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瑛,秦虹,宿蕾艳,潘红丽,张明明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虽然以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得到广泛普遍的开展,但临床观察发现,部分患者会在术后一段时间内出现干眼症状,常表现为眼红、干涩、灼烧、异物感等症状[1],基础泪液分泌减少,泪膜破裂时间缩短。本课题旨在通过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患者的中药治疗,观察中药对白内障术后干眼患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2015年2月—2016年1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1周,经检査确诊为干眼的患者104例(162只眼)。随机分为两组,中药治疗组51例(81只眼),男24人(39只眼),女27人 (42只眼),年龄50~60岁 19例,60岁以上62例。对照组53例(81只眼)治疗,男23例(36只眼),女 30例(45只眼),年龄 50~60岁 19例,60岁以上62例。两组治疗前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进行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西医诊断标准采用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 年)标准。 (1)有干燥感、异物感、烧灼感、疲劳感、不适感、视力波动等主观症状之一和泪膜破裂时间(BUT)≤5 s或Schirmer I试验(无表面麻醉)≤5 mm/5 min 可诊断干眼;(2)有干燥感、异物感、烧灼感、疲劳感、不适感、视力波动等主观症状之一和5 s<BUT≤10 s或 5 mm/5 min<Schirmer I试验(无表面麻醉)≤10 mm/5 min时,同时有角结膜荧光素染色阳性可诊断干眼。
纳入标准(1)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周出现干眼症状,且符合西医干眼诊断标准。(3)年龄50~80岁。(4)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白内障术前干眼患者;(2)因术中并发症需扩大角膜切口者;(3)术后严重的角膜功能失代偿者,(4)合并其他结膜、角膜病变者;(5)合并有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6)应用其他治疗干眼的用药者;(7)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8)怀疑或确有药物滥用史。
白内障手术方法及术前术后用药情况手术均在手术显微镜下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医师采用透明角膜缘切口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品状体植入术。术前3 d常规点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每日4次。术毕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典必殊眼膏),包扎术眼。术后第2天术眼常规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典必殊滴眼液),每日4次,并逐周递减,至术后4周停药。
中药治疗组予口服除风益损汤方,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点眼。中药处方:当归12 g、川芎10 g、熟地黄 12 g、藁本 10 g、防风 10 g、白芍 9 g、前胡 9 g(颗粒剂),每日1剂,早晚分服。聚乙二醇滴眼液,每日4次,每次1~2滴。疗程4周。
对照组予聚乙二醇滴眼液点眼,每日4次,每次1~2滴,疗程4周。
于术后1周(治疗前)及术后5周(治疗4周)进行BUT、Schirmer I试验(SI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并对临床症状进行评分。
BUT:通过裂隙灯钴蓝色滤光片观察,使用荧光素试纸条染色下睑结膜,嘱患者泛眼3或4次,自最后一次瞬目后自然平视睁眼至角膜出现第1个黑斑的时间计算。
SIT:泪液检测滤纸条一端5 mm处折叠,在无局部麻醉的状态下置入被测眼下结膜囊的中外1/3交界处,嘱患者向下看或轻轻闭眼5 min后测量湿长。
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钴蓝色滤光片下观察,采用12分法,即将角膜分为4个象限,每个象限为0~3分,无染色为0分,1~30个点状着色为1分,>30个点状着色但染色未融合为2分,3分为出现角膜点状着色融合、丝状物及溃疡等;最终将各象限的分数相加,满分为12分。
临床症状评分:详细询问患者眼部有无眼干涩感、异物感、眼疲劳、烧灼感、眼胀感、眼痛感、畏光、眼红症状,无症状为0分;偶尔出现症状为1分;间断出现轻度症状为2分;持续出现明显症状为3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药诊断疗效标准》[2]。显效:自觉症状基本消失,SIT>5 mm/5 min,裂隙灯检查角膜荧光素着色减少或消失;有效:自觉症状减轻,SIT滤纸湿长比原来增加,但未达到5 mm,裂隙灯检查角膜荧光素着色减少;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SIT多次测量结果未增加或<1 mm/5min,裂隙灯检查角膜荧光素染色无变化。
应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组间各指标数值接近(P>0.05),治疗后两组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善(P<0.05),且中药治疗组的BUT、临床症状评分好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SIT数值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 1)。
治疗4周(术后5周)时,中药治疗组81只眼,显效44只眼,有效33只眼,无效4只眼,总有效率95.1%;对照组81只眼,显效27只眼,有效42只眼,无效12只眼,总有效率85.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8,P=0.035)。
白内障患者通过白内障手术重新获得良好的视功能,但术后干眼的确非常影响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同时也给患者造成了新的困扰。干眼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目前对于白内障术后引起的干眼还是多以局部应用人工泪液治疗为主,我们作为对照的聚乙二醇眼液即被认为是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较理想药物[4]。虽然大部分白内障术后干眼的患者经过治疗均能够得到缓解,但是如何能够更快更好的缓解患者术后干眼的不适症状,是我们临床医师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白内障术后干眼与手术及药物因素有关[3]。手术因素包括手术切口,手术对上皮的破坏,术后炎性反应、组织水肿及创口愈合等。药物因素包括表面麻醉剂,防腐剂及激素等局部应用。白内障术后引起的干眼的病因病机为手术伤目,气机衰惫,风邪外袭所致。《审视瑶函·为物所伤之病》曰:“今为物之所伤,则皮毛肉腠之间,为隙必甚,所伤之际,岂无七情内移,而为卫气衰惫之原,二者俱召,风安不从。”除风益损汤首次出现于《原机启微》,后收编入《审视瑶函》,主治目为物所伤。方中用熟地黄补肾滋阴,黑睛为肾之子,此虚则补其母,当归、白芍补血活血,川芎行气,藁本、前胡、防风祛散风邪,故用除风益损汤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组在BUT、临床症状评分方面的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整体疗效亦均好于对照组,提示相对于单纯使用人工泪液,联合应用除风益损汤对白内障术后干眼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表1 两组白内障术后干眼患者治疗前后干眼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白内障术后干眼患者治疗前后干眼指标比较(¯±s)
注:组内与治疗前比较,aP<0.05(配对t检验);组间与对照组比较,bP<0.05(两独立样本t检验) BUT:泪膜破裂时间 SIT:Schirmer I试验
组别 眼数(只) 时间 BUT(s) SIT(mm/5 min) 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 临床症状评分中药治疗组 81 治疗前 3.74±1.36 10.41±1.79 1.60±0.10 9.50±2.51治疗 4 周 7.53±1.01ab 10.61±1.15 0.20±0.06a 1.97±1.23ab对照组 81 治疗前 3.89±1.22 10.59±1.27 1.49±0.12 9.83±2.38治疗 4 周 6.52±1.51a 10.58±1.18 0.32±0.06a 3.00±1.3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