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罗娟
在日常生活中“骗”“诱”“玩”“跳”“笑”都有些玩世不恭的味道,但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却显得意味深长,以下就是五则关于“骗”“诱”“玩”“跳”“笑”的小案例。
一、“骗”出安静来
体育课中的课堂纪律是最让老师头疼的问题。二年级的小朋友虽然比一年级的小朋友好些,但随着知识面的扩大,他们有讲不完的话,有道不尽的事,他们虽比一年级时讲话要收敛些,但那窃窃私语的声音更扰人心烦,因为你很难找到到底是谁在讲话,这样既影响老师的讲课,更影响学生的听课。针对这一问题,我想了好多方法:方法1,在他们讲话时,我就停下来不讲,让他们讲,可他们毕竟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还是自己说自己的,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这个方法行不通。方法2,在他们讲话时,我就提高声音,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我的讲解中来,刚开始效果还可以,但时间长了,他们也习惯了,我自己也喊累了,这个方法也不是最好。方法3,在他们讲话时,我就说看哪些小朋友像大人一样能够管住自己的嘴巴,能够管住的说明他在慢慢长大了,不能够管住的说明他还停留在一年级小朋友的时候,他长不大。这样一“骗”他们一下子就停了下来,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只要老师说哪些同学“没长大”,他们会赶紧闭上嘴巴。我发现二年级的小朋友还是非常喜欢老师的“骗”术,因为他们都还小,他们都是没长大但又很喜欢老师把他们当大人的孩子。
二、“诱”出兴趣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愈浓,注意力愈集中,反映愈清晰,思维也愈敏捷,活动也愈有成效,也就能把学生已形成的潜在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由潜伏状态转移到活动状态。
“诱”的主导因素就是先要由教师创设情境,在一个个生动的情景中才能激发学生潜在的“趣”。例如:在劳动模仿操1-3中我进行了实验,一个班级,我就让他们跟老師做,他们刚开始一遍做得较有“趣”,但做第二遍的时候他们就没劲了,另一个班级我进行了情境创设。当时我对他们说:“今天我们二(2)班接到一个光荣的任务,我们要到果园里去劳动,你们愿不愿意?”同学们都非常兴奋,他们大声地说:“愿意。”于是我就说:“下面我们开始劳动。”同学们跟着我就开始干活,边干活,边自己想象,可添加动作或声音,非常形象,同学们越做越想做,做了一遍还想做一遍,同学们此时的“趣”被我创设的情境全都“诱”出来了。这节课同学们玩得开心,玩得过瘾,玩到了劳动的知识,玩到幸福的味道。
三、“玩”出花样来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重中之重的一项施行措施。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转换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中,我由原来的教与学的学习方式,转换成让学生先学教师后教的方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先摸索先创造。例如,投掷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折纸箭让他们玩,在玩的过程中让他们感受挥臂动作,学生们玩得特开心,然后教师再进行讲解动作,这样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在学生“玩”出自己的心得,“玩”出自己的花样以后,教师在学生没有“玩”出来的地方或不正确的地方进行修补,进行施教,这样既使学生加深印象,又使学生学到新的知识。在“玩”的过程中,老师可先进行引导,也可让他们自由发展。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让他们“玩”,让他们自由创造,这更有利于他们的创造,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四、“跳”出协调来
低年级的小朋友由于受生理和心理的限制,他们在掌握动作时,表现出来的协调能力较差,当然,也有协调能力较好的,这是特殊的情况。在这个阶段(二年级)的小朋友,他们喜欢动,老师可利用他们的好动心理,可运用“动”去练习协调能力,而他们的“动”的最好方法就是“跳”各种各样的动作,可跟随律动进行动作“跳”,可跟随音乐进行有节奏的“跳”,也可让老师编几个练协调能力的动作进行“跳”。例如:在体育课的准备活动中,我采用兔子舞的音乐节拍进行各种“跳”,同学们在练习过程中既兴奋,又特别感兴趣,他们学得很认真。谁说协调能力是天生的,这些“跳”出来的协调能力不正是最好的证明吗?
五、“笑”出团结来
在低年级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听到很多的是打“小报告”,“老师谁打我,老师谁拿了我铅笔,老师谁跟谁要好,老师他们都不理我……”作为低年级学生的老师对这些“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已经习以为常了,如果态度好点回答他们“知道了”,如果心里很烦的时候就说“烦死人了,以后这种小事不要来告诉老师”,这对学生是很伤感情的,他们以后有事都不愿跟老师讲,有时两位同学打架了,他们也不会再来找老师,长久下去,老师会失去学生对其的信任感,学生会变得越来越不团结。如果学生在“打小报告”时,老师“笑”着聆听,运用幽默的语言及时处理,学生会很开心,他们会越来越信任老师,他们会以“老师”为中心,随老师一起管理好自己,管理好班级,这样的班级,你能想象会不团结吗?
体育教师不再是整堂课的绝对权威,让学生唯命是从,而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服务员”与前进路上的加油者、鼓励者。体育教师要利用好自己的经验和阅历,真诚地投入活动,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从而提高主体学习效能。
参考文献:
陈元.浅谈小学体育课堂语言艺术[J].体育文集,2004.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