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添勇
摘 要: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在素质教育教学的背景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于是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阅读,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也成了每位小学语文老师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研究
下面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策略,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以课本为载体,把阅读与课文紧密联系起来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培养他们自主阅读的意识,首先老师就要以课本为载体,把阅读与语文课文联系起来,通过学习那些文质兼美的课文,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提高他们自主阅读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阅读、个性化阅读。比如,在给学生教学完《春雨》之后,我让学生进行发现式的阅读,如,在阅读中发现好词、好句,发现构思的巧妙,甚至发现字里行间渗透着的情感和感悟等。通过阅读掌握《春雨》的写作手法,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和用词造句,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我们知道,小学生的心灵几乎是一汪清泉、一张白纸,纯洁又丰富,因为他们能装下一切想象中的东西。所以,学生在阅读中对《春雨》已经有了深入的理解,掌握了它的写作手法,记住了它的美丽句子。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生动的词或字,让学生去造句。如,“听”“坐”“跑”等,有的学生写道:“小花坐在山坡上晒太阳。”有的学生写道:“我听到星星落下来的声音。”有的学生写道:“春天跑来了,柳枝梳起绿色的披肩发,洁白的玉兰花露出灿烂的笑脸,桃花、梨花争着、抢着比美。”等等。如此,既巩固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和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意识和能力,对语文教学来说是一种促进。可见,只要老师能在教学中以课本为载体,有意识地将阅读与课文结合起来,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还能让学生在不同的阅读目标、阅读视角下,得到相应的收获,实现阅读教学的目的。
二、营造轻松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是一种需要长期坚持才有质变的活动,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非常重要。因为,兴趣不但是学生阅读中的最好老师,更是积极而活跃的非智力因素,是一种认知心理倾向,具有强大的推动力。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是否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直接关系着学生的阅读动机、收获,影响着学生阅读活动的成败与否。对于6~12岁的小学生来说,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定要以兴趣为先导,优化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调动其阅读意识。如,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用故事引入、设计表演、人物对话阅读、引入多媒体等辅助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抽象化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直观、形象、有趣,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学习需要,使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兴趣。比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文的时候,老师就可以运用多媒集声音、图画、色彩等于一体的超强功能,活灵活现地给学生呈现桂林山水的各种图片、图像与视频资料,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增强课文的代入感,使学生在如诗如画的优美情境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深切领略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与秀丽山水。然后再让学生进行阅读课文,学生不但有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还会怀揣着对比、欣赏的心理,产生阅读的兴趣和热情。更能让学生结合视频和那些图片的引导,在阅读时突破文字的限制,促进个性化的理解,提高其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开阔其视野,提升其思维,拓展其阅读的宽度和深度,为以后的阅读教学和阅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以鼓励、评价为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当好引导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爱上阅读,形成阅读的意识,主动进行阅读活动,享受阅读快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对学生的阅读活动适当进行鼓励、评价,激起学生的阅读热情,让学生带着问题,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提高阅读质量。比如,“你的阅读视角很新颖。”“你提出的这个问题真棒!”其次,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疑问中逐渐靠近阅读内容的中心,与作者达到情感交流,深刻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总之,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想实现阅读教学的目的,就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提升小学生阅读的能力,进行有效阅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提升。
参考文献:
[1]熊开明.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3.
[2]卢悦宁.时光深处的平凡之路[J].广西文学,2016(3).
[3]鲍银霞.以学定教的基本内涵和实现途径[J].现代教育论丛,2008(4).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