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华龙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肝硬化的形态学改变不明显,因此影像学诊断效果不佳。有研究显示,肝硬化早期血液动力学相关指标已有了改变,因此及时诊断和评价肝脏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多排螺旋CT和肝脏灌注技术开始逐渐应用于临床,在肝脏疾病早期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能通过对早期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定量分析,帮助医师尽早发现肝脏病变,很有可能在形态学改变之前就发现病变症状。本研究比较了正常人群和早期肝硬化患者的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早期肝硬化患者64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42例,女 22例,年龄 31~75岁,平均 (46.8±1.3)岁。本组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早期肝硬化。Child-Pugh分级:A级27例,B级19例,C级18例。其中酒精性肝硬化8例,淤胆性肝硬化5例,其余均为肝炎后肝硬化;另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检的正常受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2~76岁,平均(47.1±1.2)岁,本组患者经体检确认无肝、脾、肾脏疾病。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检查方法 采用飞利浦公司生产的128层微平板CT机,扫描前禁食时间需超过8h。患者取仰卧位,头部靠外,扫描前指导患者保持平稳呼吸,帮助其做好呼吸训练。扫描方法:先给予平扫,再行灌注成像扫描,灌注成像扫描层面选择同时含有脾脏、肝脏、门静脉和主动脉的层面。扫描层厚8mm,扫描间距8mm。再采用高压注射器将50ml非离子型碘对比剂经肘正中静脉或上肢远端静脉注入,注入速度为5ml/s,采集数据。
1.2.2数据处理 将采集的扫描数据传送至工作站,并采用灌注软件分析数据,感兴趣区域(ROI)分别在门静脉、肝动脉、脾脏、肝实质上选择,圆形感兴趣区于门静脉和主动脉上选择,感兴趣区域大小与血管相似。沿脏器边缘绘制脾脏和肝脏的感兴趣区,同时注意不要损伤肝脏内大血管。感兴趣区的边缘与脏器边缘要保持1cm的距离。经过软件分析处理后,自动得出时间-密度曲线,在利用曲线数据计算各关注参数值。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肝血容量(BV)、肝血流量(BF)、 平均通过时间 (MTT)、肝动脉灌装量 (HAP)、门静脉灌注量(PVP)、肝脏总灌注量(THBF)、肝动脉灌注指数(HPI)的参数值。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1两组各项肝灌注参数值比较 观察组BV、BF、PVP、THBF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TT、HAP、HP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观察组不同程度肝硬化与对照组肝灌注参数值比较 观察组Child-Pugh A级、B级、C级之间HAP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程度肝硬化HAP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Child-Pugh A级、B级、C级之间PVP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程度肝硬化HAP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Child-Pugh A级、B级、C级之间THBF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Child-Pugh A 级THBF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hild-Pugh B级、C级THBF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Child-Pugh A级、B级及A级与C级之间HPI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不同程度肝硬化HPI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不同程度肝硬化与对照组肝灌注参数值比较
我国肝炎发病率较高,肝炎患者人数居世界前列。慢性肝炎患者肝细胞炎症会反复出现,继而坏死,最后出现纤维化,逐渐演变成肝硬化,已严重影响广大患者的身体健康[1]。早期肝硬化经过治疗后会出现明显好转,故对于早期肝硬化的诊断尤为重要。各类肝脏疾病发展成肝硬化的必经之路是肝纤维化,有研究显示,肝纤维化程度与3型前胶原、透明质酸酶、层粘蛋白等血清指标有着密切联系。但这些血清指标与肝脏炎症也有着联系,肝脏炎症也会引起上述指标的变化,因此仅仅依靠这些血清指标的变化诊断肝纤维化的程度准确性较低。目前诊断肝纤维化的重要标准仍是肝活体组织学检查,但此项检查对患者创伤较大,无法作为常规诊断方法。因此寻找一种准确率高、创伤小的肝硬化诊断方法非常有必要。
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是一种无创性的对脏器血流灌注进行评价的新方法,近年来广泛用于临床诊断[2]。其对于肝动脉和门静脉的血流灌注情况能很好的测定和评价。对于肝脏功能状态进行无创性评价。128层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操作中,将有机碘对比剂注入静脉中,同时动态扫描选定的层面,便于获取该层面的每一像素的TDC,再根据TDC计算肝脏器官内灌注量的变化情况,由于人体肝脏有双重血供,故二者之间有着较多的相互交通。将对比剂注入静脉后,肝脏CT值出现增加,先是来自肝动脉的对比剂,再是来自门静脉的对比剂,根据二者的时间差能很快的对门静脉和肝动脉成分进行区分,从而进行评价[3]。
本研究旨在探讨128层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在早期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早期肝硬化患者和正常体检者采用128层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并进行比较,研究显示,观察组BV、BF、 MTT、HAP、PVP、THBF及HPI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有研究显示[4],肝脏的血流量可以在正常生理范围内进行自身调节,这主要得益于肝脏的双重供血结构,这项代偿功能使肝脏在一定程度能维持总灌注血流量的稳定。肝硬化患者肝脏微循环和肝脏结构出现异常,肝脏的血管阻力明显增加,门静脉的灌注显著减少,使肝动脉灌注成分相应的增加,但肝动脉灌注成分的增加与门静脉灌注的下降无法相等,因而致使肝脏血流量出现下降。在本研究中,观察组HAP、HPI明显高于对照组,PVP、THBF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Child-Pugh A级、B级、C级之间HAP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程度肝硬化HAP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Child-Pugh A级、B级、C级之间PVP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程度肝硬化HAP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Child-Pugh A级、B级、C级之间THBF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Child-Pugh A级THBF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hild-Pugh B级、C级THBF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 Child-Pugh A级、B级及A级与C级之间HPI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不同程度肝硬化HPI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肝硬化的严重程度与肝脏的血流灌注量有着密切联系,随着肝硬化程度的不断加重,门静脉灌注量出现下降,下降幅度最为明显。
综上所述,128层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在早期肝硬化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安全性高,且可重复操作,对患者创伤小,是一种评价肝硬化的重要方法,能为后期治疗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