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秀珍
摘 要:德育能够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然而,就现今小学德育的开展状况来看,并不是十分理想。这主要是因为很多学校至今无法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致使他们过于功利性地去关注学生的成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轻视了学生的德育。此外,有些学校对德育的理解太过狭隘,某些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依然不能对自己所教授的内容提起足够的重视。就小学德育的现状及策略进行探究,希望能给各位读者带来一些启示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学现状;策略分析
一、小学德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1.教学目标过于浮夸
对于当前的小学教学来说,德育是评判其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将德育的目标设置得过于浮夸,甚至已经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而与此同时,其教学却只流于表面,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要想真正实现小学德育教学的目标,可谓是非常不现实的。
2.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目前,很多教师开展德育教学时所用的教学方法是比较单一的,无论哪个年级的德育,其教学形式基本上千篇一律,所采用的大多都是“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通常就是给学生讲一些与德育有关的小故事,而且在“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只能被动地去听那些故事。教师利用这样的方式教学,一堂课下来,学生所能记住的东西少之又少,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此外,部分学校的德育课是找其他科目教师兼任的,而这些教师在此之前几乎从未受过专门的培训,这使得这些教师的授课能力与专业的德育教师相去甚远,因此,让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德育教师的这种做法,无疑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德育教学效率的提升。
3.教学观念陈旧
不少学校开展德育教学有些流于形式,再加上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导致其所开展的德育活动往往非常枯燥。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总爱周而复始地去说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整个教学过程缺少一定的组织和规划,这样的教学势必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二、提高小学德育教学有效性策略
1.按照学生的生活实际去设定教学目标
小学生毕竟年龄偏小,知识水平不高,而且其正确的德育观还没有完全形成,这使得他们不能十分清晰地去认识事物。小学时期的教育应以夯实小学生的德育基础为目标,在这个时期,教师必须扎根学生群体之中,深入了解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年龄特征以及心理动态,并基于此,不断思考和研究适宜的教学方法,以此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道德品质。教师依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教学,不仅充分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顺应了他们认知水平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还能基于教材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他们正确“三观”的形成是非常有益的。
2.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有效与否,会对德育教学的效果造成很大影响。但是纵观传统的教学模式,其单调的授课方式极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还会使一些学生对德育教学产生抵触心理。所以,教师要想搞好德育教学,就必须积极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借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从而让德育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升。比如,教师可以开展生活化教学,将德育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建立联系,如此一来,势必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教学效果,而且,德育教学生活化,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表现欲,因为很多小学生都很爱与人谈论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这对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很有帮助的。再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来开展教学,不过在此之前,教师必须充分掌握教材内容,然后依据教材内容去选择适宜的视频、配图,进而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去刺激学生,借此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当然,除了上述两种方法,可用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情境教学法、翻转课堂、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等,对此,教师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自身的教学现状灵活掌握。
3.注意多方渗透德育
仅靠德育课和德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各科教师都应该积极地负起责任来,抓住一切有利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比如,在平时的教学中,一些尖子生总爱抢答问题,虽然其积极发言值得肯定,但这些学生的行为却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他学生的思考造成了干扰。所以教师不妨以此为切入点对学生展开德育,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注意拿捏分寸,切莫打击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此外,有关教师还应积极联系学生的家长,并与学生家长就学生的德育问题达成共识,然后家校联手,共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如此一来,小学德育教学的效果势必能得到有效达成。
小学德育教学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意义非凡。因此广大小学教师务必要对学生的德育提起重视,然后以学生为中心来设定教学目标,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开展课程,并基于此,从多方渗透德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学德育的有效性。
參考文献:
[1]刘庆华.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措施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
[2]王婧.浅论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现状与提效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