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语文的课程设置显示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语文教师在授课时需要将课程中传递出的传统文化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从中了解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从而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文章将从立足教材揭示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继承传统文化、课外阅读感知传统文化三方面探究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素质培养
中华传统文化包含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道德传承、文化思想及精神观念等多方面的内容,是我们中华民族经过历史的沉淀与积累沉淀下来的优秀思想与文化。对这种文化内容的理解与学习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与修养。因此,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所传授的不仅应是文字上的认识与理解,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了解,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获得感悟和体会,从而影响学生对自身素质的培养,使其形成完整的人格特征。
一、 立足教材,揭示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包含着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从小学语文教材中,可以看出教育部门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而语文教师则需将这种重视传达给学生,在授课时,将传统文化知识向学生进行传授,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修养。
如,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课内容时,通过诗歌中的“昨天,他曾路过这里,抱着迷路的孩子,冒着蒙蒙细雨”“昨天,他曾路过这里,背着年迈的大娘,踏着路上的荆棘”传递出雷锋乐于助人的精神品质,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从中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精神,以便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够向雷锋学习,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又如,课文中《传统节日》一课内容,文中描述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特点及传统事宜的介绍,让学生对传统节日有了充分的了解,笔者还将这些节日的来源,以及节日中所要做的具体事宜向学生进行扩展性讲授,让学生能够牢记我国的传统习俗,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将这些习俗继承下来,并继续发扬。以此看来,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从教材中即可看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则需更加注重对这一内容的深入解读。
二、 实践活动,继承传统文化
教师除在课上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外,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内涵,这种实践行为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传统文化精神,并能够让学生了解如何将传统文化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应用。
如,笔者曾在端午节前夕,组织学生包粽子,并通过大屏幕观看赛龙舟场面,在实践过程中为学生讲述端午节的由来:传说端午节是为纪念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他为楚国的前途尽毁复国无望而感到深深的失望,并在五月初五时跳汨罗江而死,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也是由此而来,人们为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便向江中投放粽子,以示祭奠。而端午节中赛龙舟的习俗则是由古代吴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民族为祭祀部落龙图腾而设置的。此外,笔者还会组织相关的实践活动,将忠、孝、雅、诚等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验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语文教师还可带学生去认识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从传统艺术图案中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认识传统文化,还可将传统文化中所体现的精神品质运用到生活之中。
三、 课外阅读,感知传统文化
此外,语文教师还可让学生从课外阅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学生提供一些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读物,让学生能够从中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从中解读出更多的文化精神,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文化品质。
如,笔者曾为学生推荐中国传统文化民间故事经典读本,如《十二生肖故事》《春节》《我想和你聊聊天——指南针》《聆听二十四节气》《腊八节的故事》等。通过书中的故事内容,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将学生引入到书中的故事之中,从而能够深刻了解故事中所传达的相关信息。此外,小学生对于故事性的课外读物是非常感兴趣的,故事性的内容能够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从而使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到更多的文化内容。如学生在了解“腊八节的故事”时,能够从中了解到崇俭戒奢、勤俭节约等精神追求,从春节故事中,能够了解团圆、祝福、祥和、感恩、憧憬等文化内涵,从而更加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更能体会家人对孩子的包容与关爱,从中懂得感恩,并对未来满怀希望。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课程中所体现的传统文化可以从教材中看出,语文教师将课程内容中体现的传统文化进行讲解,能够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及文化精神有所了解,并能够将这种文化精神加诸自身行为之上,帮助学生培养更好的自身文化素质;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内涵,这种实践行为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传统文化精神,并能够让学生了解如何将传统文化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应用;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从中认识除课本之外更多的传统文化,从故事性题材之中解读出更多的文化精神,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文化品质。
参考文献:
[1]马敏.小学语文教师中华传统文化素养的现状调查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7.
[2]陈瑞珍.探析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快乐阅读,2015(18).
作者简介:
孙杰,安徽省蚌埠市,安徽省怀远县城关小学。