“灌输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边做边学,在实际操练过程中掌握一些问题解决方法,拥有一定问题解决能力。除此之外,创客教育具有跨学科教育特点,注重把动画设计、产品设计等相关内容融入体育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运用创客教学方式创新体育教学。
三、 如何利用创客教育方式创新体育教学
(一) 设计趣味化教学项目
创客教育模式注重把课堂打造成一个健康、活泼的氛围,充分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因而,在创客教育模式指导下,教师应突破传统“讲解-示范-分组练习-集合总结”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组织趣味化教学项目。例如,某教师在体育教育课堂上,为了消除学生疲惫感,从学生兴趣角度出发设计了“游戏舞”趣味化游戏项目。在游戏项目进行中,每三人组成一个小组,手拉手围成一个小圆圈。站好之后,老师开始放音乐,在第一、二个八拍时,大家拍手打节奏,其中一名同学围着小圈边跑边跳舞。第三个八拍,三名同学散户进行胸前击掌,左脚侧开点一下。第四个八拍,三名同学仍然保持胸前击掌动作,并保持半体前屈半蹲。第五个八拍,三名同学一起向逆时针方向跑跳步,边跑边唱:“嘿!嘿!嘿!”这个趣味化游戏项目的设计,不仅锻炼了学生身体素养,实现了体育课堂上热身运动,也充分调动了学生体育锻炼兴趣。
(二) 转变教师教学方式
创客教育讲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因而,在创客理念指引下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方法,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实施因材施教,最终使学生在差异化教学中学会更多运动技能和运动技术,爱上体育运动。例如,某教师在立定跳远课堂上,一开始采用了集体练习模式。在这一种练习模式下,教师发现很多学生开始出现打闹行为,还有的同学说道:“老师,这太单调了,一点意思都没有。”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教师不分高低水平将全班同学分为了六个小组,由水平较高的学生担任每个小组组长。然后,由组长自行负责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尝试性练习,一起讨论立定跳远技巧。在小组练习完毕之后,教师开始组织跳远接龙比赛,看一看哪个小组跳的最远。经过此次小组活动,原来只能跳5-10cm的学生有了很大进步。小组合作能够给学生更多自主权,令学生养成良好自主学习能力,在创客教育指引下,教师应善于运用这一种方法。
(三) 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
创客教育有着跨学科教育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抓住这个特点革新体育教学模式。例如,在短跑教学体育课堂上,可把产品设计知识引入到体育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动手制作一个小风车。然后,以短跑形式体验小风车转速。这种体育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令学生在“做中学”,也可让学生真正意识到短跑中快速跑的意义,达到高效性教学目的。再如,在体育课堂上,可指导学生制作纸飞机,以投掷纸飞机方式练习挥臂运动。这种体育活动练习方式,更符合创客理念,能够加强学生体育技能锻炼。
四、 结论
综上可知,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体育教学模式很不利于学生体育素养养成。在这一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加强学生体育技能锻炼,应引入创客教育这一种全新教育模式。即创客教育方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能够激起学生好奇心,使学生在“做中学”,也可更好地发展学生自主能力,令學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拥有健康的身心。
参考文献:
[1]刘晓艳.创客教育的实践经验及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2016,20(12):8-12.
[2]熊兴旺.创始于思客成于行——小学创客教育教学策略[J].新课程(中),2016,21(10):112.
[3]徐丹红.创客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综合版),2016,14(07):6-7.
[4]万昆,叶冬连.“互联网+”课堂教学创新发展路径研究现状及启示[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6,11(01):26-29.
作者简介:
陈密,重庆市,重庆市渝北区两江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