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明 芝 李 智 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及敢于担当的勇气,秉承“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皆成于实”执政理念,逐渐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一方面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国际社会格局向良好方向发展做出了中国贡献;另一方面蕴涵着丰富的思维方法,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与发展。也正是由于具备了思想家、战略家的思维素养与驾驭全局的超常能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攻克改革开放中“难啃的硬骨头”。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维方法,有助于人们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法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研究。
思维方法是指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的思维目的所凭借的途径、手段或办法,是思维过程中所运用的工具和手段。科学的思维方式或思维方法对于人们真实客观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思维方法则与思维能力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可以说,思维方法的正确性取决于思维能力的水平。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是构成人们一般能力的重要内容,其中思维力在这些内容中起着核心作用。思维能力强的人,相应地也会有正确的思维方法。一个具有较强思维能力的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思路清晰,说话、办事甚至工作的方式方法也会得当,办事效率与工作效率相应地就高。
一个人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的形成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哲学思维的熏陶,其次是实践的磨砺与锻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以哲学家的智慧与政治家的胆识打败了蒋家王朝,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建立了新中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的执政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以哲学家的战略眼光观察世界大势,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智慧有机融合到一起,提出了一系列接地气、听民声、治贪腐、扬国威的治国理政重大举措。以“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带一路”倡议构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等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坚持问题导向,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其语言贴切入耳富有中国特色,道理循循善诱哲理韵味浓厚,显现出浓郁的哲学智慧与哲学情怀,深得百姓喜欢,赢得了国内民众与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他处理问题的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的思维方法和对全局的统揽,以及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出的鲜明主张,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风采,增强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使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状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的思想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同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不同阶段、不同形势以及具体情况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开创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解决中国改革开放遇到的深层问题的新境界。
系统梳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维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尤为突出:
第一,立足实际的“问题意识”,思维方式紧紧扎根于中国的国情。世界统一于物质,一切要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观察与分析问题的出发点。习近平同志指出:“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不能脱离这个基点。”①《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党建》,2015年第2期。他还指出,任何超越现实、超越阶段急于求成的倾向以及任何落后于实际、无视深刻变化着的客观事实而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观念和做法都要坚决纠正。习近平同志从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立场出发,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立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个最大的客观实际,注重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所提出的一系列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无论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保障“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利实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经济新常态,还是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等,都“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①《习近平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人民日报》2015年2月13日。。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实践导向,表明习近平同志始终不忘马克思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理论品格,其思维方式紧紧围绕着中国的客观实际,根系党情、国情、世情、民情,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思想有着透彻的理解和准确的运用。2014年2月,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指出,中国的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面对改革的困难与险滩,习近平用理想信念统一全党,工作上勇于担当,对中国客观实际透彻把脉,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维方法解决中国问题,使中国的深化改革步伐坚定,硕果累累。
第二,“四个自信”坚定与提振了中华民族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与精神,透彻地理解与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所强调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充分体现,是在向全世界昭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及魅力。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四个自信”磅礴大气,内容丰富。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②《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2013年3月17日。道路自信是对方向和命运的自信。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坚持道路自信,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必由之路的信念。
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正确性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涵盖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产物。坚持理论自信就是发自内心地认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性和真理性。
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已向世人证明,在中国除了社会主义别无其它制度可以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最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最能保证各项事业顺利进行的制度体系。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自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只有坚定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继续发展和完善,才能沿着正确的轨道阔步前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气神的重要体现。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增强党和人民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自豪感,不断进行文化传承,在全社会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的选择提供内在动力与智力支持,振奋与激发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的精神与勇气,鼓励中国人民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要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斗志来创造美好生活。
“四个自信”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它以独特的思维方法与视角,坚定了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使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满满,活力四射。
第三,坚持用“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相统一的辩证思维方法解决深化改革中的各种难题,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运用推向深入。习近平同志以辩证的思维方法分析与解决治国理政过程中的各种难题的思想是很丰富的。回答时代课题、为大众谋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所在。但是,马克思主义在产生、运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时代主题与实际情况会有很大的差异。1978年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中国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当历史发展到新时代,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竞争的日趋激烈,使中国改革遇到的困难与面临的问题较之过去阶段前所未有。中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与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占有一席之地,迎接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解决国内“难啃的硬骨头”,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必须进行战略思考,坚持科学的思维方式。对此,习近平同志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牢固树立全局观,既讲两点论又讲重点论,既总体谋划又牵住“牛鼻子”,遵循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法,不断强调辩证思维能力及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本领的重要性。他指出:“在中国当领导人,必须在把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①《国家主席习近平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新华网,2014年2月9日。在执政过程中,他牢牢地把握“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的辩证思维方式,不断强化“四个全面”不是单打一,而是一个有机统一体,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的观点。他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棋子先手落在精准扶贫上,把全面深化改革重点放在突出抓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以中国特色法治体系为总目标和总抓手,全面从严治党紧紧拧住制度建设和“关键少数”不放,这些建立在贴近实际基础上的统筹全面又把握重点的思维与做法,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使马克思主义变得有用而管用。
