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含
(四川精亦信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企业税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未按照税收相关规定少纳税款而受到税务机关处罚和因企业适用税法不准确导致多纳税款的风险。企业的税务风险有两种来源:第一种由于企业自身对税法法规的不理解或者理解偏差,导致企业没有严格按照税法规定进行纳税,应该缴纳的税款没有缴纳,或者少缴纳部分税款,为此受到税务部门的补税、罚款或者加收滞纳金等处罚,严重的还会招致刑事处罚。如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未进行备案;取得用于税前扣除的成本费用类发票开具不合规等。另一种是企业对税法优惠政策不了解,不能依法进行合理的避税,缴纳了本来不该缴纳的税款,从而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减少利润所带来的风险。
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税务风险在企业中普遍存在。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经营业务越来越多,经营范围越来越广,企业需要缴纳的税费类型也也越来越多。企业进行税务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合理控制税务风险,防止税收违法行为产生,避免因此而遭受处罚最终导致财产及信誉损失。尤其当企业面临严重的税务风险时,企业需要缴纳的罚款甚至超过税款本身。而且当前我们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税务部门网络互通、资源共享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越来越重要,如果企业纳税信用等级低,也就意味着企业税务风险大,给企业经营来打巨大风险,因此需要企业正视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提高税务管理水平。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将主要精力用于生产经营和产品营销上,而忽略了税务风险的防范。税法遵从度低,让企业经营凌驾于税法之上,从而造成经营行为与税法想违背。
由于对税务风险意识低,很多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税务部门,并且未安排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从事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而是将税务风险管理与财务部门合二为一,由财务部门处理一切财税事宜。由于财务人员对税收政策掌握理解不充分,从而产生涉税风险。
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正常运转意义重大,当前很多企业都建立的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等。但这些内部控制制度忽略了对税务风险的全面识别、评估和管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控制制度缺失,导致涉税风险未及时规避而形成纳税风险。
当企业发生纳税风险时,因未能与有关部门及人员充分有效的沟通协调,从而造成企业财务及信誉受损。
新的税收政策颁布后不可能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改变而改变,作为税收从业者,应及时更新税收政策,否则将会因对政策的执行不到位而产生纳税风险。
企业要规避在经营中产生的税务风险,作为企业的管理层必须要加强对税务风险的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企业领导要提高对税务风险管理的意识,充分了解税务风险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认真学习税法相关知识,了解企业经常遇到的税务风险类型,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税务风险管理措施。税务风险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制度上,更要体现在日常行为中,企业管理人员在开展业务或决策过程中要时刻考虑税务风险,自上而下形成税务风险意识。另外,企业还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的员工的税务风险意识,在销售、采购、报销等各个环节都注重税务风险管理,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税务管理水平。
一些生产处理流程,可能导致潜在的税务风险。如混合销售和兼营行为,企业往往不能很好的区分,业务人员由于对税收政策不了解,在签订合同环节错把兼营行为当做混合销售,而会计人员的处理已经滞后,造成从高计征,多缴纳税款。所以企业应定期全面、系统、持续地搜集内部和外部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查找企业经营活动及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和事中监督,提前发现和预防税务风险。
健全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离不开有效的监督,企业要经常对税务工作进行检查,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和手段,全面分析企业税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存在的税务风险类型,对严重的税务风险立即进行处理,使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与防范工作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对税务风险的管理环节前移,对重要的经济合同,应安排业务人员、法律顾问及财务共同参与,把税务风险控制在合同签订环节,变事后管理为事前防范。增强对高风险问题的监控及问责,将控制重大税务风险摆在首位。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各行各业均离不开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为了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税务部门在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税源监控环节已采取了信息管税,所以,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企业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结合成本效益原则,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税务风险管理,通过信息技术及时发现税务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为税务风险管理提供信息基础和技术保障。
总之,税务风险是企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风险之一,融入到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企业要提高对税务风险的认识,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税务风险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