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龙梅
摘 要:现阶段,随着教学要求的提高,教师逐渐把重点放在了诵读以外内容的教学上,而逐渐忽视甚至是放弃了对朗诵训练的强调,其中最大的原因是语文教师没有看到朗诵对于学生语文能力提升的积极作用。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出现,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朗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不断探究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诵训练;语文能力
朗诵是语文学科学习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项,但是大多数小学生并没有形成正确的朗诵习惯,这就使得小学生每次朗诵都仅仅是学会几个生词、几个成语等,并不能够将其作用发挥到极致。出现以上情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现阶段的许多语文教师并不把朗诵当做自己的教学重点,也不会对小学生的朗诵给予科学的指导,往往都是让学生们自由朗诵、自己体会。鉴于以上现实情况,为了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以利于以后语文学科的学习,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师就要从现在开始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小学生在科学朗诵的基础上逐渐掌握语文学习能力。
一、注重细节朗诵,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现阶段,许多小学生在朗诵课文的时候都有一些不好的习惯,他们最关注的应该是其中不认识的生词,其次就是文章大意和情感的体会,而对其他方面关注较少,缺乏细致的朗读。但是,在课文中每一个句子中几乎都蕴含着许多基础的语言知识,对于学生在平时怎样去说话、怎样去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帮助小学生养成正确的朗诵习惯。
以《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为例,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这一课时的教学时,可以引导小学生将诵读注意力转移到文中的句子和语法表达等内容上,让学生们据此进行朗诵练习,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时时向学生强调细节朗诵的重要性,从中获取基础语言知识。比如,当小学生们读到“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这句话的时候,如果仔细朗诵就可以从中体会到拟人手法的具体运用形式。再比如,读到“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这句话时,仔细体味会掌握“……才……”的表达句式。此外还有很多,需要小学生养成细节朗诵的习惯,从而发现并掌握其中蕴含的语言知识,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二、强调理解朗诵,培养学生情感体悟能力
在语文学科中,任何一篇课文的朗诵,其目的都不仅仅是使学生能够将这篇文章流利地读下来,所有的朗诵都是为理解课文、提高语文能力服务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向学生们强调理解朗诵的重要性。但是,现实是许多小学生在朗诵课文的时候,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将某一篇课文读下来,其实他们对文章的内容及情感并不是很理解,这就使得小学生的朗诵往往带有一定的机械性,从而也就不能对文章所传达的感情进行进一步的感悟。据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就需要先带领学生充分把握文章,进而在理解的指引下进行有感情的朗诵。
举例说明,当语文教师在进行到《二泉映月》这一课时的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对整篇课文的内容和情感进行把握。这篇文章的主人公阿炳一生坎坷,先后经历了双目失明、食不果腹等种种人生苦难,但是他心中对音乐的执着和热情并没有因此而泯灭,始终坚持着对音乐的热爱,从而最后演奏出了著名曲目《二泉映月》。如果小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传达的内容和情感,那么他在朗诵的时候就能读出主人公的那种坚韧和执着,感染其他的同学,同时在朗诵的过程中还能进一步体悟出主人公敢于与命运抗争的伟大精神。如果语文教师长期以此种形式指导小学生进行朗诵,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朗诵水平,还能够使其在阅读过程中更加容易地体悟出其中蕴含的主旨感情。
三、加强朗诵积累,培养学生作文综合能力
小学生在进行语文课文朗诵的时候不能把目光仅仅局限于当前这一篇文章,要注意其对自己综合语文能力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诵的时候,要让学生注意其中写得较好的句子,并反复朗诵记忆,以为自己的写作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举例说明,当语文教师在进行到《春光染绿我双脚》这篇课文的诵读训练的时候,教师要向学生们强调一点,即在朗诵的过程中找到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句子,反复朗诵并理解记忆。如“我们走到哪里/哪里便披上绿袍/千年裸露的山岩/结束了烈日的煎熬”等等。同样的,教师在进行其他文章的朗诵训练的时候也可以采用相同的方式,使学生们慢慢积累起丰富的语言材料,以使小学生能够在写作的时候达到文思泉涌的境界,迅速提高其语文作文综合能力。
总而言之,朗诵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语文教师从小学阶段开始就要注重从各个方面探寻有效朗诵的教学方法,使小学生逐渐具备更高的朗诵水平,进而促使其语文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文娟.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中),2017(8):184.
[2]范明湖.小学语文课堂中推崇学生表演性朗读的方法[J].中華少年,2016(33):120.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