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2018-07-14 10:22赵志莲
新课程·中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渗透德育教材

赵志莲

摘 要:中国古代西周时期,“六艺”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即美德”。“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关键词:英语;德育;渗透;教材

纵观古今中外教育,德育都居于首位。中国古代西周时期,“六艺”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是符合整个社会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礼”教是居首位的。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即美德”。而如今,德育尤其受到全社会空前重视,“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德育、智育并行呢?笔者有一些浅见薄识,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1.教师的示范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课上课下言行举止中透露出的思想价值取向,对学生有着暗示、引领的作用,德育渗透,教师为先,教师要高度重视自己的德育修养。

立于三尺讲台之上,要意识到我们手里的书和我们自身,都是学生的“书”。教师对国家的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坚守,对家乡的热爱,甘于奉献的情怀等等,形成教师独特的品格魅力,于无形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思想价值取向。教育无小事,细节见德育。教师用书上细密的批注,教案上整齐的书写,黑板上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的板书,批改作业时给学生真诚的客观的批语评价,自命卷的规范布局,凡此种种,都透着教师工作的认真态度,教师的这种态度是最好的德育,胜过无数枯燥的说教。

2.好学生的示范作用

班里的好学生是最好的德育榜样。教师要在教学各个环节的评价中加重德育评价分值。笔者认为,才德兼备是优秀人才,有德无才是普通人才,无德无才是废材,有才无德是祸害。笔者在教学中,更加看重的是学生品德,胜过学业分数。日常教学中,总是看好表现好的学生,给他们更多的展示机会,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引领起课堂正能量。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最好的德育是在活动中锻炼形成,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要借助活动手段,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既是德育的目标,更是德育的策略。

1.借助学习小组培养学生尊重宽容互助合作的美德

笔者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最初建组的时候,基础知识弱的学生,小组长都不太想要,我耐心地做通了小组长的工作,告诉大家,同学间友爱互助是最珍贵的。小组活动时,我要求“人人有展示,组员可互助”,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了解交流互动。小组成员两月一流动,在流动的时候,不再有要谁不要谁的争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小组合作,让学生彼此看到了对方的优缺点,反观自己的优缺点,懂得了人与人之间,尊重宽容才能和谐共事、互助合作才能成事的道理。

2.借助整体评价培养学生自律自强团结向上的精神

常态的教学评价往往指向学生个体,笔者采取个体评价与整體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来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敦促学生自律自强。让学生意识到“团结也是一种进步”,不赞“一枝独秀”,常为“共同提高”喝彩。比如:日常的作业反馈,笔者总表扬某某小组、批评某某小组,从不提个人姓名,即使是与家长访谈,也一定提到学生在集体中的表现优劣。这样坚持下来,学生自觉改正缺点,与小组、与班级凝聚一心的意识得到加强。

三、有效利用英语教材,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担当意识

英语教材中的每一篇例文,都是教材编写者精挑细选出来

的,都是最好的德育素材。

1.设计落实德育的教学环节

英语教材中,有很多情境对话内容、日常生活交流用语片段等,其中含有丰富的品德教养内涵。授课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关注德育目标,要在英语词汇语法教学基础之上设计一些问题,或课前发现,或课中讨论,或课后说悟。这样的环节,并不占用多少时间,但是这样一点拨、一提醒、一说一悟间,却充满了人文情怀,渗透了品德教育。

2.将无形德育化为有形的听说读写

思想品德教育容易流于空泛,英语教学中,主要的训练要点是听说读写的训练。笔者认为,在听说读写训练中,可灵活使用教材,拓宽教材范围,将教材的内容延伸到家庭、社区、社会,为德育找到落脚点。比如,七年级的英语课程中,涉及家庭成员的介绍,笔者在完成了英文介绍家人的训练题后,又安排小组合作完成“我的小区”“最美小街”的英文作业,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热爱自己的家乡,提高学生的家庭、社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达到德智双修的教学效果。

四、英语教学渗透德育的“三忌”

一忌流于形式。教师重视德育,学生才会在这方面有所注意,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反之,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将德育与英语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只是“摆架子”“做样子”,那么学生也就不把德育任务当回事了。二忌反复说教,初中生正是性格逆反期,最烦的就是来自师长的唠叨训诫。三忌脱离英语教材,与教材知识学习“两层皮”,德育仿佛成了“题外话”,这就不会有成效了。

总而言之,教无定法,贵在有心。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是很丰富的,以上只是笔者的一孔之见。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将努力钻研,多方式落实德育、智育的教学目标。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渗透德育教材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