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 要:21世纪,无疑是呼风唤雨的信息时代,“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无孔不入渗透到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毫不含糊地说,如今,几乎一切领域里都被深深地烙下了“互联网+”的时代印记。而作为兴国之本的教育大业,自然更不例外。那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业的教师,怎样才能做到紧跟时代步伐、顺应时代需要,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呢?下面,就从此话题入手,做一分析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背景;教育
一、内涵界定
“互联网+”时代的教师,其专业成长内涵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素养正在日益成为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一项基本能力,一个人的信息素养主要包括如何获取信息的判断力,如何去选择信息的鉴别力和如何处理信息的利用力几个层面,并且这几个方面互为依存、不可偏废。二是在信息主导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获取信息、转化信息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其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教师的专业发展,究其根本,是在实践当中,通过学习改进,使个体逐步走向成熟、走向完善的一个漫长而纵深的过程。其目的,也是让教师最终能成为信息的主导者和利用者,善于从大量的信息中鉴别吸收、去伪存真、为我所用。从而成为信息的主人支配信息,而不是信息的奴隶为其所累。
二、方法探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无论从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各种社会培训机构来说,都不遗余力,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大量、优质的可供参考和学习的平台,从而给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必要的前提和保证。如此一来,在具体的教育过程当中,我们更要首当其冲,选择适合自己的平臺,积极主动去探索和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我们的专业发展所用,在不断积累和探索当中逐步成长。
途径之一:让信息技术来参与教学
从21世纪初的“校校通工程”“农远工程”开始,国家实施的多个基础教育信息化项目,初步让现代信息技术的模式深入到偏远的农村地区,让那里的师生们大开眼界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信息的神奇和魅力。而近年来,随着“薄改”等大型项目的实施,农村的教室,几乎全部装上了白板,也接通了互联网。这就意味着,今后的教学活动随时都有信息技术的参与,而这也成了“互联网+”时代下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掌握信息技术就成了新时代教师必须面对的新挑战。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改变观念、掌握技术、整合资源,通过人机交汇、人机互动等新型教学模式,促进自己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能力的成长。
途径之二:让数据分析来优化教学
英国学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和肯尼思·库克耶合著的《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一书中,就提到了以数据分析来优化教学的双回路学习法,以此对传统的单回路教学提出挑战。作者认为,传统的单回路教学,是学习中犯了错误以后再去努力纠正。举例来说,传统教学当中,只有在批改完学生的作业后,教师才能发现错误,以此判断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哪些还没有掌握。这样一来,就不免会降低教学效率,浪费教育资源。而在双回路学习中,由于整个过程是在双向互动之中实时进行的,所以它会随时用掌握的大量数据发现错误,纠正错误,从而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因此,我们今后的教学活动,就是要善于利用数据来优化我们的教学过程,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途径之三:让教研相长来主导教学
新的时代,要求我们要做一名研究性、创新性的老师,用教育家陶行知话来说,就是“教师不仅要掌握教法、学法,更要把教学和研究相结合”。毕竟教师不是二倒贩,也不是传声筒,如果只满足于做一个机械、忠实的知识搬运工的话,那知识传播的效率也就要大打折扣了。而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更会衍生出各种富有时代气息的知识。这些数据自然会随着教学过程存留于网络平台上,或者散布于零散的智能设备里。这样,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教,同时也不能忘了研,把教和研究结合起来,做一名教研相长的创新型教师。要善于发现新的知识点,并及时归纳整理、总结分析,最终转化形成自身的一种能力。
途径之四:让彰显个性来引领教学
不管运用哪一种教学模式,但归根结底,都要体现知识传播者的独特思想。单纯的归本宣科、传统的满堂灌,并不能产生有敏锐洞察力和独到见解力的好老师。知识传播和发展的终极目的是要通过举一反三,形成可持续挖掘和创新的效果。正如齐白石寄语学画者说的那样:“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如此一来,不管是哪种教学模式,对老师们来说,如果不能形成自己特有的教育理念,只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那么他就永远不能成长为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而在信息繁杂、知识多元的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更是如此。所以,在未来的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把彰显个性作为一种特殊的专业技能,牢记于心,孜孜以求。在广阔的教学领域,一展身手,从而实现自身专业技能的不断提升和跨越。
参考文献:
[1]周玲,黄德群.“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基于韶关市中小学教师的实证分析[J].教育探索,2016(10).
[2]李艳丽,李玮.“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教师培训课程建设[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9).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