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谋龙
摘 要:明确教学目标,重视总结反思;精心设置引入,关注学习过程;营造轻松课堂,建立多元评价;利用练习错解,感悟数学思想。
关键词:明确;设置评价;感悟
当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以下两种观象:一种是设置了过多的无效自主交流,一节课看似气氛浓烈,实则是制造假象,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另一种是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却听得一头雾水。
好的课堂教学,应体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和谐统一。本人整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对数学课堂教学有了以下几方面的认知。
一、明确教学目标,重视总结反思
教师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顺利地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处理好讲授内容与学生自主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只有吃透教材,把握好教材的编写意图,我们才能在有限的时间有的放矢地进行我们的数学教学。
例如,在教学“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节课时,我是这样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1)知识与技能:理解怎样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通过“加减”达到“消元”的目的,会用加减法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在逐渐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联想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小组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思想,在化“未知为已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上完这节课后,我一一对照每一目标是否实现?学生获得的知识有没有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以落实?教师有没有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
二、精心设置引入,关注学习过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设置每堂课具体情境的引入时,问题驱动,指引应设置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设置的系列问题必须有助于引导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索精神。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第一节函数教学引入时,我是这样设计的:白板上展示旋转中的摩天轮,引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提问:(1)随着时间的变化,有很多很多量都在发生变化,如……(2)随着时间的变化,也有不变的量,如……(3)某一时刻,某个小车的高度是唯一确定的吗?(4)对于给定的时间t,相应的高度h确定吗?从而引出在这一变化过程中两个量的关系。
三、营造轻松课堂,建立多元评价
要使学生的學习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就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做到:
1.态度和蔼,语言幽默
教育家米·斯特洛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态度和蔼可亲方能消除学生的畏惧感,幽默风趣、富有启发性的讲解才能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例如,我在上完全平方公式时,一名学生在课堂上直呼我的绰号,我略吸了一口气,同学们都屏住气息,以为老师会有一场火药味的训斥,我却微笑着说:“难得你把老师的绰号记得这么牢,说明我具备反驳数学领域中一切错误的头脑,我希望你也具备这样的超级大脑,现在请你把今天老师教的完全平方公式复述一下好吗?”一场冲突就这样一抹而过。教师态度亲切和蔼,学生才会乐于亲近,上课才会认真听讲,努力学好你所教的学科。
2.适时评价,建立信心
新课标提倡: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因此在每一课的教学时,老师要关注学生对这节课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评价;对小组活动中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时的评价,对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老师要不吝赞美的言辞、赞许的眼神,让个体差异的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关注的程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同时,通过评价得到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自己进行总结与反思,进一步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四、利用练习错解,感悟数学思想
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数学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提出猜想、证明猜想的过程。解题“正确”,有可能只是一种模仿;错误,却是一种历程,一种很好的学习资源。教师应重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揭示其体现的数学思想。例如,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8,求第三边长。错解:第三边长为=10。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学生习惯了6,8,10是勾股数的说法,即意味着两直角边为6和8时,斜边长为10。但这一理解的前提是6、8为直角边,而本题中并未加以任何说明,因而所求的第三边可能为斜边,但也可能为直角边。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总之,数学课堂不应是刻板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与交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要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体差异,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