第四,“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意识,深入贯彻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的主导因素,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对创造历史起决定作用。对此,习近平同志不断强化“以人民为中心”执政思维,强调要完成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各项事业,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吸取智慧和力量,才能谱写历史新篇章。他的治国理政思想,既坚持与继承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又有其自身独特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思想。“要学习和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唯有如此改革才能大有作为。”②《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党史纵横》,2014年第1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③《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13页。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思想主要表现为: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历史首创精神;主张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把党的工作标准以是否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标准;从严治党、密切党群关系等等。
第五,善于总结历史经验规律,分析历史规律,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注重总结历史经验、研究历史规律,注重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历史中汲取营养指导现实开辟未来,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始终,是其今日执政走向成功的奥秘所在。习近平同志指出:“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405、67页。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可以从历史中总结规律、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历史能够透析现在,也可以昭示未来。历史的重要性正在于其中包含历史的规律,学习历史就是了解和掌握其中包含的历史规律,以史为鉴、知古鉴今。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积累了许多治国理政的有益经验,善于总结历史并从其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对于我们在把握历史的必然规律中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时代使命,对于研究深化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价值。没有对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和党史的深入研究,就不可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有正确的认知。习近平同志不仅倡导向历史学习,而且还放眼未来,强调历史、现实、未来的有机统一。“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405、67页。
应当了解,习近平同志之所以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下表现出如此丰富的思维方法,主张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身体力行地推动马克思主义的运用与发展,不仅仅是来自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的坚定坚持、对改革开放的坚定信心,更为重要的是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法这个有力武器,为中国的深化改革、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保驾护航。处在改革开放继续加深的中国,所遇到事情、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面临的困难都是空前的。在难而又难的情况下,习近平同志站在把改革开放推向深入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民族大业的战略高度,对治国理政进行深度思考,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注重在具体运用上下功夫,所以重视思维方法的研究在他身上便不足为奇。习近平同志善于动脑筋思考理论和实际的结合问题,为推动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上进行不断探索。
还须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把握其精神实质,寻找其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应是一个基本的常识。然而,现实中往往是“学”“用”两端天各一方。现实中人们往往在指导思想上很清楚很明白,但思考如何内化为思维方法的问题上却不愿动脑,在“高举”与“坚持”问题上只知道机械地照搬理论文件,缺乏对文件的理解、实际执行的具体思路以及向群众解释的方式方法,这样的做法势必导致对马克思主义作简单化、空泛化、教条化的理解。现实中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怀疑与动摇,均与我们平时只喊“应该坚持”“必须坚持”,不谈“怎样坚持”“如何坚持”的思考、运用不到位有关。习近平同志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前进道路上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客观现实,深刻体会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性,指出我们要“既反对各种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又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0-11页。。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就要学习其精神实质,领会其中蕴含的科学方法,用来解决现实问题。对辩证思维方式等方面的重视、学习与研究,是当前领导干部及理论工作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大问题,否则马克思主义这面旗帜就会变成空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会偏离马克思主义航向。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思维方法是很丰富的,虽然在前面进行了一定分析,但由于水平有限还不能对其所强调的以“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五大思维为核心的所有思维方法进行一一阐述,将有待进一步探讨。习近平同志的执政理念与独有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一步一步地改变着中国的现实,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短短几年中国社会就发生了焕然一新的变化。
一是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得到重新恢复与提升。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清醒地认识到党内腐败的严重性导致党的向心力变弱,迈开了既凝聚党心又凝聚民心从严治党的坚定步伐。 “八项规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四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这些从严治党的一系列举措使管党治党的步伐从“关键少数”干部波及到全党的8900多万党员。几年下来,通过持续发力,层层传递压力,潜规则在破除,腐败之风被遏制,社会的公平正义得到维护,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正在建构,党的生机活力在增强,治国理政的人心根基得到了坚实的夯实,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逐步得到恢复,从严治党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效。
二是由“中国梦”引领的治国理政思想体系基本形成。党的十八大召开不久,习近平同志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及时提出了“中国梦”的伟大目标。在“中国梦”的引领下,我们国家在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的各领域、全方位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最新成果,也是具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社会、环境问题的日益增多与日趋复杂,传统的管理国家的理念与思路已经难以适应时代要求,必须直面问题挑战、紧跟时代潮流,实现由“管理”向“治理”的跨越性转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不仅适时完成了这一转变,而且不断创新治党、治国、治军理念和思路,基本形成了完整系统的治国理政思想框架体系,即一个梦想(“中国梦”)、两大目标(“两个一百年”)、三大主线(治党、治国、治军)、“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五位一体(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建设协调发展)。事实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充分发挥了其指明灯作用。
三是形成了“五位一体”及党的建设等配套方略。在治国理政系统方法的引领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与党建等各个领域进入了全面推进、全面治理、全面创新的新阶段,各个领域形成了具有针对性的具体方略。在其当中的经济建设坚持走转型发展的道路,政治建设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文化建设倡导优秀传统文化积极传播正能量,社会建设聚焦民生问题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生态,生态建设实施绿色战略发展经济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党的建设严明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和生活纪律,军队建设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强化政治建军这个灵魂,这些是其核心思想,是其治国理政思想整体思路的有效支撑。
四是基本构建了在“治理”问题上的执政党治理、国家治理、全球治理的“三合一”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党中央十分重视党和国家的治理问题,从加强执政党治理入手,不断深化国家治理,勇于参与全球治理,使党和国家的治理更好地融入全球治理平台,大大增强了治理的整体性,提升了国家治理水平,放大了国家治理效能,初步构建起符合执政党建设规律、国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型治理模式,形成开放、包容、高效、科学的治理格局,真正走出一条科学治理社会主义的新路。
五是外交上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三个共同”即共同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伙伴关系、共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理念思想。“三个共同”是中国对全球经济治理所开出的“一味良药”,是习近平同志对全球经济治理总构想的勾画。有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指导,崛起的中国有能力、有耐心“聚同化异”,为重塑一个更加公平正义、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经济新秩序贡献中国力量,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总之,正是由于有了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科学思维方法指导,当今中国才国泰民安、秩序井然、充满活力,中国人民才由站起来、富起来发展到强起来,充满自信地融入世界发展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